如果你沒有準備好被人用手術刀剖開內心的話,我建議你先不要點開《不夠善良的我們》。
這部林依晨和許瑋甯主演的臺劇最近在豆瓣沖上了9分,我最初沖著“袁湘琴變綠茶小三”的噱頭開始看,結果越看越心驚。
因為它過于真實、過于準確,劇本仿佛是趴在所有中年人的床底下寫出來的。
只要你有一點人生經歷,就幾乎能在故事中每個人身上看到一點自己,你會懂他們的糾結,共情他們的疲憊,甚至理解他們的陰暗。
這種跟照鏡子一樣的感受實在是太微妙了,好多時候我都不知道自己該喜歡還是討厭這些角色。
但我會想隔空擁抱她們。
故事的核心是兩個女人,簡慶芬(林依晨飾)和Rebecca(許瑋甯飾)。
她們同月同日生,乍看很不一樣,簡慶芬是乖順的“好女孩”,Rebecca是叛逆的“壞女孩”,但偏偏兩人對衣服和男人的品味都出奇一致,不僅撞衫,還愛上了同一個男人。
嗯,確切地說,是簡慶芬喜歡上了Rebecca的男人何瑞之(賀軍翔飾)。
狗血劇會拍兩個女人怎么為一個男人大打出手,但這部劇講的是選擇之后的故事。
最后成功和男人組建家庭的是簡慶芬,她也確實擁有了“人生勝利組”的標配,丈夫算得上顧家,兒子聰明還聽話。
但在人生贏家的表皮之下,她是一個快被日復一日的庸碌日常逼瘋的女人,已經很久沒有快樂過了。
劇中有個細節,簡慶芬連做春夢都不忘保護好干凈的床單,因為洗床單實在是太麻煩,要烘干之后再曬,曬過還要熨燙……
然后她就從想象中驚醒,呆愣愣地望向虛空。
這段看起來甚至像是心理驚悚片,簡慶芬連一個完全和家務無關的春夢都做不出來了,千篇一律的瑣碎生活給主婦留下的烙印就是這么深。
她甚至會暗自感謝總是為難人的婆婆,因為婆婆好歹讓她的生活有點波瀾。
在百無聊賴之中,她想起了那個曾經的對手,Rebecca。那個在感情里輸給自己的女人,現在過得怎么樣了?
找到對方的臉書時,簡慶芬的心態一下子崩了。
Rebecca39歲依然保持單身,存款1800萬新臺幣(大概是400萬人民幣),事業成功的同時還交往著小奶狗,每天都過得有驚喜。
簡慶芬羨慕、嫉妒著Rebecca,對方過著一種她只能想象無法觸碰的精彩生活。
可Rebecca的現實真的有這么瀟灑嗎?
說是自由職業者,實際上就是要把所有自由時間都用來工作;
1800萬不是她的存款,而是她還差1800萬才存夠自己的退休基金;
大齡單身連吃個飯都要被餐廳歧視,不讓她坐卡座只能坐吧臺……
有個橋段把Rebecca這種精英女性的崩潰寫得太傳神,她本來為了存錢放棄了昂貴的新衣服,結果在吃飯被歧視之后一氣之下又下了單,而正是這一身新裝壓垮了她搖搖欲墜的衣柜。
那一瞬間,崩掉的只是衣柜么?是不是還有Rebecca的心境?
當她發現在訪客記錄中看到簡慶芬時,她也無法不好奇對方的現況。
點開簡慶芬的主頁,對方和兒子面貼面的甜蜜合照顯得過分刺眼,她惡狠狠地合上了電腦。
和社交媒體上加了一百層濾鏡的“完美大齡單身女性生活”比起來,Rebecca過得實在是憋屈,要擔心養老,要忍耐寂寞。
午夜夢回,她也會幻想,如果當初沒有和那個男人分開,自己會不會比現在更幸福?
在這個故事里我們能看到太多細小而幽微的人性,最明顯的就是人真的很喜歡美化那條自己沒走上的路,對自己幻想出來的、另一個人的“完美生活”感到嫉妒。
簡慶芬看Rebecca只看到瀟灑看不到辛苦,Rebecca看簡慶芬只感到幸福而品不出無聊。
有些人說她們這樣的關系不就是一種“雌競”,我不同意,她們對彼此生活的想象,其實是兩個女性之間的一種對望。
在我看來,故事中那個男人是最不重要的一環,他或許跟她倆撞的任何一件衣服沒有本質區別。
簡慶芬對何瑞之動心,是因為何瑞之本人的魅力?還是喜歡上了那個“對Rebecca很好的何瑞之”?
想要得到這個男人,或許只是簡慶芬copyRebecca購物車的一環而已。
我甚至覺得簡慶芬真正喜歡的是Rebecca,不是姬情滿滿的那種,而是女性之間的那種帶著欣賞意味的“我有點想成為你”。
要知道故事一開始,簡慶芬在公司注意到的,不是何瑞之,而是把同一件襯衫裙穿得更加張揚惹眼的Rebecca啊。
她倆的關系讓很多人想到了《我的天才女友》,女人對另一個女人的感情就是可以這么復雜,混雜著較勁、羨慕、嫉妒和欣賞。
《天才女友》里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如果我一直跟著她的話,學她走路的樣子,那刻在我腦子里我母親的走路方式就不會威脅到我”。
簡慶芬和Rebecca也一樣,她們在張望彼此的過程中調整著自己做事的方式和準則。
所有人看到當初簡慶芬倒追何瑞之都感到不屑,Rebecca的心情則更為別扭。
她對覬覦自己男友的女人自然會不爽,可作為一個在感情中一直很被動的人,她心底會不會也有一點欣賞簡慶芬敢于出擊的勇氣呢?以至于她后來給別人提情感建議時,都會不自覺地參考簡慶芬。
更令人心中酸澀的是Rebecca對簡慶芬的影響,這甚至慢慢改變了簡對自我的感知。
這構成了劇中讓我難受的一個反轉,我就不劇透了,只能告訴大家我看到的時候有一種螺絲刀往我心上插一下又擰了一圈的鈍痛,這一筆實在是太準確又太殘忍了。
當我們作為觀眾站在上帝視角,其實很明白她們后來的故事,既沒有“王子公主從此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也不是“做一個獨立女性就萬事大吉”,而是一個直戳所有人內心的質問:
如果怎么選都會對人生不滿意呢?那怎么辦?
越往后看越會有一種無力感,好像女性不管是選擇了婚姻還是獨身,都會陷入一個專為自己打造的困境,無人免俗。
錢鐘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但生活中構成圍城的又何止婚姻。
任何一個微小的選擇都會讓我們走上不同的路,我們又會在未來回望這些關鍵節點,想象如果我們做了另一個選擇會怎樣。
年輕時誰不曾自命不凡,覺得自己會與眾不同,逃得開“別人的困境”,但最后大部分人都會在和生活的纏斗中認清,我們都是人世間普通的一員。
小時候覺得自己“有得選”,人到中年才發現,怎么選都無法擁有“完美的人生”。
有些劇是拍來讓我們做夢的,有些劇是拍來讓我們共鳴的,《不夠善良的我們》顯然是后者。
這也讓它成為一部完全不能在短視頻上觀看的劇,因為緊緊相扣的劇情里藏著的那些幽微的人性,是很容易就被誤讀的,就像我們無法只從朋友圈里真正了解另一個人一樣。
它不會用任何漂亮的宣言來告訴你“這樣過人生就會幸福”,只是用足夠細膩的筆觸寫出每個人都會碰到的困境,它未必會提供解決方式,而是向成年人提供一種“被看到”的痛快。
有些苦痛在被認可的瞬間,就能稍微緩和一下。
很想對這部劇的導演兼編劇徐譽庭說一句,謝謝你,看到不夠完美的我們。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作者:海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