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報道,當地時間4月18日,哥倫比亞大學爆發抗議事件。一群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者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內集會,表達對學校處理反猶太主義問題方式的強烈不滿。
此次集會是在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沙菲克博士在國會眾議院的一次聽證會作證后發生的,這次聽證會旨在評估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現象,并且校長承諾將嚴厲打擊與加沙戰爭相關的未授權學生抗議活動。
所以抗議事件發生后,哥大校長隨即做出指示,請紐約警察局來校園清場,結果導致超過100名抗議者被拘留并被警方帶走,甚至抬走。
來源:紐約時報
幾日之后,大學校園沖突繼續升級!
當地時間4月22日凌晨1點14分,哥大校長米努什·沙菲克宣布即日起全面轉為線上授課,以“緩解仇恨”并“給予所有人考慮下一步行動的機會”。
她鼓勵居住校外的學生和可遠程工作的教職員工不要來校園。這意味著該校已停止線下課程!
具體什么情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01
事件起因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在本月17日接受了一場“反猶太主義聽證會”,在會議上她可以說被進行了多次拷問。
這次聽證會是繼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以及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戰爭升級之后,國會對大學校園的反猶太主義進行了一系列調查,這次聽證會是其中的最新一次。
17日,眾議院教育委員會繼續對大學反猶太主義進行調查,共和黨人盤問了哥倫比亞大學校長Minouche Shafik。
作為哥倫比亞大學269年歷史上任命的第一位女校長,她也曾是世界銀行最年輕副總裁、英格蘭銀行副行長、LSE的第一位女性領導人,2023年接任哥倫比亞大學原校長李·布林格。
在聽證會上,她和其他大學管理者一同在眾議院教育和勞動力委員會面前作了近四個小時的證詞主要介紹了常春藤盟校為解決反猶太主義行為增加而采取的措施。
共和黨嚴厲批評哥倫比亞大學未能對其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做出反應,并批評該大學對違反騷擾政策的教職員工和學生的紀律方法過于軟弱。
長期以來,美國大學一直是學生激進主義和抗議活動的發源地,但在中東局勢之后,他們越來越面臨平衡言論自由權和紀律騷擾的挑戰,在這背后是教育與政治的沖突。
去年12月,眾議院教育委員會就其機構的反猶太主義和言論自由政策對來自哈佛大學的克勞丁·蓋伊(Claudine Gay)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伊麗莎白·馬吉爾(Elizabeth Magill)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莎莉·科恩布魯斯(Sally Kornbluth) 進行了質詢。
言論發表后,蓋伊和馬吉爾都被迫辭去職務,這是美國高等教育中心在政治旋渦中的一次大變動,引發了國際教育界的大變動。
當時,委員會就要求沙菲克與三人一起作證,但她以日程安排沖突為由拒絕了。
自那次聽證會以來,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在內的大學校園內的緊張局勢和未經授權的示威活動不斷加劇。
上周三(4月17日),眾議院議員們終于有機會直接向沙菲克發表講話,與會的還有該大學的兩名受托人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大衛·施澤爾(David Schizer) ,他是該大學打擊反猶太主義工作組的聯合主席。
該委員會主席、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人弗吉尼亞·??怂?Virginia Foxx)在開場陳詞中表示:
“哥倫比亞行政當局一再未能履行保護猶太學生免受這種可惡、倒退形式歧視的職責?!?/strong>
“我們在應對這一問題和保護學生和教職員工方面做得太少、太晚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聽證會之前,全國各地的大學就已經加大了對學生抗議者的紀律處分。
例如,哥倫比亞大學因涉嫌參與未經授權的活動而將六名學生停學并驅逐出大學宿舍。據該校學生報紙《哥倫比亞日報觀察家》報道,該校不久后取消了對其中兩名學生的制裁。
在聽證會上,領導這所大學不到一年的沙菲克表示——
“我個人非常致力于確保我們的教職員工在歧視和騷擾方面不會越界?!?/strong>
“其中許多任命都是過去做出的,在不同的時代,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strong>
然而,來自紐約的共和黨眾議員埃莉斯·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批評該大學沒有立即解雇少數幾名教員,她稱這些教員公然表達了反猶太主義和反猶太情緒。她說,書面警告是不夠的。
在聽證會上,沙菲克強調哥倫比亞加強了騷擾紀律政策及其執行力度。
02
哥大矛盾升級
在4月17日的聽證會當天,哥倫比亞大學爆發大規??棺h事件。
憤怒的哥大學生聚集在一起,在大草坪上搭起了一座座帳篷。這里是百余名親巴勒斯坦抗議者的臨時駐地。
他們抗議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要求加沙地區永久?;?、呼吁美國停止軍事援助以色列,并要求校方從巴以沖突獲利的公司撤出投資。
當日下午,親巴抗議者和支持以色列的人士的沖突愈演愈烈!
剛剛在美國國會就反猶主義問題作證哥大校長米努什·沙菲克顯然不想步接受國會類似盤問后離職的哈佛和賓大校長后塵。授權紐約警方進入校園驅散示威者。
她稱這些示威者有違校方安保條例非法集會,受到多次警告后依然拒絕撤離。紐約警察隨后逮捕了多名拒絕立場的示威者。
18日,紐約警察局逮捕了108名抗議者,其中包括一名美國國會議員的女兒Isra Hirsi。而所有被逮捕的抗議者都將處以罰款以及非法侵入的法律警告。這些處分可能包括停學、警告或者開除。
19日NYPD與抗議者發生爭執
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會主席則表示,警方對和平抗議活動開展清場行動只能激發學生更多的憤怒。在哥大,召集外部力量平息示威活動實屬罕見!
令人深感不安的是,還有數百名親巴勒斯坦抗議者無視警方干預,繼續滯留在校園中心地段,并用睡袋、簡易床墊和野餐毛毯露宿整晚。
圖源:Reuters 版權屬于原作者
而就在本周一,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十名教職員工和一些其他人舉行了游行,抗議紐約警方上周出動控制反以色列抗議活動。
教職員工們舉著標語,上面寫著:“別碰我們的學生”和“結束學生的停學”。
歷史教授克里斯托弗-布朗(Christopher Brown)說:"我來這里是因為我對這所大學正在發生的事情感到非常擔憂......
越來越多的國會議員開始就哥倫比亞大學的危機發表意見,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和喬什-霍利(Josh Hawley)呼吁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召集國民警衛隊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控制示威活動。
與此同時,紐約州十名共和黨議員致信米努什-沙菲克校長,要求她辭職,聲稱"無政府狀態已席卷哥倫比亞大學校園"。
億萬富翁羅伯特-卡夫(Robert Kraft)則表示已停止對哥倫比亞大學的資助。
稱他對這所常春藤盟校在反以色列抗議活動中保護學生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這位新英格蘭愛國者隊(New England Patriots)的老板、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周一表示:"我深愛的這所學校,這所歡迎我并為我提供了如此多機會的學校,不再是我認可的機構了。我對校園和整個國家持續增長的強烈仇恨深感悲痛。
卡夫還說:"我希望哥倫比亞大學及其領導層能夠立即停止這些抗議活動,勇敢地面對這種仇恨,并努力重新贏得我們中許多對該機構失去信心的人的尊重和信任。
03
高校示威行動席卷美國
隨著全美范圍內成千上萬的高校學生正在以顛覆校園生活的方式抗議巴以戰爭,哥大騷亂成為全美范圍內日益緊張局勢的一個縮影。
01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昨天報道,在4月19日下午,大約200名哈佛大學學生在圖書館前集會,譴責哈佛大學與加沙戰爭的關系,并聲援哥倫比亞大學在親巴勒斯坦示威期間被捕的學生。
圖源:網絡
與會者在大學大廳前高聲喊道:“我們聲援我們哥倫比亞大學勇敢的同學們。他們是我們的道德典范。團結的代價是昂貴的,但我們愿意首當其沖承受。”
圖源:網絡
02
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的學生們也在上周開始以絕食抗議。
在4月19日晚,抗議者占據耶魯校內的Beinecke廣場進行抗議,抗議人群在社媒上發表聲明稱,他們呼吁耶魯披露其對軍事武器制造商的投資,并從這些公司撤資。
目前在耶魯大學親巴抗議活動中,已經有47人被捕。
據耶魯大學稱,警方周一發出了47張傳票,并表示被捕的學生可能會受到學校的紀律處分,甚至可能會被停學。
耶魯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考慮到整個耶魯社區的安全,學校決定逮捕那些不愿離開廣場的人。”
03
布朗大學
4月19日,布朗大學校內有約100名學生集會,以支持哥倫比亞大學學生。
他們在布朗大學的會議廳和食堂外示威,試圖與學校領導層溝通,但遭到校領導層的拒絕。
在此之前,有61名學生因為在大學樓舉行靜坐而被大學逮捕。
04
普林斯頓大學
4月19日,約200名普林斯頓學生和支持者,在校內最古老著名的Nassau Hall舉行集會。
抗議者的要求大學從與以色列正在進行的軍事行動有關的公司撤資、完全財務透明、撤資化石燃料以及充分承認該學院在軍事工業綜合體中的作用。
除了上述學校,還有西北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波士頓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等學校陸續加入。
04
目前的各方聲音
全美范圍內,各高校都希望能夠在尊重抗議權利與維護校園安全之間找到平衡。
周四,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米努什·沙菲克在致信學生時寫道,“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刻,我很遺憾不得不采取這些措施。”在警察介入之前,抗議者得到多次警告。
其他大學校長也發表了類似的聲明,指出他們原則上支持抗議權利,但抗議不能騷擾或阻礙他人權利。
在加州,南加大以安全顧慮為由取消一名支持親巴勒斯坦學生的畢業演講資格;在波莫納學院,警方逮捕了19名霸占校長辦公室的抗議學生,其中至少有七人遭到臨時性停學處分,但在絕大部分教師要求下停學處分已被撤銷。
在密歇根大學,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ACLU)呼吁重新評估一項從重懲處參與“暴力示威”學生的政策草案。
該組織認為后者會侵犯憲法第一修正案權利。ACLU在致信密歇根管理層時寫道,“如果當前版本得以通過,這項政策可能導致校園內大量合憲言論表達被非法壓制。”
芝加哥大學對數千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12月和1月的調查中,56%受訪猶太學生、52%穆斯林學生和16%其他學生感覺人身安全沒有得到保障。
該結果表明全美200萬至300萬高校學生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抗議活動使得哥大在經濟上陷入困境,學生選擇就讀其他大學,一些校友拒絕向學校捐款。
與此同時,哥大的學生抗議運動也推動高等教育進一步向左翼自由主義轉變。一些批評家,譬如,芝加哥大學教授艾倫·布魯姆認為,“美國大學不再是學術和學術辯論的殿堂,而是‘政治正確’和自由主義的樂園?!?/strong>
所以最后,在各種沖突中,或許都無贏家。留學君也在此提醒各位中國留學生:千萬不要參與此類活動!也愿風波早日平息,校園重歸平靜…...
來源:紐約時報、Reuters、北美留學實驗室
編輯: 李嘉祺
統籌:劉潔
終審:姜乃強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入駐光明網、網易、騰訊、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平臺
后臺私信聯系留學君
聯系電話:010-6707154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