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辰紋
來源 |洞見新研社
羅永浩直播賣“云”的熱度還未平息,又有三位大佬跟進。
前兩天,微信朋友圈出現了一組主題為“AI時代領先企業的共同選擇”的廣告片,高途集團創始人陳向東、百川智能創始人兼CEO王小川、分眾傳媒創始人兼CEO江南春在片中為阿里云“代言”,他們共同提到,在AI時代,想要保持企業領先,離不開云計算,而他們使用的云,都是阿里云。
大佬間的相互點贊,通常是商業互捧,而多個大佬同時為一個企業點贊,則基本與錯綜復雜的人情世故無關,而是他們對阿里云服務發自內心的認可與支持,更實際一點,就是阿里云對公司業務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更具體一點的指向就是,成本、大模型、出海是高途、百川智能和分眾傳媒選擇阿里云的三個重要因素。
01 便宜點,再便宜點
作為國內公共云頭部玩家,阿里云過去十年提供的算力成本下降了80%,存儲成本下降了近90%。自2013年首次降價后,2014年一年就連續降價6次,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阿里云更是連續17次降價,此后依然保持著定期降價頻率,核心云產品降價幅度一度超過50%。
今年3月以來,阿里云在國內、國際市場掀起了兩輪降價。計算、存儲、數據庫等產品平均降價幅度超過20%,最高超過50%。
阿里云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云業務總裁劉偉光曾表示,阿里云今年的降價行動是對此前在財報會議上提出的“AI驅動、公共云優先”戰略的具體落實,并非短期市場競爭,“作為中國第一大云計算公司,阿里云希望通過大規模降價,讓更多企業用上先進的公共云服務,加速云計算在中國各行各業的普及和發展。”
02 一半大模型跑在阿里云上
AI時代帶來的巨大算力需求,給公共云廠商提供了新的時代機遇。
從現狀來看,幾乎所有熱門AIGC公司都需要借助于云巨頭的力量,比如OpenAI依靠微軟Azure云,Anthropic選擇了AWS,Midjourney是Google的客戶,阿里云則服務了“中國一半的大模型公司”,其中也包括智譜AI和百川智能。
在大模型行業的實際應用中,云計算具有算力集中、靈活部署、按需付費、成本較低等特點,盡管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但幾乎是算力短缺昂貴背景下的唯一答案。
百川智能雖然是去年才成立,但在短短數月時便躋身科技獨角獸行列,一年內連續發布了11款基礎大模型,其中Baichuan2-Turbo-192K創造了目前全球最長上下文窗口記錄,一次可處理高達35萬字的輸入內容,性能超越了同類產品Claude2-100K。
在與阿里云的合作中,百川智能快速建立起2千卡以上規模集群,依托云原生AI基礎設施,可以快速投入高效的模型生產和迭代,達到了平均每月迭代一款模型的研發速度。
百川的需求,本質上也代表了大模型廠商對AI基礎設施服務的普遍需求,大模型訓練需要消耗巨大的計算資源,云計算提供了彈性資源調度能力,允許廠商按需獲取并快速釋放大規模GPU集群等硬件資源。
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認為,云與AI的結合,正掀起“云計算的第三次浪潮”。圍繞“AI驅動”的新戰略,阿里云已開啟自我重構,所有計算產品正為AI計算而升級。
目前,除了通義大模型外,百川智能、智譜AI、零一萬物、昆侖萬維、vivo等大批企業及機構均在阿里云上訓練大模型,并通過阿里云提供API服務。
03 出海業務的最佳推手
分眾傳媒雖然做的是傳統的梯媒業務,但很早之前就進行了數字化轉型,從業務管理流程到創意內容制作,都進行了自上而下的重塑。
分眾傳媒過去的線下設備需要人力插卡播放,而今與阿里云合作,通過IOT設備完成了全面聯網,由阿里云進行網絡網絡推送和分發,在節省了人力的同時,所有的分發數據都能實時回流到云端,這樣就具備了監控投放效果的能力。
將分眾傳媒的數據與天貓的數據銀行打通之后,就使得所有分眾上的投放不再僅僅是投放,而成為數字資產的累積。
此外,分眾傳媒還基于自身的行業沉淀,聯合阿里云通義千問的大模型能力打造廣告行業大模型,用來生成廣告文案創意。
上述創新不但增強了分眾傳媒在行業中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在對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開拓中,阿里云協助部署的IOT+云平臺對業務擴展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
分眾傳媒只是阿里云幫助中國企業出海的一個很小的案例,阿里云公開的資料顯示,目前在全球30個地域運營了89個可用區,服務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萬客戶,其中包括超1/3的全球500強企業,以及超過22萬家中國出海企業。
過去5年,阿里云在國際市場的規模增長超過20倍,據Gartner數據,2022年阿里云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三、亞太第一。
04 結語:阿里云的“野心”
三個案例,三個行業,阿里云三個不同的業務方向,大佬們點贊的背后是阿里云積極的進攻態勢。
從行業整體來看,美國有一個龐大的公共云基礎,形成了算力統一大市場。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21年,美國的算力有60%是以公共云的方式來提供,歐盟是50%,而中國只有28%。
大模型的火熱與AI時代潮流的推動,帶來千行百業對算力需求的爆發,公共云成為創新的基礎設施。
阿里巴巴集團層面表示,面向AI時代,阿里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長期主義的戰略投入。阿里巴巴將堅決加大對阿里云的投入強度,讓阿里云心無旁騖專注于“AI+云計算”發展戰略,盡可能減少不確定性因素對未來發展的不利影響。
事實上,從去年11月開始,阿里云就強調,未來的發展戰略將圍繞“AI驅動,公共云優先”兩個方向展開。
今年2月的業績發布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更是強調,集團最高優先級,是讓電商和云計算兩大核心業務重燃增長動力。
如今我們看到,阿里云一波一波的正面動作,正在一步一步帶領著中國云計算走向公共云,在這股激動人心的浪潮中,阿里云將完成自我進化,在這場征程中交出印有阿里印記的中國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