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歷史長河,書籍始終貫穿著整個人類文明史,即便現在的科技發展已經讓信息獲取變得多樣和便捷,依然有不少人堅持閱讀書籍,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獲成長。縱觀這個世界上的教育強國,無一不重視閱讀的重要性,同時也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終身閱讀習慣。
今天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重視閱讀的國家是如何讓一個人保持終身保持的習慣的吧。
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則
隨著家庭教育的日漸普及,家長的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僅僅是“物理陪伴”其實是不夠的,有效的陪伴在于心靈和精神上的交流。共讀正是不少歐美家庭進行心靈和精神交流的重要方式。
德國人極為重視家庭教育,德國也是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一個國家。比起傳授知識,德國人更注重培養孩子一生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育在德國家庭教育中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德國人不主張“學前教育”,但會陪伴孩子們閱讀,在他們看來,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愛書的孩子永遠不會寂寞。
閱讀是行動的基礎,一本好書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是終身的,因為從這些書中,孩子們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和隱形的資源,這些東西都將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發揮無與倫比的作用。就像巴菲特所說,如果他19歲那年沒有看《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那么他的整個人生軌跡會截然不同。
▲ 德國魏瑪城市街景/周成剛攝
在學生時代重點培養閱讀能力
學生時期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最主要時期,因此在教育較為發達的國家,閱讀貫穿教育的每一個環節。
英國的教育體制非常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從低齡階段就開始設置專門的閱讀課程,布置閱讀任務。除了在校期間安排相關課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外,學校還會通過與社區圖書館聯合推出夏季閱讀計劃等方式,讓學生在假期也能保持充足的閱讀量,廣泛涉獵更多知識。
英國對于學生閱讀的重視并不只局限在中小學階段,大學同樣也非常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你最喜歡的書有哪些?”是英國不少大學在招生面試時都很喜歡問的一個問題,招生官也經常會提出一些初看上去有些“奇葩”的問題。事實上,這些問題中都包含有對學生過往閱讀經歷的考察。
▲英國伊頓公學圖書館內部/周成剛攝
讀書更應該貫徹終生
越是關注教育的國家越是重視終身教育,因此也更加重視為人們提供便利的閱讀條件,讓孩子們在學生時代養成的閱讀習慣一直持續下去。圖書館就是這些國家為方便人們閱讀提供的最常見的基礎設施之一。
芬蘭是人們常說的歐洲教育圣地,在這個人口只有500多萬的國家里,遍布1000多座圖書館,平均每5000人就能有一座。這樣的輻射能力讓芬蘭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為了進一步發揮圖書館的價值,芬蘭政府不僅將孩子們去圖書館的支出納入教育補貼中,還通過為失業者提供免費的文化教育服務等方式,讓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有更多的閱讀機會。
澳大利亞同樣是個圖書館數量眾多的國家,為了鼓勵人們多讀書,澳大利亞各州政府和州圖書館還會舉行各種趣味閱讀活動,提升人們對閱讀的興趣,比如舉辦“州長閱讀挑戰”“夏日讀書俱樂部”等。通過這些活動,澳大利亞人也常將閱讀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圖書館內部/周成剛攝
讀書是人生最有性價比的投資,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一個人的知識將會越來越豐富,心態越來越開放,視野也會越加寬闊,這與國際教育所倡導的多元、包容不謀而合。如果你對國際教育有興趣,或者想了解一下不同國家的教育理念有何可取之處,周成剛老師的新書《100個答案:寫給中國家庭的國際教育行動指南》可以提供不少幫助。
這本“小紅書”是周成剛老師基于多年來走訪全球名校和教學經驗,對國際教育最常見的100個問題給予詳盡解答,給無數家庭帶去全新的教育視角。自圖書上市以來,1個多月的時間里就收獲了12W+的銷量成績,深受學生家長們的歡迎。如果你也想了解國際教育,這本“小紅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