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中,賈探春是賈府的三小姐,和懦弱的二小姐迎春相比,她聰明干練。和孤僻的四小姐惜春相比,她胸襟闊朗,她和進入皇宮的賈元春一樣,也是當了王妃。
探春的結局
她的結局在太虛幻境中她的判詞《分骨肉》中也有暗示,在第63回中,“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她掣的簽是杏花,上面寫著“瑤池仙品”,并配詩為“得此簽者,必得貴婿”眾人紛紛說道“我們家已經有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除此之外,探春還有被南安王妃看重的情節,放風箏的時候,單單她的風箏被喜字纏繞。薛寶琴的懷古詩中昭君遠嫁一節,都暗示探春遠嫁當王妃的不尋常的命運。
我在一個平臺上看見有人發問,探春當了王妃,和大觀園中眾多的姑娘的結局相比,算是很好的,為什么她也出現在太虛幻境的薄命司中?
做王妃就是有福命好嗎
我們是根據書中的情節,推測她做了王妃,難道做王妃就是有福好命的表現嗎?
探春當王妃,是遠嫁,嫁到了海外。她作為南安太妃的女兒去和親,目的是為了贖回南安太妃的兒子“南安郡王”。她的和親和歷史上王昭君的和親性質還不一樣,是作為戰敗國去求和的。怎么感覺也像個人質扣留到了遠方。
就算是能干的三姑娘憑借自己的能力,能在夫家得到善待,但是遠嫁番幫山高水長,水土不服語言不通,那種心情該是何等凄涼。
87版紅樓夢更加細致地刻畫了探春遠嫁時的鏡頭,王夫人和賈母臉上有掩飾不住的悲傷。平時和探春總是發生口角的趙姨娘這時候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而探春一身紅妝,臉色蒼白,毫無喜氣可言。
遠嫁的探春,心里帶著難以割舍的牽掛
探春的遠嫁和姐姐元春一樣,是一場政治交易,只是她的出嫁讓人感覺凄涼。
元春在皇宮中,還能和家人見上一面,在省親的時候,幾個時辰的功夫,元春七次落淚,連連說皇宮是“不得見人的地方”。按照當時的規定,每個月王夫人是可以進宮探望女兒的,元春生病的時候,賈府的人還可以進去探望,而探春此次一走呢,從此相見時難別亦難。
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距離是最深的溝壑,探春無法跨越。之前看到過一句話說“遠嫁的姑娘是父母走丟的孩子”,深以為然。對于女孩子來說,日后無法給老人盡孝,那是很深的遺憾。
探春出嫁之時,賈府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之際。面對殘局探春臨危受命在大觀園進行改革,在初見成效的時候,被安排和親。這對一個以家族責任為使命的姑娘來說,該是多么的不甘心!
在賈府中探春的庶出身份和麻煩不斷的親娘,也只能讓她痛苦
薄命的意思是“生來命運不好,福分不大”,且不說探春遠嫁的有苦難言,就說她在賈府中的處境,也不是很好。一個人一旦出生,他父母就決定了他福分的大小,探春有一個不講理誰都瞧不起的親娘,雖然是個小姐,但是庶出。
探春剛開始管家的時候,來找事的就有自己的親娘。趙姨娘的兄弟死了,按規定應該給的喪葬費是二十兩,但是趙姨娘覺得探春管家,怎么也得給四十兩。
眾目睽睽之下,很多下人都等著看探春的笑話,她苦口婆心給趙姨娘講規矩,但是卻迎來趙姨娘的胡說八道,罵她“尖酸刻薄”,說她“攀高枝”,氣得探春流淚不止。隔三差五就興妖作怪的趙姨娘無疑會讓探春很尷尬。
王熙鳳為她惋惜“可惜三姑娘是庶出,將來攀親時,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還是庶出”,也就是她的這個娘,只能增加她的痛苦。
探春越清醒,她受的苦痛折磨就越大
探春一出場,就顯出與眾不同,曹雪芹用了八個小句子來描述她“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這八個小句子讓她很有畫面感,是神采飛揚超凡脫俗的一個姑娘。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面對抄檢大觀園的時候,她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這是“自殺自滅,一敗涂地”之舉,但是對于這種現狀,作為女孩她無力改變,所以她說過“但凡我是個男孩,也早出去立出一番事業”這里面包含了多少無奈。
在賈府,她就是這樣清醒而痛苦地活著,出嫁后她對家里是揪心的牽掛著。她和她的姐姐妹妹一樣,命運悲慘,共同組成了“原應嘆息”的悲劇,這樣的女子難逃薄命司也就不奇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