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
2023年是人工智能監管的重磅之年,隨著AI的迅猛發展,去年出現的戰略將在2024年繼續、擴大并開始實施。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資深科技政策記者泰特·瑞安·莫斯利(Tate Ryan-Mosley)發表文章展望了2024年美國人工智能政策的四大發展趨勢。
原文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人工智能政策的四大發展趨勢
編譯 |鐘麗麗
圖片 |網絡
2023年是人工智能及其監管的重磅之年。2024年將會如何發展呢?簡言之,去年出現的戰略將繼續、擴大并開始實施。美國各政府機構可能會形成關于人工智能監管的最佳實踐,并授權人工智能公司進行自我監管。歐洲的企業和監管機構將開始努力應對歐洲《人工智能法案》及其基于風險的管理方法。
當然,關于這些新的法律和政策如何在實踐中發揮作用,肯定會有很多討論。但科技發展的歷程,無論是區塊鏈、社交媒體、自動駕駛汽車,還是其他任何快速發展、改變世界的創新,技術的發展速度通常都比監管快得多,立法者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生成式人工智能進入美國的速度令人驚訝,未來的政策需要關注四大趨勢。
第一,立法者參與監管人工智能行業。隨著美國立法者開始真正接受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成為罕見的兩黨合作的領域。美國式人工智能政策開始出現:對人工智能行業友好,強調最佳實踐,依靠不同的機構制定自己的規則,以及以不同的方式監管每個經濟部門。美國去年10月底發布的《關于安全、可靠和可信地開發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概述了分布式的人工智能政策方法,由不同的機構制定自己的規則,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人工智能公司的支持。2024年可以期待在以上基礎上出臺一些新的法規。
第二,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危害和風險并不容易。人工智能存在風險是去年的頭條新聞,人權倡導者和研究人員也經常呼吁人們關注人工智能目前已造成的傷害,比如持續的不準確性和偏見,但同時他們也警告說,夸大存在的風險會分散人們對危險現實的關注,比如醫療人工智能對黑人和棕色人種患者的健康問題的誤診比例過高。
隨著人們廣泛討論應如何擔心即將到來的機器人戰爭,各個機構和地方監管機構開始發表關于人工智能的聲明,比如2023年4月,四家聯邦機構發表聯合聲明,警告人工智能“有可能使非法偏見永續下去,使非法歧視自動化,并產生其他有害后果”。然而,如何監控或預防這些后果,目前還遠不清楚。
第三,人工智能是技術民族主義和全球競爭的下一個前沿領域。除了在技術實力方面保持優勢,美國還希望成為科技監管方面的領導者,并與樂于監管的歐洲競爭。拜登的行政令“恰巧”發布在英國人工智能峰會召開前幾天和歐盟人工智能法案進行最終談判前,表明美國意圖在政府監管人工智能技術方面擴大影響。
第四,密切關注人工智能對世界各地大選的影響。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都將在2024年舉行選舉。研究人員已注意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其他媒體技術如何引發人們對大量欺騙性的嚴重擔憂,生成式人工智能必將影響2024年的選舉,但考慮到技術變化的速度之快,以及用戶將其推向不同方向的速度之快,目前尚難預測可能會發生什么。即使政府或社交媒體公司等確實試圖加強保障措施或制定新政策,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實際使用方式都將在塑造未來的監管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于社會科學報第1897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