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出游
去將軍故里踏青尋舊
TRAVEL
漫步故居、聽紅色故事
鄉野徒步、休閑垂釣
潤起來了
水漲起來了
谷雨過后的星城漸熱了起來
自駕從市區出發
不到1小時抵達瀏陽
在馬戰村這座綠意盎然的“紅色古村”
我們找到了春末遛娃的寶藏玩法!
慢游
和娃去鄉野休閑一下
從城市出發去往鄉野,暮春四月,多的是“植”此青綠的妙境。
且看,楓樹開始抽芽;玉蘭花收攏了花瓣,一片片凋落……
三一大道靠近廣電一段,高樓逐漸褪去,盡管出城的路少不得車水馬龍,但總歸心情舒暢自由,連夾道養著的薔薇都不顯得“粉色嬌嫩”,讓不遠處的摩天輪也多了幾分浪漫。
從杭長高速下國道,撲面而來是田野生機勃勃的氣息。
水稻苗仿若“把頭發染成綠色的”的夏雨,被春水沖刷過后,綠意逐漸蔥蘢起來。豌豆苗肆意瘋長,寬闊的路面被成片的豆苗充盈,加之路闊人稀,一時間仿若至身某個初夏的草原,空氣里也是清新撲鼻的青草味兒,時不時能聽見小鳥呢喃,為這春夏之交的生機也倍感喜悅。
“媽媽,你看!前方就是王震將軍的故居。”謝女士一家,就是趁著周末去瀏陽踏青的親子家庭之一。
而她們的第一站目的地,就選擇在北盛鎮的馬戰村。
“之前帶孩子爬秀峰山的時候,見到長沙抗日保衛戰撈刀河阻擊戰遺址,了解到王甲本將軍的英勇事件后,他就對湖南的紅色歷史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謝女士解釋道。原來,她這次來馬戰村,是帶7歲的兒子舟舟圓一個和開國上將“近距離接觸”的夢想。
資料介紹,馬戰村留有很多歷史典故與地名,馬戰村就是因馬跪橋而得名。1929年10月,王震在北盛奉命組建了瀏北游擊支隊,這支pia革命隊伍共有400多名烈士為革命獻身。
出游TIPS
交通:建議自駕,從三一大道到杭長高速,走瀏永公路。
吃飯:馬戰村距離北盛鎮很近,除了在村里的農家樂吃飯,還可以在鎮上吃小吃。
注意:鎮上有些道路正在維修,開車要注意避讓行人,停車的地方比較充裕,村里多是免費的。
尋舊
在將軍故里和娃找尋紅色故事
一曲《南泥灣》曾紅遍大江南北,上馬能打惡仗、下馬能搞生產,在馬戰村,開國上將王震的故事口口相傳。
九曲溪繞村而過,不遠處有楊梅嶺等山巒綿延起伏。而王震將軍的故居就坐落于此,整片舊居為土木結構,面闊三間,后搭披棚作廚房等用。
“爸爸,騎快一點,故居就在前面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家住北盛鎮的李先生帶著兒子小李,趁著周末騎自行來參觀王震故居。
沿著小李父子的足跡,能看一條水泥道直通故居停車場,路兩旁一片小桃林剛剛結上果子,另一片豆苗田茂盛青翠。周末晴好,和李先生一家一樣,不少家庭剛停下車,就忍不住被這蔥蘢的綠意絆住了腳步,停下來打卡拍照。
”我們是從廣東過來瀏陽出差,聽說了馬戰村是王震先生的故地,專程來緬懷。“穿著一身碎花長裙,講著一口粵普的王女士笑著說,她們一行三人,站在導覽圖前一一辨認,確認了馬戰村是個不折不扣的”紅色鄉村“。
資料顯示,故居始建于清末,坐南朝北、小青瓦,文物工作人員對故居地基進行挖掘保護,2007年進行了復原重建。現有大小房屋共計19間,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王震同志曾多次回鄉,均下榻于此。
一方天井拉開了故居庭院的格局,兩叢象征著清正廉潔的松柏盎然聳立,趁得桐木色的木制庭院分外古樸,左右兩邊分別是還原后的王震小時候的居住環境,包括廚房、寢室,甚至連姐弟們小時候的藤條搖籃椅、木制衣櫥、馬燈、棉布被子等都還歷歷在目。
“但最讓孩子們印象深刻的是王震生平事跡陳列館,它分為百戰驍將、挺進荒原、鐵骨錚錚、情系故土四個篇章,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這位最懂農業的將軍是如何成就一代傳奇的故事。”謝女士介紹。
“呂梁山上剃胡子,汾河岸邊丟騾子,死也不丟竹竿子,誓與馬列共生死。”舟舟站在陳設前,大聲誦念著南下支隊過黃河后,王震賦詩贊陳康白的詞句。“原來,‘王胡子’將軍的稱號,確有其事呢!”
“最打動我們的還是挺進南泥灣的事跡。”謝女士娓娓道來,抗戰時期,王震率部駐扎延安的南大門南泥灣,率領全旅指戰員開荒種地,積極生產,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南泥灣成為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后來,王崢將軍墾的成功經驗運用于新疆,幫助開荒百萬畝,興建一批水利工程,在新疆北部試種棉花取得成功,讓新疆成為了產棉大區。
出游TIPS
停車:故居目前的停車場開放且不收費。
停止入場時間:17: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注意:故居整體游覽的地方不是很大,但附近的風景很不錯,適合拍照、騎行、漫步,也可以去邊上的黑坑甩兩桿,邊上就有很多農家樂可就近用餐。
放野
徒步、垂釣,鄉野處處好風景
距離故居不遠處,兩排青蔥的樹木指引著一片水塘,早有釣友“席岸開釣”,上魚的喜悅聲傳遍了整片林子。
而距離不到3公里的團山殿,則藏著另一幅香火鼎盛的景象。
作為一處鮮少有文獻可考的古老廟宇,團山殿以當地人奉養財神為旨。一處古剎成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該廟坐落在高地,從高處向下俯望,幾乎能看到一半鎮景。
“媽媽!我發現,這里的人肯定很愛漂亮。”
“因為她們家家戶戶門前都種了花。”
舟舟天真活潑,謝女士也喜歡與孩子分享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并樂于探討孩子的奇思妙想。
原來,早在2014年入選全國首批“美麗鄉村”試點,馬戰村就開啟了”美麗屋場“建設方案,依托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資源,在家門口開設了農家樂、采摘園等,而家家戶戶門口栽種的花木,更是成了謝女士一家忍不住停車打卡的“小網紅”。
距離村里不遠的卓然景區,烏龍壩在春水漫灌的季節里,也漸漸朗潤起來,盡管作為”撈刀河第一漂“的起始站,它還靜待開漂,但早有耐不住的親子家庭選擇就地露營,垂釣”解饞“。
“這里主打的是‘夜漂’。”扎完帳篷的李先生介紹,再過幾個月,等到了漂流季,每當夜幕降臨,烏龍壩河堤上的燈光亮起,一串串美麗的彩燈映在河水中,光影斑斕,親子家庭便可以乘坐皮筏艇,在徐徐晚風中感受撈刀河的魅力。
出游TIPS
交通:團山殿和烏龍壩都距離不遠,自駕是最方便的,兩邊都可以免費停車。
注意:烏龍壩漂流暫時還未開放,可以帶孩子沿岸騎行、漫步,也可以打卡漂亮的水壩。
圖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采編、攝影|趙晗菁
編輯| 布林布林
二審 | 陳寒冰 三審 | 鄧魏
聯系電話 | 0731-88849276
媽媽去哪玩
親子 | 旅游 | 交友 | 生活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