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介紹了犧牲在上甘嶺上的志愿軍特等功英雄們,本篇開始介紹從上甘嶺硝煙中走出來的特等功英雄們。
志愿軍的特級英雄和一級英雄都是一場戰役中的突出代表,因此能被授予這兩個榮譽稱號的,只能是一場戰役中的最突出代表。因此一場戰役里不管涌現的英模有多少,都只有寥寥幾人能被授予這無上的榮譽。
一級英雄
上甘嶺戰役,評功標準比之前的第五次戰役(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嚴格了很多,因此能從上甘嶺連天戰火中生還的一級英雄僅僅只有一位。
1952年11月5日,志愿軍據守的上甘嶺陣地迎來了最為殘酷的一天。上甘嶺右側由12軍31師91團5連據守的597.9高地,一天之內遭到了敵軍41次猛攻!敵軍最多的一次,一次性投入了兩個營發動進攻!
由于戰斗異常殘酷激烈,597.9高地上的志愿軍各個小陣地間聯系完全被切斷,各個陣地之間只能各自為戰。其中的三號陣地只有5連某班班長李鋒帶著兩名戰士在防守,兵力單薄不說,兩名戰士也都是新兵蛋子。
三號陣地缺人,其它的陣地更缺人。打退敵人第二次進攻的戰斗間隙,班長李鋒突然接到去增援9號陣地的命令,李鋒雖然不放心把三號陣地交給兩名新兵,但是軍令如山只得在囑咐了一番后轉往了9號陣地。
留守三號陣地的兩名新兵接連打退了敵人的數次猛攻后正想要喘一口氣,連部通信員送來了緊急命令——支援十號陣地!顧不得歇一口氣的兩名新兵,在敵人漫天炮火地歡送下沖到了十號陣地上,他們與十號陣地僅存的一名傷兵一起,將撲上來的敵人一次一次揍了回去。
慘烈的戰斗已經將5連的預備兵員消耗殆盡,連隊只能由班排長們輾轉在各個陣地間充當救火隊員了。然而唯一來十號陣地支援的排長郭三旦,卻不幸在剛進入十號陣地時就被炮彈彈片擊中犧牲了。
十號陣地其后不但沒有再得到任何人員支援,唯有的三名戰士中兩人也被很快調走,僅剩下一名戰士堅守三號,而且他還得兼顧本來的十號陣地。留下的這名戰士不懼艱險勞累,在三號陣地和十號陣地間來回奔走,在友鄰陣地的配合下奇跡般地接連打退了敵人當天的十余次進攻!沒有讓一個敵人踏入三號陣地和十號陣地!
最終,這名戰士獨自一人堅守到了志愿軍大部隊的到來,在敵軍飛機大炮坦克的立體進攻下創造了現代戰爭史的奇跡!
戰后根據陣地前的敵軍遺棄尸體數量以及友鄰陣地的證言,5連向上級為一人獨自堅守三號和十號陣地的戰士胡修道請功。5連請功報告如此記錄了胡修道的功績,在11月5日的戰斗中,胡修道一人堅守兩處陣地半日,創造了單人一日之內殲敵280余人的全軍之最!
戰后志愿軍總部在實地嚴格核實后,給胡修道記特等功,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胡修道是上甘嶺戰役中,獲得特等功的功臣里,唯一一位在戰斗中幸存下來的一級戰斗英雄。
二級英雄(一)
1952年10月14日,志愿軍15軍45師135團向上甘嶺597.9高地發動了攻擊。135團7連2排負責進攻597.9高地的2號陣地,在排長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孫占元的指揮下,2排副班長易才學連續突擊,成功地接連端掉了兩個敵人的集團火力點和兩個地堡,為部隊的成功占領2號陣地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這張著名的志愿軍投彈手照片里的志愿軍戰士,正是易才學。
在1952年10月15日反擊敵軍反撲堅守2號陣地的戰斗中,易才學指揮所在班積極靈活地與敵人進行戰斗。當表面陣地已經無法再堅持時,易才學指揮戰士們退到了坑道中繼續堅守,最終在志愿軍炮兵和增援部隊的支持下,成功地守住了陣地。
在15日的戰斗中,易才學指揮的班組共計殲敵108名,繳獲機槍14挺,卡賓槍73枝,火焰噴射器兩具,獲得了巨大的戰果!
志愿軍總部在戰后給一次易才學記特等功,授予‘二級戰斗英雄’稱號。
二級英雄(二)
1952年10月28日,15軍45師133團向上甘嶺537.7高地發起反擊。該團1連1班在班長王彥林的帶領下,作為全團的尖刀沖鋒在前。
王彥林充分利用我軍炮火延伸和敵軍回到陣地之間的短暫間隙,指揮全班迅速發起攻擊,接連攻取了敵軍的5個山頭陣地,掃除了18個火力點,為順利奪取537.7高地的一號、三號陣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0月29日天才蒙蒙亮,敵軍便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撲,王彥林遂帶領全班據守一號主陣地。敵人的連續進攻持續了長達19個小時,然而王彥林1班據說的一號陣地穩如泰山。王彥林并不是消極防守,他還兩次帶領全班主動對敵發動反擊,將敵軍的進攻部署給打亂,成功減輕了自身的防守壓力。最終敵軍在1號陣地前遺尸276具,也沒能跨入一號陣地一步。
志愿軍總部在戰后給王彥林記特等功,授予‘二級戰斗英雄’稱號。
二級英雄(三)
1952年11月1日,志愿軍15軍29師86團向上甘嶺597.9高地發起了反攻。當86團9連副班長林炳遠在反攻作戰中表現突出,他率領全班作為尖刀班沖鋒在全連的最前面,連續奪取了敵軍的兩個山頭陣地。
不甘心失敗的敵人隨即糾集了一個連的兵力,在坦克掩護下發動反撲,企圖奪回失去的陣地。當戰斗尚未打響時,林炳遠注意到進攻敵軍的側面有一條交通溝,可以隱蔽地繞至敵軍的后面,于是他順著交通溝繞到了敵后,迅速向敵群投出了一枚枚手榴彈,一舉炸死敵人30余名,成功地將敵軍的進攻打垮了!
在其后的堅守陣地作戰中,林炳遠一次性在陣地上待了60小時,他不顧自己負傷忍著長時間滴水未進帶來的干渴,指揮戰士們堅守陣地。在放棄地表陣地退入坑道后,林炳遠并沒有消極地等待援軍到來,而是不斷組織戰士發起反擊,給予了占領表面陣地的敵軍以重大殺傷。
在11月1日-11月5日的戰斗中,林炳遠獨自一人便殲敵147名,創造了獨膽作戰、1人殺敵眾多等光輝范例。
志愿軍總部在戰后給林炳遠記特等功,授予‘二級孤膽英雄’稱號。
二級英雄(四)
1952年11月4日晚,第15軍第29師第87團對537.7高地北山發起攻擊。第87團5連戰士王合良在戰斗中左眼中彈眼球掉了出來,剩下的右眼也僅能感知少量的光線。
就在這時王合良聽到了有人呼喚自己,他循聲摸過去發現是班副薛志高。經過王合良的摸索發現,薛志高的腿已經被炮彈炸斷了。在給薛志高包扎好傷口后,由于薛志高堅持繼續向上進攻,因此個子矮小的王合良背起薛志高繼續進攻。在薛志高的指引下,王合良背著薛志高到了上面的敵軍陣地里。
敵我雙方在這個陣地里都已經沒有活人,薛志高判斷敵軍很快就會發起反撲,于是重傷的王合良和薛志高選擇了在陣地中堅守。兩人分工,行動不便的薛志高留守陣地防備敵人的進攻,王合良則到處爬行從尸體上收集彈藥。
就這樣兩人一直堅守著陣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最后薛志高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于盡。王合良因為重傷昏迷過去,攻入陣地的敵人以為他已經陣亡,最終他被收復陣地的志愿軍援軍救了下來。
志愿軍總部在戰后給王合良記特等功,授予‘二級戰斗英雄’稱號。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的朋友還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