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途中,無線廣播突然傳來李克勤和周深同臺合唱的《那片海》。
聲音清涼動聽,尤其是周深一開口,仿佛置身那片海,如夢初醒。
這二人同臺合唱,簡直就是神仙打架,聽得我直呼過癮!
說到同臺競技,現在確實常見得很,各種綜藝節目、晚會都能看到各路明星大顯身手。
不過,我腦洞大開,想象古人如李白、杜甫、王維他們如果同臺競技,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那一定震撼人心。
可惜,歷史沒有給他們這樣的機會,但他們在不同時間,同一地點出現過。途經江漢,留下千古名篇。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謝謝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公元724年,李白23歲,熱血青年一枚。他踏上出蜀的小船,開始遠行。
那天傍晚時分,船過荊門,進入江漢平原,李白無比激動,眼前風景如畫,他不禁將沿途風景寫進這首詩。
順著江水,穿越巴渝的秀美山水,闖過三峽的險峻天塹,直指荊門山外的廣闊天地。
沿途風景目不暇接,李白那顆年輕的心跳動不已,興致勃勃,目光所及皆是新奇。
巫峽兩岸,峻嶺氣勢磅礴、直插云霄;而船駛過荊門,已是一片廣褒的平原,視野瞬間變得開闊無垠。
一個全新世界,美得令人心醉,李白陶醉其中。
然而,眼前美景勾起李白思鄉的心,可他偏偏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水戀戀不舍,在為自己送別。
眼前的景有多美,故鄉在李白心中就有多重。
與李白出蜀游歷的自在逍遙不同,王維因公途經襄陽,眼前漢江浩渺煙波、莽莽楚風,風光絕美,他寫下這宦游之作。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謝謝
《漢江臨泛》
唐·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王維融畫入詩,收漠漠平野于紙端,納浩浩江流于畫邊。他筆墨淡雅,卻遠超濃墨重彩的油畫,與色調濃麗的水彩。
畫里,氣韻生動,簡直是一幅千年動圖。
公元740年,王維因公前往廣西桂林,途徑襄陽時,泛舟江上,縱目遠眺。
江水寬闊,一眼望不到頭,跟從“三湘”水匯合在一起,九派支流匯成一片,浩浩蕩蕩,好像一直流到天地盡頭。兩岸青山若隱若現,迷蒙重重。
突然,風刮起來了,浪也涌起來了,小船開始顛簸,連遠處的襄陽城郭也隨波浮沉。
風勢愈強,波濤愈洶涌,浪拍云天,感覺整個天空都在搖晃。
在風浪之前,江面平靜如鏡,城郭穩穩地立在岸邊,天空也一動不動地懸在上面;可風浪驟至,萬物皆動。
明明是小船在晃,王維卻說城郭在浮動;明明是浪在拍天,他卻說天空在搖。
動與靜的錯覺,是江漢磅礴水勢。
李白豪放欣喜,王維對山水深深留戀,而杜甫的詩中更多的是一種孤獨而深沉。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謝謝
《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765年,是杜甫人生低谷時期。
這一年,他辭職返回成都草堂,同年友人嚴武去世,他被迫帶著家人離蜀東下。
那時候,一家人擠在小船上,孤獨地漂泊在江上。岸邊,細小的野草隨風搖曳;腳下,江水波光粼粼,輕輕蕩漾;頭頂,星河燦爛。
在這般雄渾的自然景色面前,人類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杜甫的心,也如同這漂泊的小船,無依無靠。
詩中“月涌大江流”,用字精準傳神。“涌”字,仿佛讓那動感的波光、星光與原野一下子“涌”進讀者的心里。
杜甫的詩里,不僅有景,更有情。人到中年,他用詩告訴我們:生活雖苦,但心有所往。
“名豈文章著”,看似在否認自己的名聲,其實是正話反說。杜甫明白:名聲不過是過眼云煙,不值得過分看重。
“官應老病休”,表面上是把辭官當作理所應當的事,但實際上卻透露出杜甫的無奈和辛酸。
反話正說,辭官,對于杜甫,或許是一種解脫,但更多,是對現實的妥協。
那么,杜甫究竟如何看待自己呢?
他用一句話給出了答案:“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在這廣闊無垠的天地之間,他自喻為一只漂泊的沙鷗,孤獨無依,找不到穩定的歸宿。
這種語愈悲,氣愈傲。常被后人引用!
杜甫的詩,是歷經滄桑后的沉淀與厚重。永遠在人們心中回響,成為靈魂的慰藉與指引。
李白飄逸如風,杜甫深沉似海,一動一靜間,皆是深切感受。王維則如畫,以獨特視角抒發情感。
三位詩壇巨匠各領風騷,雖未曾同框,卻各自在江漢留下千古名篇。是對人生、世界的思考,值得我們反復品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