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蜀漢后主劉禪,好好的國君不當了,竟然投降了!
當劉禪投降的消息傳來時,姜維和將士們義憤填膺,拔刀砍石頭,發泄郁悶,但于事無補。不久后,姜維等人也投降了鐘會。
投降后的歲月里,劉禪在魏國做了8年的安樂縣公,并發出了這樣的話語:此間樂,不思蜀!
這心態夠好!
公元271年,劉禪死了。而那頂“扶不起來的阿斗”之帽,他就此戴了1700多年。
虎父無犬子
劉禪是劉備的親兒子,作為一代人杰的劉備,對于兒子劉禪的培養上,還是下了功夫的。
曾經,劉備專門找老師教劉禪學習《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左轉》等書,連諸葛亮都是劉禪的老師之一。
劉禪不僅在文化課上學了不少知識,而且還被劉備安排了學武。
說劉禪能文能武,絕不是言過其實。
《三國志》中,記載了劉備給劉禪的遺詔:“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
劉禪是劉備看著長大的,自己這兒子聰明還是愚笨,他看的是一清二楚。
而諸葛亮也曾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在大多數人的腦袋里,總感覺,劉禪是個紈绔子弟,是塊扶不上墻的爛泥。也有人認為,劉備在長坂坡前摔孩子,把劉禪腦袋摔壞了。
實際上,人家劉禪是個聰明的孩子。
兩個人精劉備和諸葛亮都看重的人,怎么會是個笨蛋呢?
只是,劉禪沒有像劉備一樣,在外征戰廝殺多年,劉禪就像溫室里的花朵。
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這并不意味著劉禪就是個軍事白癡,大的方向,劉禪還是清楚的。
對于諸葛亮北伐,劉禪其實有反對的。
曾經,劉禪規勸諸葛亮: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
潛臺詞是:相父你悠著點,打仗很耗錢的。
但是,作為軍政都在手里的諸葛亮,顯然沒把劉禪的話當回事,北伐一次又一次,最后死在了北伐期間,在五丈原殞命。
雖然,對于諸葛亮的北伐大計,劉禪多少有點不同意見,但對諸葛亮的支持上,還是沒有任何水分的。
不過,諸葛亮死了后,劉禪馬上停止了北伐,主要是消耗實在太大,連年的戰爭,讓蜀漢的整體發展可謂是龜速。
名師出高徒
諸葛亮死后,劉禪的權力就大了,他第一個誅殺的對象,就是諸葛亮生前一度信任的劉琰。
人世間,從古到今,都不缺“偷人通奸”的故事,有一天,這個故事的主角竟然成了劉禪,
劉禪氣憤不已。
貴為皇帝,劉禪宮內的皇后妃子,自己都沒有精力一一照顧到位,何況去和外來女子行那茍且之事?
事情的起因,來自一個叫劉琰的官員。
這個劉琰,口才了得,曾深得劉備厚待。
但這個人有兩個明顯的缺點:一是肚量小,二是實干能力差,典型的“能說不能干”的人。
在各個單位,最煩的就是有人身居高位,不干正事,然后滔滔不絕評論他人,而且心胸狹窄的人。
劉琰官位不低,能力不高,且喜歡疑神疑鬼。
有一天,劉琰的老婆胡氏進了宮中,給太后請安去了。
這胡氏本事不小,嘴巧得和八哥一樣,很得太后喜歡,因此,被留宿了一段時間。
胡氏在宮里的那段時間,劉琰快瘋了,想自己老婆是很有姿色的,而宮中真正的男人只有劉禪一個。于是,劉琰自行腦補,認為劉禪肯定和自己老婆茍且了。
如此的想法一出,劉琰就開始止不住地胡思亂想。
胡氏回來后,劉琰按照自己的想象開始“審問”了,胡氏百般解釋,劉琰仍然堅持一個觀點:胡氏和劉禪有染,否則不會逗留那么長時間。
可憐的胡氏被劉琰安排的人責打,而且,劉琰也用鞋底抽了胡氏的臉。
最過分的是,劉琰直接把胡氏休了。
叔可忍,嬸不能忍,被人冤枉,遭人毒打,還被休了趕出門,這待遇讓胡氏一怒暴起,告劉琰這個“衣冠禽獸”。
這一告,事情鬧大了,因為牽扯到皇帝劉禪。不久后,劉禪讓人把劉琰抓了起來,理由無非一個:污了皇帝的名譽!
公元234年10月,諸葛亮死了,劉琰隨即被劉禪殺了。
就在劉禪處置劉琰時,魏延和楊儀開始互相攻擊,魏延說楊儀造反了,而楊儀又說魏延造反,在王平、馬岱等人的幫助下,魏延被斬殺,而且被誅滅三族。
劉禪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大赦天下,目的很簡單:就是讓楊儀等人,帶著大軍回來,不要生出其它事故。
楊儀,諸葛亮很欣賞的一個人,和其一起北伐,后提拔為長史。
楊儀此人做事干練,行動迅速,整體協調能力也不弱。但有兩個大缺點,一是和大將魏延不和,這很致命;二是性格略有孤傲,容易飄,容易志得意滿。
諸葛亮死前深思再深思,安排了自己死后的撤退策略:由楊儀、費祎、姜維三人負責撤退,而魏延斷后。
看出來了嗎?楊儀是第一負責人。
諸葛亮死后,楊儀有條不紊地開始協調,進行整體撤退。
此時,斷后的魏延,果然反了,不聽調遣,開始一意孤行。
接著,在楊儀的安排下,最后滅了魏延,讓蜀國軍隊保持了大體上的穩定。
軍馬是諸葛亮帶出去的,而回來時,帶隊人是楊儀,再加上平了魏延之亂,楊儀非常的意氣奮發,大有諸葛亮接班人的意思。
可是,回到成都之后,楊儀失望了,他空有中軍師的名頭,沒有更多的權力了,軍權也好,行政權力也好,都沒多大。
這怎么回事?
原來,對于楊儀此人,諸葛亮早有密奏給劉禪,認為其人掌權太大,容易驕傲生事,不能給予重權。所以,楊儀回來后,眼睜睜看著蔣琬手握重權,而他權力極其有限。
接下來,就是楊儀的各種抱怨了。
很遺憾,這種種的抱怨,全都進了劉禪耳朵里,因此,劉禪下了狠手,貶楊儀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
看這操作,劉禪原來也是個狠角色。
不過,當了平民的楊儀,不安分,開始上表,措辭激烈,大有指責之意,于是,劉禪舉起了屠刀。
當相關人員前去捉拿楊儀時,老楊感覺太過屈辱,直接自殺了。
而李邈的被殺,則更體現了劉禪的睿智。
劉備死后, 對于諸葛亮,劉禪有一個專用名詞稱呼:相父。
這一聲相父,表達了劉禪對諸葛亮的尊敬。
在諸葛亮生前,雖然掌管軍、政,集大權于一身,但孔明一點都沒有飄。
可一個人做得再好,還是會讓一些人不滿意,高唱反對票。
沒錯,反對諸葛亮的,有這么一個人,他叫李邈。
李邈的人生,就是“嘴賤”的一生,你可以說他膽大,但情商不是一般得低,一生做過三件大措事。
第一件錯事,在劉備奪了益州后,李邈很有怨言,意思就是,我家主公劉璋邀你來對付敵人,沒想到你鳩占鵲巢,你們是不是過分了?
聽起來道理是對的,但那個時代,不就講究“拳頭大了說話算”嗎?李邈不懂。
劉備和執法官員準備砍了這個不識時務的迂腐之人,但諸葛亮勸住了,算是諸葛亮救了李邈一命。
但,很可惜,這樣的救命之恩,李邈是不會領情的。
第二件錯事,諸葛亮北伐時,馬謖犯了錯誤,諸葛亮要揮淚斬馬謖的時候,跟在身邊的李邈跳出來了,勸諸葛亮善良,應該學習古人,饒恕了馬謖。
這把諸葛亮氣得夠嗆,簡單粗暴地給了回應:滾!回蜀漢大本營成都去!
這件事很關鍵,估計,這事讓李邈深深記在了心里,不同意自己的觀點也就罷了,不至于直接打發回去吧,這得多丟人啊。
第三件事,在諸葛亮死后,李邈直接上奏,說了一肚子的壞話。
諸葛村夫,仗著兵權在手,飛揚跋扈,這樣強權的人不應該在邊疆,容易反叛,我常常擔心啊!現在,諸葛亮死了,劉家的宗族算是安全了,西戎也偃旗息鼓了,我們應該可以慶祝了!
自然,諸葛亮無法反駁,這次劉禪動手了,老虎不發威,還當是病貓?斬了。
后主怒,下獄誅之。
李邈此人確實該死,不懂感恩,不懂形勢,不懂帝王,他上那樣的表,如果還能活著,就算是奇跡了。
想想,蜀漢上下,有多少諸葛亮提拔起來的人?如果劉禪在諸葛亮尸骨未寒時,同意李邈的奏本,否定諸葛亮的功勛,那就是找死。
看來,劉禪并不傻!
樂不思蜀
在劉禪在位的41年中,諸葛亮、蔣琬、費祎、姜維等人,先后對劉禪忠心耿耿,說明劉禪用人有術。
當諸葛亮在的時候,軍政大權都在諸葛亮那里。從國家治理角度看,這有點不合理,風險也很大,但,劉禪選擇無條件信任諸葛亮。
諸葛亮死后,劉禪開始采取措施了,不再讓軍政系于某一個人,分別安排蔣琬和費祎等人管理不同領域,蔣琬先任尚書令,后來擔任了益州刺史、大將軍。而蔣琬卸任尚書令,擔任了大將軍后,費祎接任了尚書令。
公元246年,蔣琬去世,費祎接了蔣琬的班,劉禪對于政事操心的就多了起來。
從246年到263年,劉禪對于治理國家還是付出不少。
不過,在劉禪晚年的時候,較為信任宦官黃皓等人,這對朝廷有不小的損害。因為此,也引來了諸多勸諫的人,有人甚至言辭激烈,但劉禪并沒有大開殺戒,而是給予了這些人表達的權利!
劉禪如此的行為,比起歷史中的很多皇帝,對大臣進行濫殺,要好得太多!
總之,政治上,劉禪絕不是庸才。
公元263年,魏國兵分兩路,一路由鐘會帶領,一路由鄧艾帶領。
鐘會遇到的攔路虎是姜維等人,這導致,鐘會前進非常艱難,雖然,整體實力,是鐘會的實力更強勁,但姜維等人還是在劍閣牢牢守住了,姜維和鐘會互相牽制了對方。
而鄧艾,則偷渡陰平成功,進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所帶軍馬,然后快速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看大勢已去,抵抗無力,在光祿大夫譙周等人的建議下,開城投降!
劉禪的思路很簡單,既然實力懸殊,已經打不過了,那就投降,給將士、百姓們一條活路!
不僅如此,劉禪還給姜維下了命令:你也投降吧!
姜維等人得知諸葛瞻戰敗身亡,劉禪開門投降,姜維和軍士們熱血上涌,拔起刀劍,揮砍石頭,發泄心頭的憤怒。
不久后,姜維率軍向鐘會投降。
后來,因為鐘會有野心,在姜維的“挑唆下”,鐘會和姜維約定一起造反魏國,但事情敗露,鐘會、姜維等人被殺。可惜!
很多人說劉禪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這頂帽子實在是應該去掉了。
因為,劉禪并沒有那么不堪,雖然不是雄才大略,但也不能算是一塌糊涂,用一句客觀的語言評價,就是“中庸的國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