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醫院里護工行業興盛不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病人家庭“人手”缺少的困難,但大部分護工并沒有經過嚴格的醫療護理學習和培訓,護理的質量自然也是良莠不齊,存在不容忽視的隱患。
一、是人員素質普遍偏低。沒有行業準入標準,護工多數是來自農村的富余勞力,普遍都存在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缺乏專業培訓等問題;他們經老鄉朋友介紹或是在醫院里“蹲點”等候雇主便可隨時上崗,服務質量根本沒有保證。
二、是服務費用標準不透明。服務收入在稅收等方面體外循環,大多以現金方式收取,只開收據不開發票,這也為護工外包方與醫療機構相關負責人之間的利益輸送提供了條件,以致滋生腐敗、導致包庇式管理、對服務質量放任自流等等問題。
三、是人員管理混亂。1、有些醫院雖將護工納入后勤管理,但只負責護工的簡單培訓、安排上崗、收取管理費等,可以說是只管培訓不管效果、只管安排上崗不管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醫院護工管理基本上靠的還是“幫派自治”,較早入行的護工逐步成為老鄉中的“組織者”,有時為爭奪市場,還會嚴重影響醫院正常的工作秩序。2、有的醫院將護工體系統一外包給社會化家政機構,或者達成進駐病區協議讓患者優先選擇,這都意味著醫療機構的背書推薦、連帶責任和必要的監管任務,但事實上諸多機構卻基本不介入管理,視之為與患者的兩方協議關系,令護工體系在某種程度上處于三不管狀態。
四、是人員權益無保障。護工干的是又苦又累的活兒,“吃喝拉撒”全在醫院,每天接觸各式各樣的病毒細菌,而他們多為散兵游勇,沒有社保、醫保和養老保險,權益受侵犯時無法得到保障。
推動醫院護工行業健康發展,有利于精準對接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更有助于擴大就業、社會穩定。為此建議:
一、強化行業規范。及時制定、出臺醫療陪護管理辦法,明確醫療陪護從業人員的職業規范、醫療陪護服務中介組織和企業的義務和責任、醫院對陪護從業人員的管理職責等等。
二、注重日常管理。首先,規范護工從業準入。設置科學合理的護工上崗門檻,經過醫療護理知識及職業道德等培訓方可取得從業資格,陪護服務公司和醫院負責對護工實行上崗前規范培訓及上崗后的繼續在教育培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對考核合格者發放“上崗證”。其次,規范護工管理機構。引導中介組織和企業有序規范進入醫療陪護市場,主管部門指導各類醫院,設立院內陪護機構或通過公開招標方式聘用社會化陪護服務公司,確保病人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水準;再是,規范護理標準。規范服務用語,統一著裝、統一佩戴胸卡,采取相對固定和適當流動的方式統籌安排崗位,定期和不定期地對護工工作質量進行考核。最后,規范收費行為。政府職能部門研究制定護工收費指導價,核定統一收費標準,嚴格執行明碼標價,加強不定期明察暗訪,杜絕護工收費漫天要價行為發生。
三、加強人才培養。建議國家衛生行政、人社、民政等部門協同發力制訂統一的標準化護工培訓流程,可以在職業技術學校開展護工培訓課程或者設置相關專業,真正讓護工這一個職業得到專業化的培訓,從而實現同質化的護理;也可以根據護工所掌握的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實行分層和分級來晉升護工級別,確保護工隊伍穩定。(文/許小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