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乘聯會公布了4月1日至14日的汽車銷售數據,顯示乘用車零售量達到51.6萬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車市場零售量為26萬輛,同比去年增長了32%。更令人矚目的是,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首次超過了50%,這標志著中國汽車市場在油電車型的分布上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如今,新能源車型已經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而選擇購買燃油車的消費者則逐漸成為少數群體。
與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顯著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傳統燃油車市場遭遇了嚴重的挑戰,特別是日系合資品牌的燃油車銷售情況更為嚴峻。據官方數據,2024年3月,本田在中國的新車銷量為6.04萬輛,同比去年下降了26.3%,這一跌幅創下了自2023年7月以來的新低。日產汽車在中國的月銷量也出現了32.6%的同比下降,售出8.7萬輛。即便是日系車中的領軍品牌豐田,也未能避免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曾經市占率超過30%的日系汽車,在2024年3月的市場份額已大幅縮減至14.4%,幾乎減半。
隨著電池技術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的進步,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則顯著下降,同時為用戶帶來了更加卓越的駕駛體驗。與此同時,傳統燃油車的性能提升似乎已經觸及了其發展的極限。而技術優勢使得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對傳統燃油車形成了明顯的競爭優勢。它們在動力性能、行駛靜謐性以及智能化功能等方面超越了傳統燃油車,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價格上逐漸與燃油車持平甚至更具優勢,傳統燃油車的吸引力正在逐漸減弱。
目前國內車企正持續推動著技術創新,以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的領先地位。除了在電動化方面的顯著優勢外,國產新能源汽車在互聯智能化座艙和智能駕駛技術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些創新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在這些關鍵技術領域,國產新能源汽車已經走在了前列,而它們在這些領域的競爭表現將決定未來市場進一步向新能源汽車傾斜的趨勢。
另一方面,國產新能源汽車正逐漸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成為越來越多購車者的首選。比亞迪、理想等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銷量持續增長,反映出市場對這些品牌的高度認可。與此同時,以日系和大眾為代表的主流合資品牌,近年來由于產品更新迭代的不足以及市場判斷的失誤,消費者對它們的產品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新鮮感和忠誠度。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在性能、使用體驗、用車成本等方面的認識已經達到了相當深入的水平。
而除了以上因素之外,燃油汽車的保值率正出現顯著下降,而二手車市場的價格也在快速縮水。依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和精真估聯合發布的《2023年度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2023年二手車市場及其車型的保值率普遍呈現下降態勢,尤其是燃油車型的貶值更為顯著。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的保值率保持相對穩定,一些新上榜的車型甚至展現出了極高的保值潛力。以豐田為例,這個過去被公認為保值率極高的品牌,其熱門車型如皇冠(參數丨圖片)、銳志等,無論是車況好壞,二手車商的收購價格相比往年普遍下降了20%至30%。
在2024年3月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比亞迪的創始人王傳福曾預言,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有望超過50%,并且預計這一比例還將持續增長。令人驚訝的是,僅僅20多天后,王傳福的預測便成為了現實。這不僅標志著新能源汽車正以迅猛的速度取代傳統燃油車,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
總結:
昔日備受青睞的合資燃油車已不再享有昔日的輝煌,它們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面前顯得力不從心。這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憑借其技術優勢對傳統燃油車形成了明顯的“技術壓制”。尤其是在動力性能、駕駛靜謐性以及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已經全面超越了傳統燃油車,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價格上的競爭力日益增強,燃油車的傳統優勢也將進一步不復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