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剛滿19歲的殷玉珍被父親用一頭毛驢馱著嫁進(jìn)了沙漠深處的婆家。看著四周漫天的黃沙,她絕望地大哭,然而逃了無數(shù)次,因為不熟悉路,都沒有走出這個大沙漠。不料,30年時間她活成了傳奇......
殷玉珍
殷玉珍,陜西靖邊人,家中姐弟六人,她排行老四,全家以養(yǎng)羊為生。有一次,父親放羊回來,發(fā)現(xiàn)少了兩只,便轉(zhuǎn)身去找,結(jié)果一不小心誤入了毛烏素沙漠。父親迷了路,饑渴難耐暈倒在了沙漠里,幸好被住在那里的白萬祥所救。為報救命之恩,殷父許諾將家中四女兒殷玉珍嫁給他做老婆。
于是,以幾件衣服和一個木柜子作為全部嫁妝,一頭土灰驢馱著19歲的殷玉珍一步步走到了沙漠深處。
那還是1969年,8歲的白萬祥和父親從陜西逃荒到了毛烏素沙漠,他們一住就是幾十年。堅硬的沙梁處有一個掘開的地窖口,貓著腰鉆進(jìn)去,便是殷玉珍的新房了。
父親撂下牽毛驢的繩子頭也不回地走了,看著漫天的黃沙,殷玉珍徹底絕望了,她嚎啕大哭。白萬祥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能手足無措地站在旁邊。
殷玉珍
為了逃離這里,殷玉珍跑了無數(shù)次,最終都因為不熟悉環(huán)境,沒能走出這茫茫大沙漠。她清楚地記得,在她嫁給白萬祥的第四十天,終于看見一個人從這里經(jīng)過,可當(dāng)她滿懷希望地跑出去時,那個人已經(jīng)走遠(yuǎn)了。
大風(fēng)卷著黃沙不停地拍打在殷玉珍的臉上,生疼生疼的,那一抹驚喜都還沒有褪去,眼淚就爬上了雙眼。
白萬祥自知家徒四壁,也任由著殷玉珍折騰,慢慢地,她也不鬧了。
一只三條腿的羊和一只小羊羔就是白萬祥和殷玉珍所有的家當(dāng)。都說“風(fēng)刮黃沙難睜眼,莊稼苗苗出不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種不出莊稼,人可怎么生活!
殷玉珍性格開朗、剛強(qiáng),遇事又能隱忍,面對現(xiàn)實,她擦干眼淚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種樹”。
殷玉珍在沙漠里的艱苦生活
1986年的一天,殷玉珍突然把自家的三腳羊賣了,換回來600棵樹苗,二話不說就開始種樹。白萬祥知道是徒勞,也不埋怨,他只認(rèn)一個理:妻子干什么,自己都支持。再說了,從小在這里長大,他比殷玉珍還厭惡這些風(fēng)沙。
于是,夫妻二人就開始沒日沒夜地將這些樹種到了自家的周圍,然后又不停地拉水,依次給這些樹澆水。此時,殷玉珍的心里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希望這些樹苗能夠茁壯成長。
然而,風(fēng)沙依然狂劣,烈日依舊炙烤著沙漠。殷玉珍每天都守著這些樹,當(dāng)它們被連根扒起時,她就撿回來重新栽上;當(dāng)它們被烤得饑渴時,她就及時地澆上水。殷玉珍發(fā)誓:“寧肯種樹累死,也不叫沙欺負(fù)死。”
終于,功夫不負(fù)有心人,努力就有收獲。
看著活下來的樹苗,殷玉珍高興
經(jīng)過殷玉珍沒日沒夜的呵護(hù),600棵樹苗,有10棵吐出了新芽。看著嫩嫩的一抹綠色,殷玉珍激動地流下淚來。她對丈夫說:“盡管只有10棵,對于這片沙漠來說,那也是希望。”
聽了妻子的話,白萬祥肯定地點點頭。之后,夫妻倆便與黃沙展開了漫長的“斗爭”。
治沙需要樹苗,買樹苗得要錢,于是殷玉珍第一次回了娘家。她向哥哥借了300元錢,第一時間買下幾頭豬仔,養(yǎng)大了又能換錢。剩下的錢,她就全部買了樹苗。白萬祥也沒有閑著,他走出沙漠,到處給人做零工。做完了,他也不問對方要工錢,給樹苗就行。
如此這般,兩口子干得是熱火朝天。
用生命植樹的女人——殷玉珍
一晃三年過去了,殷玉珍懷孕了。為了種樹苗,她舍不得停下來休息,結(jié)果勞累過度,導(dǎo)致孩子早產(chǎn)。自己的身體無所謂,殷玉珍總感覺對不住孩子,于是在生第二胎的時候,她便格外注意了。丈夫干挖坑栽樹、拉水的重活,她就負(fù)責(zé)將苗扶正、澆水的工作,反正就是不愿意離開那些樹。
1989年,白萬祥去爾林川打工。吃飯的時候,他聽食堂做飯的老頭說,村子大院里有好多樹苗沒人要了,白萬祥一聽眼睛都亮了。他立刻回去告訴了妻子,殷玉珍如獲至寶。夫妻倆立刻趕著牛車就去拉樹苗,這時是凌晨3點,他們顧不上睡覺。
裝好樹苗,天已大亮,兩口子舍不得休息一會兒又急著趕回去。不曾想走到半路,狂風(fēng)大作,殷玉珍體力消耗殆盡,實在是走不動了。丈夫讓她休息一小會兒,可她說:“樹苗沒有時間了,不栽下去澆上水,都會枯死。”然后,她抓住牛尾巴,一步步往沙漠挪去。
殷玉珍的背影
好不容易翻過了一道梁,一陣大風(fēng)過去,樹苗全被吹到了坡底,夫妻倆又挨個撿回來。可大風(fēng)就像專門與她們作對似的,將撿回來的樹苗又一次次吹掉下去,精疲力盡的殷玉珍哭了起來,她一邊哭又一邊堅持著一次次將樹苗撿回來。諾大的沙漠里,兩個人影不停地晃動,他們是如此的渺小,又如此地偉大。
太陽快落山了,夫妻倆終于回到了家。可是他們一分鐘也不敢休息,一人喝了幾口涼水就又立即投入到種樹的工作中。
就這樣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殷玉珍和白萬祥不是在打工,就是在種樹,她們家周圍的綠色越來越多,而且每年都在延伸。
一轉(zhuǎn)眼,殷玉珍家的四周,從早前存活的10棵小樹苗已經(jīng)變成了大片的樹林。于是,她有了更大的想法,想讓綠色充滿整個沙漠。
中年殷玉珍
隨著樹林的面積越來越大,殷玉珍和丈夫開始一邊種樹,一邊修路。有了路,就會有人來,一個游歷的外國人來到這片樹林,他見到殷玉珍夫婦,聽了她們的故事。他拿出5000美元,希望殷玉珍的樹林能擴(kuò)展到一萬畝。
殷玉珍收下了這筆錢,開始勤勤懇懇地勞作,直到一萬畝樹林種成。種成后,她又做了一件事,就是把資助者請了回來,讓他實地考察,親眼看看擴(kuò)大后的那片綠色。資助人驚訝了,他為殷玉珍豎起了大拇指,覺得她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業(yè)。
和她一起種樹的鄉(xiāng)親
殷玉珍的事跡被很多人知道了,大家都加入到種樹的隊伍中。新疆小伙何新強(qiáng)給殷玉珍送來了哈密瓜種子,并和他們夫妻一起種樹育苗;北京的退休專家陳淑琴也來了,她帶來了樹籽;還有清華大學(xué)、北京大學(xué)等高等院校的許多學(xué)生們也來了,她們來看望殷玉珍,種上幾棵樹。
最后,七里八村的鄉(xiāng)親也來了,他們來治沙種樹,綠化家鄉(xiāng)。看著熱情的鄉(xiāng)親,殷玉珍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jīng)驗教給他們,一溜一溜的沙蒿先種上,用來擋風(fēng)固定流沙,然后在沙蒿中間種植沙柳,等樹長大了,風(fēng)沙就沒辦法了。
殷玉珍一家三口
就這樣一株一株地增加,一片一片地延伸,毛烏素沙漠中的綠色越來越多,綠遍了整整七萬畝,成為了即將消失的第一個沙漠。
殷玉珍治沙的事跡被廣為傳播,不僅震驚了華夏大地,也感動了全世界的人,獲得了國際水環(huán)境“蓋婭”獎等80多項國內(nèi)外獎項。
偉人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
樹已成林,幸福的笑
曾經(jīng)黃沙漫天、寸草不生的毛烏素沙漠,如今已是綠洲滿地、生機(jī)盎然。殷玉珍與無數(shù)治沙人,他們用一生的時間和執(zhí)著的態(tài)度與沙漠作著斗爭。
他們的汗水沒有白流,毛烏素的綠樹與碧波就是他們最耀眼的勛章。
所以說,人生落入低谷并來可怕,怕得是你一蹶不振。只要心中有希望,不畏艱難,持之以恒,就會迎來你人生的下一個高峰。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