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VS鯨魚 ? TNC
雖然塑料從19世紀在實驗室里誕生到現在不過百年多的時間,但到了20世紀這種合成材料已經席卷全球。塑料制品的使用日益廣泛,人們充分享受著塑料制品帶來的生活便利。隨著塑料產量激增,塑料污染也隨之而來,大量不可降解塑料廢棄物因處理不當造成塑料污染,帶來復雜的環境問題。相較于其他污染源而言,微塑料污染真正做到了“無孔不入”。
塑料造成的問題遠比你想象得嚴重
在塑料醫療制品、塑料袋、塑料瓶、外賣盒、快遞包裝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用量增長的同時,無序丟棄、得不到妥善處理的塑料廢棄物也愈發突出,更為觸目驚心的是,環境中的塑料微粒含量正迅速在全球每一個角落擴散。
以海洋為例。世界經濟論壇(WEF)預測,若按現有增速,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總重量可能超過魚類,讓塑料污染的治理顯得更為緊迫,儼然已發展成為全球性威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021年發布的報告《從污染到解決方案:全球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評估》(From Pollution to Solution: a global assessment of marine litter and plastic pollution)顯示,塑料占海洋垃圾的85%,并警告稱,到2040年,流入海洋地區的塑料污染量將增加近三倍,每年向海洋增加2300萬至3700萬噸塑料垃圾。這意味著全球每米海岸線約有50公斤塑料。清理海灘上的塑料垃圾所需的成本高昂,更不用說回收散落在海洋中的塑料污染物,其成本遠高于陸地。
? Jason Childs
無處不在的微塑料
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被定義為微塑料,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塑料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無處不在,這些微小顆粒可以存在于垃圾、灰塵、織物、化妝品、清潔產品、自來水、海鮮、農產品、土壤、空氣等等之中。微塑料具有極強的持久性,由于其體積小、重量輕,很難被回收或清理,因微塑料顆粒中所含有的化學物質,它們會對與之接觸的生物造成嚴重危害,包括干擾代謝、中毒、危害生殖和發育。它們還往往會促進污染物沿著食物鏈轉移,對人類和其他生物健康造成無法估量的潛在的嚴重后果。
微塑料廣泛存在于全球海岸沿線、陸架邊緣海、開闊大海甚至是深海和極地海域之中。海洋微塑料很容易被海洋生物誤食,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構成嚴重威脅,危及海洋生態環境的健康。例如,海龜會把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袋當作水母吃下去;黑背信天翁會誤以為海上的塑料垃圾是食物,把它們帶回來喂食幼仔,幼仔誤食后并不能像成年信天翁一樣吐出來,又不能消化,最后就會被活活餓死;以浮游動物為食的魚類和鯨類也很難區分哪些是塑料而哪些是食物,它們常常將顆粒大小的棕褐色塑料垃圾誤認為是磷蝦。
我們每天都在吃喝和吸入細小的塑料碎片。而如何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的技術還無法量化普通人群接觸微塑料的情況,也無法估量這些微粒在我們體內的殘留比例。在人體各處,包括血液、唾液、肝臟、腎臟和胎盤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
全面降“塑” 共同行動抗擊塑料污染
無論你是誰,無論你住在哪里,塑料都有可能在你的身體里。塑料污染已與氣候變化一樣,正嚴重威脅著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亟需徹底變革對地球資源的利用方式,來化解上述危機。
塑料與石油密切相關。大多數塑料都是由化石燃料制成的,生產塑料的速度正在飆升。加快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過渡,取消補貼并轉向循環模式,將有助于以所需的規模減少塑料垃圾。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各國針對塑料制品的污染問題陸續出臺或正在不斷完善自身“限塑”政策。我們需要加強全球合作、共同行動抗擊塑料污染;我們必須思考如何通過技術創新、行政措施和行為規范,把塑料制品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減至最低,以便在確保塑料材料及制品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的同時,實現人類與自然共同繁榮。
2024年4月22日,我們將迎來第55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為“全球戰塑”(Planet vs. Plastics),旨在呼吁終結塑料,要求到2040年將塑料產量減少60%,并最終為子孫后代建設一個“無塑未來”。
TNC的工作之——對抗大大小小的塑料
視頻來源:TNC
應對一次性塑料
監測塑料垃圾流動:研究如何跟蹤和測量社區的塑料垃圾,并了解塑料垃圾是如何進入水道與河流的。
推進高影響力政策:與不同伙伴合作,推動限制生產和使用一次性塑料數量的措施。
對抗塑料微纖維
與全球服裝品牌合作:2021年,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美國加州項目和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的科學家們發表的《消除紡織業微塑料消費前排放》(Toward Eliminating Pre-consumer Emissions of Microplastics from the Textile Industry)報告指出,服裝中微塑料排放是一個未被監測到的重要來源,該來源導致威脅海洋生態系統和公眾健康的污染物數量增加。為此,我們與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服裝品牌聯盟合作,減少服裝制造過程中微纖維泄漏到環境中的量。
立足于源頭環節:探索基于科學和政策的干預措施,阻止超細纖維在制造和洗滌中的流動。除了研究如何通過設計和政策手段減少洗滌過程中產生的超細纖維之外,TNC還在研究如何在服裝和紡織品的制造和生產過程中減少超細纖維的泄漏和脫落,以便更好地在源頭阻止超細纖維的流動。
無法跟上塑料的指數級增長,美國加州的環境和社區正在為此付出代價。? Sebnem Coskun/TNC Photo Contest 2021
TNC建議:
從城市街道到荒原,塑料污染已經遍及全球每個角落。關心你周圍的環境,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為減少塑料污染貢獻一份力量,比如你可以在戶外活動時隨手帶走垃圾,也可以沿途撿拾塑料垃圾,志愿清理當地的水道的塑料垃圾,你也可以在購物時拒絕過度包裝,選擇無塑料包裝等等。
種種微小的行動方式,可以有效幫助減少塑料污染對于環境的影響。
1
盡量使用可重復利用的瓶子/杯子
你可能已經有了很多個可以重復使用的水瓶或杯子,它們既省錢又有助于減少資源浪費。自己帶水,你也會減少在旅途中購買使用一次性容器的飲料的機會。雖然大多數罐頭和瓶子都可以回收,但它們需要大量的能源才能生產、運輸到工廠,然后再到商店售買。
2
使用可重復使用的袋子
你可能已經有了很多個可以重復使用的水瓶或杯子,它們既省錢又有助于減少資源浪費。自己帶水,你也會減少在旅途中購買使用一次性容器的飲料的機會。雖然大多數罐頭和瓶子都可以回收,但它們需要大量的能源才能生產、運輸到工廠,然后再到商店售買。
3
明智購買并回收再利用
你可以通過購買簡化包裝的產品和/或包裝可回收的產品來減少產生的廢棄物量。同時向社區詳細了解物品回收計劃并加入其中。
4
避免使用一次性食品/飲料容器及用具
盡可能避免使用一次性咖啡杯、一次性餐具、吸管和餐巾紙。有些商家會因為自帶杯而提供優惠。在工作中使用可以清洗和重復使用的杯子。拒絕塑料吸管,購買可重復使用的吸管。請記住,這些物品很多都是由塑料制成的,必須用卡車運送,使用過一次,就會被扔進垃圾填埋場。積小成多,我們所能做的任何減少這些產品使用的事情加起來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5
購買二手物品并捐贈二手物品
在你去買新東西之前,考慮一下二手物品,這可以為你節省很多錢。通過購買二手物品,你將支持到部分人群,同時避免物品被丟棄。
6
減少吸煙
你知道煙蒂在海灘的塑料垃圾中排名第一嗎?煙蒂中的過濾嘴是由細小的塑料纖維制成的,其目的是將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一半。在降低健康風險的同時拯救地球,一個好辦法那就是不吸煙。
7
自我教育/告訴他人
科學家們正在探索各種新的解決方案以消除塑料垃圾,如可生物降解的紙板包裝等,采用可生物降解的、經 FSC 認證的紙張和環境友好的美容產品等等,你可以表達出你的觀點,積極了解這些環境友好的新產品,并分享給朋友同事,為減少塑料污染、保護地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Jennifer Adler
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子孫后代不會繼承一個被塑料垃圾填充到窒息的地球!
關于地球日(Earth Day)
作為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地球日活動于每年4月22日舉辦。1970年4月22日,地球日活動最初在美國發起,現在已發展至全球190多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org/en-us/about-us/where-we-work/united-states/california/stories-in-california/stop-plastic-waste/
https://www.unep.org/news-and-stories/press-release/comprehensive-assessment-marine-litter-and-plastic-pollution
https://www.mee.gov.cn/zcwj/zcjd/202206/t20220623_986576.shtml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41317650265889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69681108910232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69664809205858
https://www.nature.org/en-us/about-us/where-we-work/united-states/delaware/stories-in-delaware/delaware-eight-ways-to-reduce-wast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