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是永遠在路上,今年,各地又開始轟轟烈烈搞機構改革了,但改來改去,公務員、事業編是一個不會下崗的,最多是換個單位上班。
所以,相比精簡編制人員,我倒是更期待此輪機構改革中,能夠把泛濫成災的議事協調機構,進行全面精簡優化。這個不用動到干部個人利益,阻力不大,卻也能實實在在為基層干部減負,是個真抓實干的好做法。
一段時間以來,領導小組、委員會、工作專班、指揮部等議事協調機構,可以說是泛濫成災,簡直到了“凡是干一個工作,就要成立一個領導小組”的地步。
某縣公布的一份《關于調整部分議事協調機構的通知》里,竟然顯示存在80多個領導小組和委員會,涵蓋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招商引資、醫療衛生等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只要政府在干的工作,都能找到對應的領導小組。
這些數以百計的領導小組,其實大多是沒有什么實質性意義的。如什么貧困學生資助領導小組、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殯葬改革領導小組,職責非常清晰,就是相關職能部門的業務,成不成立這個領導小組,對具體干工作并無影響。
但很多領導小組不成立還不行,因為上級考核的第一條就是要加強組織領導。有些則是上級硬性要求成立的,還會要求基層報送成立領導小組的文件,變相督促必須成立。
如果說省市縣需要在政策上協調溝通,成立議事協調機構倒也能理解,但對于鄉鎮基層及一些縣直單位來說,成立的那些領導小組完全就是雞肋擺設。一些基層干部調侃,單位一共就七、八個人,辦公室才3間,天天都能打照面,需要什么議事協調?典型的形式主義!
成立這些領導小組,不僅要發文,還要隔段時間開會,弄專門的會議記錄,要不然就說你議事協調機構空轉,作風不實。費時費力,其實就是不成立這個領導小組,工作該怎么干還是怎么干,徒增干部負擔。有些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還特別喜歡往下發文、發工作提示,加重基層負擔。
建議全面清理優化泛濫的議事協調機構,特別是縣鄉級的基層單位,完全可以做到取消90%以上。真有什么需要議事協調的,分管領導出面召開個會議都能說清,搞那些領導小組,除了形式,就是增加負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