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并不枯燥,打開方式很重要。
1951年,抗美援朝戰場上,一個新兵正在擦拭大炮。硝煙剛剛散盡,他突然看見敵軍的陣地上多了一頂奇怪的帳篷,于是心癢難耐,隨手就裝上一顆炮彈打了出去,只聽“呯”地一聲,瞬間地動山搖......
新兵從未開過炮,立馬嚇得目瞪口呆:“嗯?別人打也沒有這么大的動靜呀!”
“是誰?誰這么大膽?沒有命令就私自開炮!”連長“噌”地一下跳出來,扯著嗓門兒大吼道。
只見一個新兵站在大炮邊兒上,低著頭,紅著臉,一句話不說,兩只手還不停地抖。
“嗐!我早該防著你小子啊!”連長氣得又拍大腿又跺腳,腸子都悔青了:“來人!把他帶去關禁閉——!”
原來,這個新兵名叫張典文,只有15歲。
1936年,張典文出生在湖南一個小鄉村里,父母都是當地農民,兄弟姐妹眾多。日子雖然清苦,但一家人和諧寧靜,倒也幸福。
沒想到第二年抗戰爆發了,戰火蔓延到了張典文的家鄉,為了活命,老百姓都紛紛背井離鄉,張典文一家也不例外。
在逃難的路上,一家人死的死,傷的傷,這讓張典文從記事兒起就會喊著“報仇”。
抗戰勝利后,老百姓的生活開始有了盼頭,誰知好景不長。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
為了保衛和平,飽受戰亂之苦的張典文積極報名參了軍,成為了47軍一名預備炮手。他高興地蹦起來:“我可以用大炮打敵人啦!太好啦!”
可是,剛到連隊的一瞬間他卻傻了眼。
因為年紀小,連長只讓他擦大炮。
“啊!”來之前還躍躍欲試,想著自己的英雄形象,這會兒臉給憋得通紅,戰友們看了都忍不住打趣兒。張典文終于憋不住了,大聲說道:“擦就擦唄,有什么了不起!”
第一次看見大炮,張典文興奮得不得了,他這摸摸,那摸摸,總也摸不夠。
可幾個月過后,他就煩了:“這一天天的,除了練習瞄準、校正,就是擦大炮,這炮管兒擦得都能照出人影了!”說著,小嘴兒都撅上了天,這話逗得戰友們哈哈大笑。
話說張典文來到連隊,和戰友們打成一片。他年紀小,又活潑可愛,能說會道,常常是大家的開心果。連長最是心疼他了,有好吃的都給他留著,張典文順著就來了:“連長,哪天讓我也打上一炮唄,那才叫痛快呢。”
“你這‘小鬼’,該練習就練習,該擦大炮就擦你的大炮,到時間了自然會讓你打。”連長沒好氣兒地說。
這天,張典文又在擦大炮。他跟往常一樣,一邊擦一邊觀察著對面敵人的陣地。因為連長不讓他實操,這便成了他唯一的樂趣。看著敵軍大搖大擺地走動,張典文恨不得來上幾發炮彈,滅滅他們的威風。
硝煙散盡,他發現敵軍的陣地上多了一頂藍色的帳篷,覺得很奇怪,就迅速跑去匯報:“班長,有情況!”可偵查員卻搖頭說:“沒發現敵軍有異常。”班長點點頭,對張典文擺擺手:“你......你去擦你的大炮吧。”
張典文像泄了氣的皮球又回到了大炮邊上,抓起抹布往大炮上左撲騰,右撲騰:“天天擦大炮,我受得了,大炮都受不了了。”說完,一屁股坐在大炮旁邊又開始觀察起敵人的動向。
下午時分,張典文突然發現敵人陣地上熱鬧起來了。看上去增加了許多兵,他們進進出出地正在往那個藍色帳篷里搬運東西。他一骨碌爬起來:“這么多敵人,這一炮過去,就能一網打盡!”
看著敵人,張典文心里癢癢,手更癢癢,定在那里眼珠子亂轉。他悄悄瞅了一下四周,似乎沒人看見,一咬牙,迅速往大炮里裝了一枚炮彈。裝好后,他又看看四周,好像依然沒人看見,心里開始默念訓練動作,手上開始按順序操作:瞄準、校正、發射......只見炮彈“嗖”地射出去,直沖敵軍那頂藍色帳篷而去。
不一會兒,“呯”地一聲巨響,敵軍的陣地被炸開了花,緊接著爆炸聲不斷,地動山搖。張典文心里納悶兒了:“嗯?平時戰友們開一炮,也沒見這么大動靜呀,我這一炮,威力是不是大得有點過分了。”只見對面陣地火光沖天,濃煙滾滾,亂成了一鍋粥。
連長氣得差兒背過氣兒:“你知道一顆炮彈值多少錢嗎?誰讓你沒事亂放炮的?你簡直膽大包天,目中無人!”一邊罵著,又趕快集合部隊立刻轉移。這目標已經暴露,要是美軍的飛機過來,整個連都得包餃子。
“剛才那一炮,誰打的?”剛剛轉移,一營教導員就喘著粗氣兒跑過來問。
連長氣鼓鼓地一揚下巴:“哪兒啦!我要關他禁閉。”
此時的張典文低著頭,看著腳尖,兩只手不停地搓,大氣都不敢喘,只想給自己兩個大耳刮子:“我這手怎么就這么欠呢!”
教導員一看張典文還是個孩子,兩眼放光道:“英雄出少年,厲害啊!一炮就炸了敵人的軍火庫!”
“啥?”張典文壓根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兩只眼睛直愣愣地盯著教導員。
這時,團長走過來,吃驚地看著他:“是你小子放的炮?放得好啊,你立了大功啊!”
一時間,張典文的周圍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戰友們都為他喝彩。他這時才反應過來,撓撓頭皮,傻傻地笑了。
很快,團部的表彰下來了:“張典文炸毀敵人彈藥庫,功不可沒,記二等功,直接大會上表彰!”
這不是歪打正在著嘛,張典文高興得合不攏嘴。沒想到教導員突然收起笑容,嚴厲地說:“不過,功是功,過是過,禁閉還是要關的。”
禁閉期間,張典文無事可做,他便將自己開炮的前前后后都回憶了一遍,突然覺得后怕起來:“自己這一炮,要不是運氣好打中了敵人的軍火庫,連隊的具體位置一暴露,他們肯定會突襲轟炸,那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啊......”
想到這里,張典文為自己的年幼無知和沖動感到后悔,他暗暗發誓:“從今往后做事情一定要冷靜,絕對不能沖動,不然真的會害人害己呀!”
長了這一炮的記性,張典文似乎突然長大了。他再也不抱怨自己只是個擦大炮的,每天都認真訓練,瞄準、校正,切不可隨便發射,然后就是擦大炮,每一輛大炮都被他擦得倍兒亮,完了就跟著偵查員學習觀察敵情。沒過多長時間,張典文就當上了主炮手。
1951年9月,馬良山戰役打響了,張典文所在部隊接到了掩護部兵突防的任務。敵人的炮火來勢兇猛,如暴風驟雨般傾瀉而下,落在我軍陣地上,掀起一波又一波地泥點子。副炮手填裝炮彈的速度越來越快,可隨著體力的不支,他漸漸慢了下來,急得是手忙腳亂。而對方的攻擊力度絲毫沒有減退,使得我軍還擊乏力,被死死地壓制住了,情況十分危急。
這時,只見張典文快速跳上來,接過副炮手手中的炮彈迅速填了進去。然后他開始快速地一個接著一個地填裝炮彈。只見他的手上下翻飛,不停地裝填,短短一分鐘,20多斤重的炮彈竟裝填了四十多枚。
隨即,我軍火力全開,炮彈一顆接著一顆落到了敵軍的陣地上,幾乎將它夷為平地。
最終,我軍勝利完成了掩護任務,張典文也因此再次名聲大噪,連志愿軍總部都嘉獎了他。
如果說,張典文從青澀變得成熟,是因為那誤打誤撞的一炮,那么這次勝利完成任務,便是他穩扎穩打的技能,是實至名歸的榮耀。
事后盤點,張典文竟然創造了九二式步兵炮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新紀錄。他一路走,一路成長,后被任命為炮兵連連長。
不得不說,戰火的淬煉褪去了張典文的沖動與浮躁,讓他明白了人生的價值,最終成為了戰斗英雄。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無論哪個時代,讓我們致敬——英雄!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