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玻尿酸原料供給龍頭再到知名國產護膚品品牌,華熙生物的每一步好像都踩在了風口上。從港股退市再到科創板上市,華熙生物創造了一個“奇跡”,最高市值達到1500億,市場稱其為“醫美第一股”。
但昨日種種輝煌都已過去,華熙生物當下的日子不太好過。
0 1
困局
2月28日,華熙生物發布了2023年業績報告,根據其披露的數據,其2023年業績下滑嚴重,盈利能力惡化。
2023年華熙生物實現營業收入 60.81億元(單位統一為人民幣),比上年同期的63.59億元下降了 4.3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 5.8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39.50%;實現 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 4.8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42.85%。報告期末總資產 84.54億元,較期初下降 2.62%;歸屬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 69.08億元,較期初增長 4.14%。
華熙生物在財報中解釋,營收、凈利潤的暴跌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司“擺脫過去成功的路徑依賴,繼續推動管理變革的全面升級與落地”。利潤類財務數據下降的原因是公司營業總收入和綜合毛利率下降以及前期投入較大導致折舊攤銷等費用增加所致。
而華熙生物的“凄風苦雨”的大背景卻是國內護膚品市場的快速增長。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 2024-2025年中國化妝品市場運行狀況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169.0億元,同比增長6.4%,2025年有望增至5791.0億元。一些國貨品牌也實現了增長,珀萊雅、貝泰妮等國貨品牌在2023前三季度也都實現了營收增長,營收增速分別為32.47%,18.51%
與業績下滑相對的則是華熙生物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同樣不好。
2017年,華熙生物從港交所私有化退市。華熙生物發布公告稱,自上市以來公司的股價表現一直不令人滿意。股價低迷對公司的客戶口碑造成不利影響,繼而對其業務以及員工士氣造成不利影響。華熙生物表示,上市要求公司承擔行政、合規及其他上市相關成本及開支;如該成本及開支被削減,節省的資金可用于公司的業務營運。
兩年后,華熙生物轉戰科創板,僅經過20天的上市輔導,就成功上榜了科創板受理名單。2019年11月6日,華熙生物在科創板正式掛牌上市。其上市發行價為78元每股,上市當天收盤價為85.1元每股,市值達到408億元。
2021年7月15日,華熙生物的股價達到了最高點的313.48元每股,對比初始發行價,暴漲了300%。股價一路“狂飆”的背后是2019年至2022年公司整體營收近38%的復合年增長率。截止2022年底,華熙生物的股價雖然沒有再創暴漲的奇跡,出現波動趨勢,就算有下降,其區間也是高于初始發行價的。
而從2023年開始到現在,華熙生物的股價就一直呈現著“水往低處流”的架勢。2024年2月5日更是來到了歷史最低價50.22元每股,對比初始發行價跌了35.62%,對比最高點則跌超80%。截止撰稿時的4月18日,華熙生物的股價來到了54.62元每股,對比初始發行價跌了31.17%,對比股價最高點跌超80%。
0 2
轉型
“華熙生物最早是因為原料被業內所熟知,之前主要業務傾向于B端,而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則是面向C端。”此前,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曾這么表示。
華熙生物在B端的出圈來自于玻尿酸這一原料。華熙生物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玻尿酸實現了產量的飛躍提升,打破了國內依賴進口的局面。最終一躍成為了世界玻尿酸的龍頭,2019年華熙生物的玻尿酸原料銷量占全球的比重達39%,2020年占比達43%。華熙生物的創始人趙燕也被稱為“中國玻尿酸女王”。
在B端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華熙生物也在悄然轉向C端。趙燕先將具有一定口碑的“潤百顏”推向了市場,而該品牌也是國內玻尿酸次拋原液,可以很好保持玻尿酸的功效,用后即扔也保證了產品的衛生,避免氧化,次拋這個概念被引入護膚品賽道。同時,趙燕還找來明星和KOL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進行推廣,很快,潤百顏走紅市場,也成為了華熙生物旗下第一個銷售額步入10億級的品牌。
隨后,華熙生物相繼推出了十多個護膚品子品牌,知名度較高的是針對油性肌膚的BM肌活、針對敏感肌膚的米蓓爾、針對抗衰老的夸迪。其中,潤百顏、夸迪的銷售額均已步入10億級。
華熙生物的多元化品牌戰略不僅僅表現在B端到C端的轉型,其業務甚至涉足功能性食品和飲料領域。
華熙生物轉型的背后是玻尿酸概念的“過氣”,醫美市場和大眾對玻尿酸逐漸“祛魅”。并且玻尿酸的利潤也在收窄,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7年-2021年,玻尿酸原材料的平均價格從210元/克降至124元/克,下跌41%。
盡管華熙生物推出了數十個護膚品品牌,品牌之間的定位也有所不同,但其產品的本質功效卻沒有多大不同。產品大多還是從玻尿酸元素下手,同質化嚴重,子品牌產品之間也會出現競爭。
在2023年半年報中,華熙生物主推的四個護膚品牌均出現了下滑。BM肌活同比降幅達29.62%;米蓓爾同比下滑16.81%;夸迪同比下滑10.10%,潤百顏也同比下滑了2.04%。
華熙生物并不是沒有感受到市場風向的變化,因此其瞄準了合成生物賽道。在創始人趙燕看來,合成生物學是人類面向未來最重要的學科,與人們的生活、生命息息相關,在全球的科技競爭中,其激烈程度甚至超過芯片。華熙生物也投資20億元進行研發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合成生物是否能重現玻尿酸的輝煌,為華熙生物帶來新的爆炸式增長點就不得而知了。
0 3
爭議
華熙生物的子品牌能夠迅速成長的背后是其高銷售費用的投入。
2022年 ,華熙生物的營銷費用突破24億元,占比營收高達47.95%,而作為一家主打功效護膚的護膚品品牌,其在功能性護膚品上的研發費用率為6.8%。在前期,營銷的高投入確實為其帶來了市場與流量的巨大增長,但營銷力度不減的2023年華熙生物的利潤率卻大幅下跌。
高頻營銷的背后卻也給華熙生物帶來了不少爭議。
此前,華熙生物就因選擇爭議男主播孫笑川進行推廣,并使用了不當文案,引發了輿論危機。至于為什么找孫笑川為潤百顏做推廣,官方僅解釋道是“工作不嚴謹”所致。不少消費者表示:“以后不會再使用華熙生物的產品”。
一家女性消費者為主要用戶群體的護膚品品牌選擇男主播孫笑川,很大原因是想開拓男性消費圈層,但這次營銷不僅得罪了女性消費群體,也沒給品牌帶來男性消費者增量。
而此前華熙生物推出的國內首款玻尿酸口服液“水肌泉”更是被指虛假宣傳。這款“對皮膚水分有明顯改善作用”的飲用口服液,自問世之初便陷入了“是否是智商稅”的爭議,大家眾說紛紜,有專業人士指出,其功效與白開水無異。上海市消保委甚至在官方公眾號點名“水肌泉”,希望相關企業能向消費者提供權威的證據證明。
作為生物科技起家的華熙生物,無論是做醫美產品還是做護膚品,產品功效才是支撐其能夠在市場上走更遠的關鍵。華熙生物想要重塑玻尿酸帶來的增長神話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不僅需要研發出真正有功效的產品,更需要押到下一個市場風口……
參考資料:
1、市值觀察:《掌舵人丨中國玻尿酸女王,沒了1200億》
2、深潛atom:《止于玻尿酸,華熙生物“回春乏力”?》
3、新眸:《備受爭議的華熙生物現在怎么樣了?》
4、美妝網:《當玻尿酸光環褪去,華熙生物咋辦?》
| 金投研好文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