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后簡稱“影像上海”)將于下周重回上海展覽中心,展期為4月25日至28日。本屆博覽會,由Creo與安格斯·蒙哥馬利藝術聯合呈現,設立“核心”、“平臺”、“洞見”、“廣角”、“連接”等版塊,匯聚來自上海、北京、成都、長沙、東京、巴黎、倫敦、紐約、都柏林、阿姆斯特丹等20余座城市的50家優質展商。
從久負盛名的影像大師到嶄露頭角的年輕新銳,150余位藝術家的影像藝術佳作,將集中展示攝影及數字藝術影像的重要成果與最新發展。其中,位于中心展區的“核心”與“平臺”,不僅將以多家國際實力畫廊領銜,推出重磅藝術家個展;一眾優秀的本土畫廊也將悉數回歸,主打經典與先鋒影像藝術的融合;更有不少首次驚艷亮相的海外畫廊,帶來一系列新興藝術家佳作。
在去年的影像上海期間,藝術市場通訊與4位影像行業的資深專家和從業者展開對話,從影像收藏入門角度,為藝術愛好者和新買家分享了影像藝術的購藏攻略。今年,我們對話6家實力畫廊,包括香格納畫廊、常青畫廊、絕版影像館、德玉堂、三影堂+3畫廊和謝畫廊,從更深入的收藏視角與他們聊聊影像藝術。
01
新趨勢與新熱點
近兩年影像藝術有哪些新的趨勢?有哪些主題和社會現象被藝術家高頻關注?
絕版影像館:在后 疫情時代及全球社會動蕩的背景下,攝影藝術不時承擔著更大的社會責任。許多藝術家以紀實手法、積極參與發聲變得更為顯著,反映了當下的社會現況,作品不僅停留在平面而更向外延伸至動態影像的表現。然而,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藝術家轉向內省,更加關注個人內在世界及心靈狀態的創作。
此外,女性主義、女性攝影師在藝術史上的重新定位、去中心化(西方)的創作等議題仍是目前最高頻的關注。
香格納畫廊:影像藝術的跨學科融合是近年來藝術領域的一個重要趨勢,同時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與沖突,以及自然生態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等是普遍關注的話題。呈現形式上,影像藝術不再單指攝影作品,可以是結合現成品、檔案照片、影像或裝置而成的多元化的作品形態。
趙仁輝,《下水道的巴菲魚貓頭鷹》,2022,雙面UV打印燈箱,240(H)x160x50cm,圖片提供:香格納畫廊
德玉堂:近兩年影像藝術呈現出多樣化和跨界融合的趨勢。一方面,數字技術的發展為影像藝術家提供了更多的表現手段,例如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同時,影像藝術家也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和個體體驗,反映當下社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一些主題,如身份認同、環境保護、科技發展等,成為藝術家高頻關注的焦 點 。
三影堂+3畫廊:以我個人觀察,影像藝術的新趨勢可能是向多元媒介發展——越來越多的當代作品最終的呈現方式是結合攝影、動畫、裝置(如本次三影堂+3畫廊即將帶來的王苡沫《人間狂想曲》作品)。在創作過程的層面,我們也見識了使用AI技術和VR技術得以完成的作品。也許與其說哪些主題和社會現象被藝術家關注(因為攝影作品并不是記錄目的,而是藝術表達),不如說年輕一代的新銳藝術家正在廣泛地探索著如何將最新穎的技術的形式,最契合地運用到創作過程中,從而最高效地實現藝術表達和個人觀點吧。
王苡沫,《人間狂想曲 No.4》,2021,收藏級藝術微噴,84.4 x 150 cm,Ed. 3/3,圖片提供:三影堂+3畫廊
謝畫廊:近兩年,一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影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在影像藝術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手段和表達方式,但作品成熟的并不多見。另一方面,跨媒介使用,尤其與環境互動與關聯的影像作品越來越多。這也是我們畫廊考察的重點。
近年來不乏有青年藝術家、甚至是成熟的藝術家開啟向大師作品致敬的創作,在藝術傳承之外,這一現象的流行說明或反映了學術與市場層面的哪些趨勢?
絕版影像館:在學術層面如作品是向大師致敬,藝術家們通常會對該大師作品、藝術史深入研讀,并試圖在其中尋找創新或傳承的可能性。就像藝術家Samoylova曾經說過的,通過仔細觀察和研讀這些大師的作品,她能夠深刻地理解前輩創作的技巧和脈絡,進而影響自己的個人創作。而致敬不外乎出于欣賞,Samoylova想要跟更多人分享她喜愛的作品與靈感來源。
而在市場層面上,觀眾看到熟悉的圖像畫面會產生親切感, 同時也會對原作有著既定的認知和知識背景。這對于理解作品有著非常直接的幫助,而藝術家透過對原作的新詮釋往往能激發更多的討論和反思,同時也常常帶來更多的話題性。
? 安娜史塔希亞·薩莫伊洛娃(Anastasia Samoylova),《Breakfast with David Hockney-1917》,2024,圖片提供:絕版影像館
02
收藏的奧義
藏家如何才能選擇到好藝術家、好作品?
謝畫廊:選擇 好的藝術家和作品,是對藏家“敏感度”的訓練,這個過程在影像藝術收藏中,是充滿著不確定,卻是最欣喜愉悅的。
我們畫廊會非常關注藝術家的“語言”與風格。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成熟的藝術家,能夠在藝術領域產生 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們的作品勢必是突出的、不同的。這一點影像藝術收藏上至關重要。
? 蔣志,《不在服務區的彩虹之三》,2008,圖片提供:謝畫廊
在收藏不了解的藝術家和新銳藝術家的作品時,藏家該怎么選擇?
三影堂+3畫廊:在這方面,藏家很有可能會比畫廊更專業(笑)——資深且用心的藏家一定是樂于追蹤藝術動向、是享受了解藝術家和作品過程的人。不同的收藏動機會導致不同藏家在面對一件新鮮作品時有著不一樣的關注和接受度——所以很難一概而論。單就三影堂+3畫廊的經驗,我們的長期藏家在購買新銳藝術家作品方面還是極具敏銳眼光且講究緣分的。
您怎么看AI進入影像藝術?它與之前的影像藝術形式有哪些不同?藏家應如何看待這件事?現在是好的購買時機嗎?
謝畫廊:AI技術為影像藝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作工具和手段。算法生成全新的視覺圖像,模仿或拓展藝術家的創作風格,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自主創作。這使得影像藝術邊界寬到不可控。藝術家VS算法和數據處理,一切還在進行時,現在給出的答案都太早,我不覺得AI會造成藏家的收藏障礙。對于藏家來說,需要關注市場趨勢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這可能是最活躍和刺激的收藏領域。
? 歐利亞·哈維(Auriea Harvey),《Fate》,2023,圖片提供:bitforms gallery
三影堂+3畫廊:AI進入影像藝術已成既定事實,這一點不可否認,因為它已經發生了——但是這一現象能走多遠,尤其是在市場層面,我們保持中立——讓子彈多飛一會兒吧(笑)。
您認為國內藏家與國際藏家對影像藝術的關注點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德玉堂: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深,國內藏家和國際藏家之間的關注點越來越趨于一致。不僅會關注那些能夠反映中國社會和文化特色的作品,也會關注全球范圍內的影像藝術趨勢和創新,看重作品的國際影響力和市場潛力。
? 康迪達·赫弗(Candida H?fer),《科隆文化中心》,2019,圖片提供:德玉堂
03
停滯與前進
經濟、外部環境等因素使買家對藝術市場的信心低迷,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買氣。影像藝術作為細分門類是否也受到影響?您認為影響因素中最關鍵的是什么?
德玉堂: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確實對藝術市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與傳統藝術品市場相比,影像藝術市場可能更加靈活,因為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線上展覽和銷售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因此,盡管受到一定影響,但影像藝術市場仍有望在逆境中尋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絕版影像館:絕對有影響。在市場低迷時期,大部分藏家通常會轉向保守的收藏策略,更傾向于收藏大師或是活躍于二級市場的藝術家的作品,相對于對新銳藝術家持觀望態度。
此外,許多藏家也會考慮以分散風險的方式進行收藏,不僅僅限于單一媒材。或許在這樣的情況下,影像媒材相對較受影響,但同時也有許多藏家反其道而行,認為此時更能關注新銳藝術家的動態,在作品價格親民時間點直接入手。
? 杉本博司,《Sea of Japan, Hokkaido》,1986,圖片提供:ATLAS Gallery
三影堂+3畫廊:影 像作為當代藝術中的一部分,受到的市場環境沖擊和其他門類是一致的。但也許因為攝影作品相較于其他單價較低,所以就沖擊程度來說會小一些?外部環境及經濟低迷導致藏家在選擇作品時更趨于保守和謹慎,受其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年輕一代的新銳藝術家,他們本應在一個更為開放和活躍的市場環境中建立自己的職業初期,所以這一點有些可惜。但是好的作品總是在閃光的,不容易也不會被輕易錯過——所以影響都是暫時的,面對藝術市場是需要有耐心的。
謝畫廊:經濟、不確定環境等因素確實會對藝術市場產生影響,尤其影像藝術這一細分門類。但對于藏家,收藏是習慣與生命的一部分,收藏動作不會真的停下,只是更加審慎地評估和理性看待。這可能也是影像藝術,非常好的入手時機吧。
一直以來,影響影像藝術市場的最為核心的因素,還是對影像藝術的偏見。一張照片,一段錄像可被收藏?可被認可其藝術價值?這依然是老話重提,現在再來個AI。解決偏見是最難的。
? 蔡宇瀟,《元方舟》,2022,圖片提供: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您認為影像藝術市場發展的關鍵是什么?什么是最有效的推動力?
常青畫廊:首先是創新技術的應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的影像藝術形式和技術不斷涌現,例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這些技術的應用為影像藝術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意。
其次是藝術家本身的影響力和創造力,這一點至關重要,影像只是一種表達媒介,能將其推至怎樣的高度,則完全取決于藝術家本人的高瞻遠矚。好的藝術家總能引領潮流和推動市場的發展。
然后是市場機構和線上平臺的發展,畫廊、藝博會這些一級市場為藝術家和收藏家提供了交流、展示和交易的場所,在引導和服務藝術家、培養和發展藏家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且影像藝術相較于其他藝術形式能夠搶占先機更好地融入線上平臺,我相信在線平臺會成為未來藝術市場的重要陣地。
最后是國內市場的國際化,跨國合作和交流會成為推動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 皮拉爾·阿爾瓦拉辛(Pilar Albarracín),《她膚之上》,2018,圖片提供: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
德玉堂:影像藝術市場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新和品質。藝術家的創新精神和作品的品質是影像藝術市場能夠持續發展的基礎。此外,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有效的推廣渠道也是影像藝術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畫廊來說,積極參與藝術博覽會、利用社交平臺進行推廣、與國際機構合作等,都是推動影像藝術市場發展的有效手段。
?絕版影像館:? 這個議題可以從兩個面向來探討。首先,媒材本身在當代藝術家手中是一個方便取得的工具,因此很多藝術家首選將影像作為其創作媒材。此外,新生代藏家與攝影共同成長,對于這個媒材的熟悉程度和接受度非常高,他們能在影像作品中找到更多共鳴,因此媒材本身的特性成為了促進新創作和藏家共鳴度提高的最佳推動力。
另一方面,從市場的角度來看,近年來亞洲藏家的收藏獨立性逐漸確立,許多人開始重視全面的市場分析。許多人選擇投資攝影作品是因為它們具有版次,藏家了解到他們可以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收藏到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同時有機會與美術館、藝術機構以及全球的藏家共同擁有這些代表作品。與其他媒材不同,攝影作品無需經歷像“配貨”這樣的層層關卡,藏家能更容易地收藏到自己真正喜愛的作品。如果選擇了好的藝術家和代理藝廊,影像藝術市場的穩定性和保值性就成了最佳的選擇,同時也具有最高的性價比。
? 庫珀與戈弗(Cooper & Gorfer),《聰子之擊》(Striking Satoko),2024,圖片提供:Fotografiska
三影堂+3畫廊:就當前中國市場來說,影像市場發展的關鍵可能是公眾能夠對于影像藝術的價值形成普及和統一的認知,這亟需公立機構的助力。國際上有大量的公立機構,其攝影作品的館藏是大量且豐富的,這使得它們在各式各樣的展覽項目得以普及和提升公眾對于攝影作品的認知、理解,和賞析。反觀中國,專注于影像藝術的機構和擁有影像作品館藏的機構真的寥寥無幾。影像藝術市場若想持續發展繁榮,光靠既有的藝術家-畫廊-藏家體系是不夠的——過去20年在中國出現的藝博會/藝術節平臺即是一種助力,也非常成功地讓中國藝術市場活躍起來,與國際接軌。那么在目前這個節點來看,影像藝術市場發展關鍵的點可能就落到公立機構的介入和相關政策的加持了。
謝畫廊:影像藝術市場發展的關鍵在于建立可信的市場機制、加強推廣、受到廣泛的認知與認可。美術館、畫廊、藏家之間達成共識,將為影像藝術市場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 丹尼·蓋爾卡(Dani Gherc?),《NYC》,圖片提供: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上海)
04
欣賞與發現
香格納畫廊將呈現新加坡藝術家趙仁輝個展“這需要時間”(It Takes Time),精選了從2010年橫跨至今不同系列的14件作品,并從“塑造分類”、“演變的物種”、“異象的預兆”和“見與再見”四個方面探討自然被觀看的視角、人類與大自然關系以及大自然自己的講述。
趙仁輝的創作建立在他多年對自然生態的持續觀察之上,通過科學方法和藝術手段結合,去探討人類的態度和觀點如何影響我們對大自然的認知。這件被作為主視覺圖的作品《界限》,源于趙仁輝2019年在鳥類遷徙季期間,于丹東鴨綠江濕地與當地研究者圍繞鳥類遷徙展開的調研。因為人類的活動導致與自然環境的持續摩擦,趙仁輝通過拍攝鳥類在天空中“畫”出的線條引申出對“邊界”的討論。
趙仁輝,《界線二(朝著朝鮮)》,2019,收藏級噴墨打印、裱于鋁板,100(H)x150cm,圖片提供:香格納畫廊
相比于記錄者的身份,趙仁輝更像是為“自然”發聲的轉述者,通過他的作品去展現自然界隱藏的力量。這就需要觀者了解創作背后的相關故事。香格納畫廊的負責人建議可以從趙仁輝最新系列作品《源于熱量》作為切入點來了解近幾年趙仁輝的研究重點。趙仁輝自2018年起就開始關注次生林,即在熱帶地區隨處可見的由遭人類采伐破壞后自然恢復的原始森林。而《源于熱量》這一系列通過熱像儀捕捉夜間難以察覺的生命動態,將次生林中被漠視的角落和特殊的現象以具象的方式呈現與觀眾,以此描繪野生動物與人造環境共存的現象并以此回應城市化與氣候變遷——展現出自然的復育力。
值得一提,《源于熱量》將以視頻形式作為趙仁輝在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中新加坡館展覽項目《見·森林》的組成部分。此次參展威尼斯雙年展也將為趙仁輝在亞太藏家之外收獲更多國際視野的關注。
趙仁輝,《源于熱量 1》,202 3,收藏級噴墨打印、裱于鋁板,91(H)x130 cm,圖片提供:香格納畫廊
常青畫廊呈現法國著名藝術家JR的個展。JR的攝影游走于藝術創作與行動主義之間。對他而言,街頭與城市就是巨大的展示舞臺。此次JR個展將囊括“芭蕾”、“錯視覺”、“農民布道”等多個重要項目,涉及主題包括但不限于奉獻、自由、社群認同、城市發展等。
JR曾說過一句話“城市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的畫廊。我不必出一本畫冊,然后再把它交給畫廊,讓他們決定我的作品是否足夠好,是否可以展示給其他人。我選擇在街頭直接與公眾交流。”JR認為街道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畫廊”,他試圖將自己具有社會批判性但又充滿歡樂的藝術作品帶給那些通常不會去畫廊和博物館的觀眾。
? JR,《錯視畫,來自吉薩的問候,2021年10月29日7時52分,吉薩,埃及,2021年》,圖片提供:常青畫廊
JR創作了很多系列作品,他的藝術路線注重行動和創作的連續性,新的項目總是源自現有項目,源自他與其他創作領域藝術家的互動與合作。除了“芭蕾舞者”系列,還有“一代人的肖像”、“Inside Out”、“女人是英雄”、“流離失所者”等。系列之間環環嵌套,每件作品都有值得收藏的點,因為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對藝術和生活的贊美,同時也是對社會前沿問題的關注。
常青畫廊特別推薦了集裝箱中的芭蕾舞者這件作品,該作品創作于2014年,那年JR在法國勒哈佛爾港完成了他的“女人是英雄”(Women Are Heroes)項目。項目期間他注意到了一艘363米長的集裝箱船——麥哲倫號,JR執著于將藝術帶到意料之外的場所,而集裝箱船在他看來就充滿了特殊性和紀念意義。于是他邀請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四位舞蹈演員一起拍攝了一組照片,集裝箱成為圖像的背景支撐,仿佛在邀請觀者一同去旅行。通過將芭蕾舞演員的細膩動作與堅硬的集裝箱工業背景進行對比,JR在兩個乍看之下截然相反的世界之間創造了一種對話。本次常青畫廊帶來了其中一件作品《集裝箱中的芭蕾舞演員,懸掛在那兒,勒阿弗爾港,法國,2021年》,將芭蕾舞中精細、精確的動作與航運界重復、自動化的運作模式聯系在一起,為觀眾帶來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
? JR,《集裝箱中的芭蕾舞演員,懸掛在那兒,勒阿弗爾港,法國,2021年》,圖片提供:常青畫廊
三影堂+3畫廊本年度將攜來自中國、日本、韓國重要藝術家的獨特系列,同時亮相新銳攝影師的代表作品。畫廊負責人告訴我們,攝影作為藝術表達的媒介,首先是藝術家個人哲思和觀點的體現。來自東亞地區的藝術家,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會對藝術家的創作內容和表現手法產生強強關聯,因此我們不難透過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看到背后更深層的格局和更廣闊的視野。
以本次三影堂+3畫廊即將在影像上海呈現的其中三位藝術家作品為例:榮榮在90年代創作的《北京東村》系列,正值中國實驗藝術覺醒的時代,他拍攝的大量作品以創作性視角向我們展示了居住在“東村”的前衛藝術家群體的不同側面,這一實踐的完成具有歷史意義,意味著一種新的攝影類型在當時的中國就此出現。具本昌自21世紀開始拍攝《白瓷》系列,他親歷了全球各地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從個人身份角度出發,追本溯源那些因戰亂而流失到各地的朝鮮王朝時期的古老瓷器,并且通過獨具一格的表現手法將這些瓷器背后所代表的東方哲思、所蘊含的恬淡高雅的美學表現得淋漓盡致。細江英公在60年代與三島由紀夫合作拍攝的《薔薇刑》更是和當時日本社會盛行的“寫實主義攝影運動”相抗衡,通過自我實踐去顛覆當下的主流觀點,從而推出個人和主觀的攝影風格,而這一行動也徹底改變了日本當代攝影的發展。
? 具本昌(Koo Bohnchang),《EWB 01》,2019,圖片提供:三影堂+3畫廊
以上三位分別是來自中國、韓國、日本的代表性且留名攝影史的藝術家,他們的創作動機均因某一特定歷史或時代背景而催生,卻都以獨一無二的、極具個人色彩的創作方式表達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觀點。
德玉堂呈現多位國際藝術家,并特別聚焦于具有濃厚拉丁美洲風情的當代藝術家作品。巴西藝術家維克·穆尼斯(Vik Muniz)利用創新手法重構西班牙浪漫派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的經典藝術作品并加以再詮釋;墨西哥藝術家芙洛·加多諾(Flor Gardu?o)通過自然元素與強烈的視覺對比,探索了拉丁美洲原住民文化與自然的聯系;尼古拉斯·穆雷(Nickolas Muray)則通過攝影,捕捉了墨西哥藝術家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的多面性格及其與他的深刻情感糾葛,為拉丁美洲藝術史增添了寶貴的視覺記錄。此外,已經多次亮相博覽會的德國藝術家康迪達·赫弗(Candida H?fer),白俄羅斯藝術家瓦萊里·卡蘇巴(Valery Katsuba)亦不會缺席。
? 尼克拉斯·穆雷(Nickolas Muray),《身批紫紅長圍巾的弗里達·卡羅,“經典”(第二版本)》,1939,圖片提供:德玉堂
德玉堂負責人告訴我們,拉丁美洲影像藝術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其充滿熱情和色彩絢爛。不論是攝影還是其他形式的影像作品,常常給人帶來視覺上的強烈沖擊。這種獨特的風格與拉美地區豐富的文化底蘊密不可分。拉美文化融合了土著、非洲、歐洲殖民等多種元素,在幾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長期的殖民歷史為當代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而獨特的素材,藝術家們通過作品審視歷史創傷,反思社會矛盾,表達對本土文化的認同。
與亞洲的藝術家相比,這些拉丁美洲藝術家的創作語境可能較注重個人情感和生活體驗,更加突出對于歷史、政治和社會議題的關注。他們的作品情感化和富有戲劇性,呈現出一種濃烈的人文情懷和對于生活的熱愛。相比之下,亞洲藝術家的作品可能更加注重克制和內省,但同樣展現了對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的深刻思考。
? 芙洛·加多諾(Flor Gardu?o),《致日出》,2009,圖片提供:德玉堂
絕版影像館計劃展出俄裔美國藝術家安娜史塔希亞·薩莫伊洛娃(Anastasia Samoylova)的“早餐”(Breakfast)系列作品。薩莫伊洛娃擅長使用柔和美學探討各方議題。“早餐”系列則是其對攝影經典之作的一次致敬。藝術家在一天中最隨意但最親密的早餐時刻,深入觀察與研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斯蒂芬·肖爾(Stephen Shore)、索爾·萊特(Saul Leiter)等藝術前輩的攝影集,并運用水果、面包、雞蛋、餐具、飲料等,重新建構圖像史上的經典畫面。
? 安娜史塔希亞·薩莫伊洛娃(Anastasia Samoylova),《Breakfast with Stephen Shore-1977》,2018,圖片提供:絕版影像館
《與東松照明共進早餐》與《與艾爾斯沃思·凱利和威廉·克萊恩共進早餐》是該系列中極具特色的兩件作品。前者為藝術家罕見與亞洲攝影大師共進早餐之場景,獨特之處在于其圖像中出現極少數壽司,這在藝術家以往的早餐作品中極為罕見。作品中的玉子燒壽司配以義式濃縮咖啡,形成鮮明的黃色與東松照明的黑白照片之間的有趣對比。
而另一件作品則為藝術家最近創作的新作,也是首次在影像上海公開展出。這件作品進一步彰顯了藝術家對各種媒材藝術大師的好奇與敬意,作品向美國著名的彩色幾何畫家與攝影大師致敬。同時也凸顯了Samoylova早餐系列在創作脈絡上的新發展,帶來了對繪畫大師的致敬之新作。
? 安娜史塔希亞·薩莫伊洛娃(Anastasia Samoylova),《Breakfast with Ellsworth Kelly and William Klein-1985》, 2024,圖片提供:絕版影像館
謝畫廊主打本土藝術家群體,帶來蔣志、鳥頭、胡為一的重要創作。與此同時,還將呈現李維伊的創作《遲早》,該系列是藝術家在虛擬表面的邏輯下所制造出的,不銹鋼鍍金的異型相框是她將身體重組后的產物,嵌套著虛幻又朦朧的泡沫,成為了一個虛擬的現實,一觸即碎。
謝畫廊負責人表示,中國影像藝術家的創作體現在對本土文化、社會現象、歷史層面的深挖與表達,以獨特的視角作為對當下的回應。與國際藝術家相比,畫廊期待創作語境更貼切、關注話題更扎根于中國文化背景的影像藝術。
? 鳥頭,《2022-馬賽克-013》,2022,圖片提供:謝畫廊
福利贈票
在此文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最近一次的【藝術觀展體驗】
留言【點贊數量最高的前5位】將獲得
價值288元的【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藏家單日卡】1張
(一卡兩人)
入場時間:2024年4月26日或27日或28日
*可提前在藏家預覽日入場
*持藏 家單日票到以下美術 館享有同期展覽的參觀優惠: 寶龍美術館、北丘當代美術館、Fotografska影像藝術中心、吳美術館、上海chi K11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星美術館、天目里美術館、藝倉美術館、震旦博物館、余德耀美術館等。 使用效期:2024年4月25-28日,優惠最終解釋權歸美術館所有。
*持藏家單日票到以下餐飲享有消費折扣優惠: BOTANIST、CUCURUCU、FLASK、FUMI COFFEE、鮨卷·ICHI ROLL、酒一關東煮·酒場、Kew Garden、KRU CAFé、KRU ON TAP、THE BUNKER BY FLASK、雲和錦庭、雲和面館等。 使用效期:2024年4月25-28日,優惠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
贈票活動起止時間
【2024年4月19日-22日】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藝術市場通訊所有
出品人:董瑞、吳雙
采訪、撰文:Tina Xu
版式設計、審校:王欣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