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蔡嵩松,被判刑?
曾是諾安基金的名將;
曾重倉半導體一戰成名;
曾造出“賺了叫我蔡總,虧了叫我菜狗”名梗的蔡嵩松,
網傳出事了。
前兩天,市場有消息指出,“昔日明星基金經理蔡嵩松已獲刑”甚至有“判三緩四”等傳言紛飛。
對此,第一財經、財新等媒體記者多方獲悉,據天眼查資料顯示,3月27日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蔡嵩松、曲泉儒,董博雄等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一案,案號為(2024)浙07刑初1號。
跟蔡嵩松同案的,還有諾安基金的前基金經理曲泉儒,以及國信證券的前分析師董博雄。
據上海證券報消息,記者撥打了蔡嵩松的手機,進行采訪。
對于網傳“已獲刑”的消息,蔡嵩松表示:
“我沒什么好說的,這個是網上的說法。”
這種小Case,放在金華開庭,估計是因為蔡松在浙江“自首”的,檢方為了快速結案就近給他放在了金華。
但是,對于這種百億級別的頂流來說,監管部門也要考慮社會影響,單純給回扣和吃回扣,不可能逼著他去自首或者起訴。
基本有九成以上的概率,要么是操縱市場,要么是“老鼠倉”。
不同于吃拿回扣可以快速結案。如果真的涉及這倆,那都是一抓抓一串,接下來估計還有不少人會跟著一起挨處罰。
目前蔡嵩松的案子還沒有詳細的情況公布,但已經有相關信息流出,他很可能是涉及到合謀操作某只上市公司的股票。
這其中以財新的消息比較細致:
諾安基金在蔡嵩松離職之前,很可能已經知道了相關的情況,但并沒有選擇公開相關信息,而是讓蔡嵩松自己離職,這樣就能保住產品規模。
保住了產品規模,也就保住了管理費。
0 2
蔡嵩松之于諾安
蔡嵩松出事,背負如此大的輿論壓力,對于諾安顯然不是什么好事。
去年11月,蔡嵩松離職諾安,但在外界看來他個人的標簽早已和諾安深度“綁定”。
翻開蔡嵩松的履歷,稱為神童也毫不為過,2001年僅15歲的蔡嵩松考進了科大少年班,專業是計算機,碩博階段,蔡嵩松就讀于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主攻芯片設計。
若沿著這個路徑發展下去,蔡嵩松大概會成為一個半導體專家。
不過,他選擇跨界金融圈。2017年加盟諾安基金,僅用兩年時間便從研究員晉升為管理近百億規模的基金經理。
2019年,蔡經理的全倉半導體策略恰好踩在了風口上,諾安成長獲得了高達95.44%年收益。
此后,他陸續掌舵諾安和鑫混合、諾安創新驅動混合等多只基金。
在短短一年內,其將管理規模擴增至410億元,迅速躋身明星基金管理人行列。
這時的蔡總已經成為基金經理中的頂流,一度成為“長在熱搜上的基金經理”。
彼時的他被傳年終獎高達7000萬元,傳言在2021年甚囂塵上。
這一說法主要來自一種“合理分析”:
管理基金規模超300億,以每年管理費1.5%計算,那么2020年管理費將高達4.5億元。蔡嵩松作為明星基金經理,大約可分成管理費的15%,以此計算,就是大約7000萬元。
不過諾安基金相關人士否認了“7000萬年終獎”的說法,并表示:
“不屬實,太夸張,怎么可能有那么高?”
只是蔡嵩松和諾安都沒想到的是,傳出“7000萬年終獎”已是他們最為高光時刻。
在2021年年中見頂之后,諾安成長混合凈值便一路下跌,2021年還是正收益,但2022年就徹底崩了,
2022年上半年,熱衷“搞事”的基民們排出一份基金經理的“英雄榜”:
第一名:葛蘭,醫藥女神一個人,就給基民虧了112.50億,榮登榜首。
第二名:謝治宇,虧98.31億。
第三名:蔡嵩松,虧了78.98億。
而縱觀2022全年,蔡總的戰績:收益率為-40.04%,巨虧129.3億元。
2023年,這個數字也沒好到哪里去。
所以,蔡總傳出被判刑的傳言之后,基民們徹底憤怒了。
紛紛表示要諾安基金退錢。
網上“索賠”的隊伍正在不斷壯大。
“通過法律武器維護投資者權益”,已是大家的心聲。
但目前這些說法沒有得到監管層面的回應,如果真如財新之前報道所述,諾安基金內部管理流程出了問題,以及諾安基金在基金經理出事后沒有向持有人說明情況,造成投資者的損失,無疑是存在責任的。
0 3
沒有了蔡嵩松的諾安,會怎樣?
這兩年對于基民而言,“菜狗”是噩夢。
但對于諾安基金而言,“蔡總”是福報。
諾安基金成立于2003年,雖然成立的比較早,但是規模僅有1000多億左右,在基金公司中算不上“頭部企業”。其中貨幣基金就占去了一半,而剩下的規模中債券基金占了一小部分,權益基金又占了大頭。
其實到這里都算一個比較正常的基金公司,奇葩就奇葩在權益規模中幾乎都是被一個人占據,那個人就是在超神、超鬼中不斷切換的蔡經理蔡嵩松。
2023年9月離職前,諾安基金的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高達559億元,而蔡嵩松旗下產品占據了諾安基金半壁江山、權益基金的大半壁江山。
蔡嵩松也許不是一個頂尖的基金經理,但絕對稱得上頂尖的銷售經理。
2018年末,蔡嵩松所管的諾安成長混合凈資產只有3.8億元,基金份額僅5.97億份。但到了2020年末,諾安成長混合凈資產達到327.76億元,基金份額則暴增到189.56億份。
貢獻了這一時段諾安的大部分業績增量。
2019年至2022年,蔡嵩松總共為諾安基金賺了15.77億元管理費,其中諾安成長混合這只基金貢獻了13.2億元管理費。
然而,2019年至2022年,諾安成長混合4年累計虧損約38億。其中2022年,諾安成長混合虧損129.30億。
四年間,基民虧了38億,基金賺了15.77億!
2023年諾安的業績還沒出來,但結果應該大差不差——
基金血賺,基民血虧。
一邊是基民血虧,一邊是基金管理費賺了個盆滿缽滿,一邊是基金經理拿天文數字般的提成,恐怕整個地球上沒有比這再好的工作了。
之前有博主分析,蔡嵩松的問題可能不只是一家上市公司操作而已,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券商行賄,基金經理受賄。大概率就是券商推客戶的票,基金經理高位接盤,配合上市公司從中牟利。
所以基民為什么會虧這么多,突然又合理了起來。
躺著收管理費,還能賺點“小外快”,生活美滋滋啊。
不過基民不傻,監管層更不傻。
前段時間,剛剛走馬上任的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就兩會期間明確未來的監管方針將是:
“強和嚴”,“嚴”就是“嚴監嚴管”,依法從嚴監管市場,依紀從嚴管理隊伍。
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也是一個宣言:
針對公募基金亂象的整治風暴,恐怕要來了!
| 金投研好文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