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臨終前,曾經說過:若天命在我,我為周文王。其實這也是一種膽怯的表現,賊分大小,小賊竊財,大賊竊國。曹操和桓溫都是大賊,打算竊國,卻遲遲不敢下手。
空有賊心,卻沒賊膽,說的就是曹操和桓溫。
桓溫是東晉名將,巔峰時期曾經北伐打到了長安城下,只可惜巔峰時間有點短,一眨眼功夫,桓溫就因為北伐失敗,跌入了谷底。
按理說,桓溫這種權臣,想要篡位問題不大。只需要在朝廷里面安排一幫人跟他演一場禪位的戲,基本就能搞定。
可桓溫卻遲遲不敢這么搞,以至于最后連九錫都沒加成,含恨而終。
東晉有11位皇帝,其中除了晉明帝司馬紹以外,其他10位基本全都是傀儡。就連開國之君晉元帝司馬睿,都是王導、王敦哥倆手里的傀儡。
主要是因為,東晉這個王朝,是士族建立起來的天下。
晉元帝司馬睿,雖然是瑯琊王,可畢竟是晉武帝司馬炎這一脈的旁枝,根本就沒有繼承權。八王之亂的時候,司馬睿也不過是東海王司馬越手下的一個小弟而已。
所以說,如果讓司馬睿自己單干,根本就拉不起一支隊伍,建立東晉王朝。這就必須要依靠士族們的力量了。
首先出手幫助司馬睿的,就是瑯琊王氏。王導有人脈,可以幫司馬睿拉攏天下士族,王敦有兵權,專治各種不服。
此后譙國桓氏、陳郡謝氏、潁川庾氏、高平郗氏等士族,紛紛投靠到司馬睿麾下,成為了組建東晉王朝的中堅力量。
這也使得東晉淪落成了士族手里的玩物。
桓溫當政期間,歷經了晉穆帝司馬聃、晉哀帝司馬丕、晉廢帝司馬奕、晉簡文帝司馬昱、晉孝武帝司馬曜等5位君主。
很不湊巧的是,這5位全都是桓溫手里的傀儡。
在此之前,庾翼死后,桓溫被大家推舉為荊州刺史。這也是桓溫的立身之本,自此荊州便成了桓溫集團的大本營。
不久后,桓溫迎娶了晉明帝司馬紹的嫡長女南康長公主司馬興男為妻。司馬興男的母親,是著名的庾文君太后。
庾文君背后,是鼎鼎大名的潁川庾氏,等于說桓溫成了皇族司馬家和潁川庾氏共同的女婿。
而桓溫一生的巔峰時期,就是幫助東晉王朝收復了蜀地。這也使得他名列東晉名將的行列,手握重兵,成了東晉著名的大軍閥。
由于桓溫的勢力越來越大,司馬家為了制衡他,讓揚州刺史殷浩到朝中主政,并且多次發動北伐。奈何殷浩的才能有限,多次北伐全部敗北。桓溫差點把肚子給笑破了,自此再也沒能人和桓溫抗衡了。
其實,只要桓溫再立下一丟丟戰功,那么加九錫,領取篡位三連,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了。
當時,殷浩北伐失敗以后,桓溫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因此,在公元354年,桓溫開始了第一次北伐。這次北伐的目標是剛剛建立起來的前秦政權。
石虎死后,后趙政權崩盤,氐族人苻健在長安建立了前秦政權。
最初前秦是以東晉為正統的,直到苻健稱帝以后,雙方才撕破了臉,這也是桓溫北伐的理由。
桓溫這次北伐初期非常順利,一路打入關內,直奔長安城下。但是后期由于糧草不足,而前秦又采取堅壁清野的政策,使得桓溫大軍吃不飽飯。
無奈之下桓溫只好撤軍。
可撤軍的時候桓溫覺得太虧了,所以把關中的幾千戶百姓也一起帶著上路了。
前秦果斷出擊,大敗晉軍,桓溫第一次北伐慘敗而歸。但桓溫曾拿下了關中,且把前秦打得生活不能自理,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
所以從桓溫的角度來看,他并沒有打敗仗,只是沒獲勝而已。
不久后,姚襄打算攻取洛陽作為創業基地,桓溫果斷發動了第二次北伐。這次北伐之前還有一個小插曲,他多次要求東晉把都城遷徙到洛陽,其實就是遷徙到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好為將來的篡位打基礎。
雙方在洛陽附近的伊水大戰一場,最終姚襄兵敗而逃。桓溫正式入主洛陽,由于朝廷不肯遷都,因此他只好把洛陽周邊的三千多戶人家遷徙到了長江、漢水一帶。
這次大勝,使得桓溫野心膨脹了不少,朝廷也因此加封桓溫為南郡公。
公爵距離王爵只有一步之遙了。
可以說,從公元360年桓溫成為南郡公開始,一直到公元369年桓溫發動第三次北伐,這段時間里,東晉皇室,都處于戰戰兢兢的狀態,因為桓溫隨時可能、也完全可以奪取皇位。然而桓溫似乎還在等些什么。
公元369年,蟄伏了9年之久的桓溫,已經58歲了,他覺得再不篡位似乎就沒什么機會了。因此他必須要再給自己找個由頭,那就再北伐一次吧!
北伐初期非常順利,桓溫一路小跑,打得前燕軍隊丟盔棄甲。如果桓溫能直搗前燕都城鄴城的話,那便大事可期了,畢竟前燕皇帝慕容暐都打算逃回龍城了!
可惜桓溫非要駐軍枋頭。
結果前燕的慕容垂帶著8千騎兵與弟弟慕容德帶領的5萬步兵合作,共同擊潰了桓溫大軍,挽救了前燕江山。
桓溫這次北伐損失了3萬大軍,算是把老臉給丟盡了。
此后的桓溫很有意思,他沒膽子繼續北伐了,但是還想創造點條件篡位。那該咋整呢?要不從內部下手,整點人好了。
在他的逼迫下,豫州刺史袁真背負上了第三次北伐失敗的鍋。
袁真又不是傻子,果斷占據壽春反叛。桓溫兩眼一亮,機會不是來了嗎?他果斷帶兵滅了袁真,奪回了壽春,同時將豫州掌控在了自己手里。
這一戰過后,桓溫還煞有介事地問自己的謀主郗超:你覺得奪回壽春,能彌補北伐前燕失敗的恥辱嗎?
郗超嘆了口氣,沉默不語。桓溫也嘆了口氣,此后他一直都在謀劃篡位。
不久后,桓溫廢掉了晉廢帝司馬奕,改立晉簡文帝司馬昱為帝。與此同時,桓溫又滅了潁川庾氏在朝中有影響力的幾個人,掃清了不少障礙。
緊接著桓溫就在家里等消息了,他希望晉簡文帝司馬昱能識相點,早點禪位給自己。可這個老小子賊得很,一直拖著不辦,只是邀請桓溫來做宰相。
桓溫那叫一個氣啊,死活不肯當宰相。
等到太子司馬曜登基以后,桓溫就更氣了。但是他忽然反應過來了:既然你們不主動,要不我主動一點?
因此司馬曜在位期間,桓溫多次提醒朝廷,是不是可以給他加九錫了?
當時主持朝政的謝安,表示皇帝早就有這個意思了,只不過加封詔書一直寫不好,這事兒可馬虎不得,要從長計議。
這一拖,就把桓溫給拖死了。
62歲的桓溫做夢都想不到,拖延癥害得自己最后啥也沒撈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