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決定旅行后,有過動搖嗎?”
2022年,攜程CEO孫潔在一次活動上好奇向蘇敏提問。后者是爆火老年網紅賬號“@50歲阿姨自駕游”運營者,這位看似平平無奇的老阿姨,卻在兩年前56歲時開啟自己的旅行人生,一人一車,行走中國,火遍大江南北。
“56歲怎么了?!”
蘇敏認真回應,年輕的時候,全部人生就是孩子和家庭,遇到各種苦與累,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了。這一忍,就是大半輩子。56歲開始,蘇敏決心改變,旅行成為她的第二人生,在這段新人生里,她不再是老年人,而是一個年輕人。
于是,曾經的“蘇敏”成為現在的“@50歲阿姨自駕游”。
“沒有不能重新開始的生活,只有不愿意重新開始的人”是她留給同齡人的爆款金句。
越來越多老年人,想成為旅行這個第二人生中的年輕人。然而,大眾對老年人旅行依然存有嚴重刻板印象:
他們被當成只會“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拍照”的走馬觀花者;被定義為是熱衷低價、貪圖小利、錙銖必較的掃興式游客;被認為脫離互聯網,只能依靠子女或者線下門店購買旅游產品與服務;被認為只配去那些所謂安全、舒適、無障礙的俗套景區;被看作是旅行中團隊的“累贅”,是被大家明里暗里嫌棄的存在……
這屆老年人,不想再被困在刻板印象里。
01
2020年起,旅游企業從接待的老年客戶中發現一個有趣的趨勢——熱衷旅行的老年人越來越年輕化了。
所謂的“年輕化”體現出三個特征:
生理年齡日趨降低。攜程統計數據顯示,近兩年,在老年用戶這個群體中,50歲-65歲是絕對主力年齡段,70后為代表的低齡老年人數量大幅增加,打破了傳統上大眾對于老年游客動輒七老八十的刻板印象。
盡管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凡年滿60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才被定義為老年人,但在當下的老年旅游這條細分賽道上,“老年人”的定義更為寬泛。廣義上說,年滿50歲,時間充裕,熱衷旅行的人,都被旅游企業看作是核心老年用戶群體,是老年人年輕化的典型表現。
互聯網化程度更高。這屆老年人基本上是互聯網原住民,熟練使用手機和各種App,他們很清楚自己的旅游需求,也能夠在互聯網各大平臺上準確找到自己需要的各類旅游產品,打破了老年人旅游只能靠線下門店和人工服務的刻板印象。
攜程數據顯示,不少平臺上活躍的老年人都是超過10年的資深用戶,高學歷、高收入、高頻出行的“新三高”是其核心用戶畫像。不久前,攜程創始人梁建章親自代言推出針對老年人的旅游新品牌“老友會”,在“老友會”項目負責人王欣欣看來,“老友會”的“老”包含三層含義:老年人、老旅行的人和平臺老用戶。顯然,OTA已經注意到老年人年輕化這一趨勢,并著手深度挖掘該群體的潛在消費價值。
老年E人比例顯著提升。用年輕人流行的MBTI-16人格測試法來定義這屆老年人,最大變化就是E人(外向型性格)數量占比大幅提升。傳統意義上的中國老人、中式父母的最大標簽是含蓄內斂,典型的I人(內向型性格)。
這些老年E人無論從思維邏輯還是行為方式上都更年輕人全面靠攏,喜歡旅行時呼朋喚友,成群結隊,愛開Party,熱衷在新媒體平臺展示自我。實際上,很多老年人前半輩子都和蘇敏一樣是I人,但是在旅行這個第二人生中,他們希望貼上E人標簽,讓自己重回年輕,不再拘束,放飛自我。
02
這屆熱衷旅行的老年人更加年輕化,他們的旅行需求也悄然變化。以往大家一提到老年游,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養生、康養、保健、舒緩、輕松……
“這種刻板印象在我們調研中被顛覆了。”
王欣欣向勁旅君解釋,從過往收客的經驗來看,一些50-65歲年齡段老年人身體素質和心理年齡甚至要比現在“搬磚打工”的80后、90后們還要好。一方面,不少老年人堅持跑步、游泳、健身,多數身體體檢指標保持穩定。另一方面,職業生涯結束、子女升學工作、收入相對充裕之下,這屆老年人精神狀態更佳,心理年齡更年輕,他們下意識認為自己根本不老,愿意大膽嘗試新鮮事物,尤其是當下的潮流體驗與玩法,例如露營、徒步、飛盤、潛水等。
蘇敏就是一個資深露營愛好者,她只身自駕帶著一頂帳篷,走過數十個省份,100多個城市,玩得比年輕人狂野。她曾自嘲,曾經光是為了學習搭帳篷就費了不少勁,嘗試次數多了,現在10分鐘就能熟練搭好一個帳篷。
這屆老年人還喜歡聚會和Party,打桌游、唱KTV比年輕人都玩得溜。王欣欣透露,攜程平臺上類似的聚會類、團建類產品非常受老年人歡迎。另一類深受他們青睞的玩法就是旅拍。可不是只有小姑娘們穿漢服,扮公主,阿姨們也想當太后,拍美片,從攜程數據上來看,后者的訂單可不比前者少。
挑戰人生極限也是這屆老年人們的最愛。
北京的樊阿姨送給自己的60歲生日禮物就是一次長達18天的南極旅行,她獨自一人從北京連轉兩次航班飛到南美洲最南端的烏斯懷亞,乘船穿越狂暴巨浪的德雷克海峽,站上南極大陸的那一刻,她的第二人生不再有遺憾。
“高客單價的中長途旅游目的地越來越在這一客群中頗受青睞。”
綠柚國際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劉顥向勁旅君解釋,他所在旅行社曾在某個旅游展上主推阿根廷相關的旅游產品,原本以為這種又貴又遠的地方只有熱衷海外探險與自我突破的年輕人才會感興趣,誰曾想那幾天前來詢問并預訂的客人中90%都是老年人。
有錢有閑有文化,這屆老年人徹底玩嗨了。
03
這屆老年人旅行需求的愈發年輕化,倒逼供給側打破產品設計上的刻板印象。
“低價團、購物團在這一客群中已經逐漸失勢,尤其在一二線城市表現最為明顯。”王欣欣表示,從攜程平臺產品銷售增長數據看,這屆老年人熱衷的旅行產品主要有兩大類:
主題類深度體驗游。在黃山當一天采茶工,全程參與采茶和制茶;在景德鎮親自上手做一件自己專屬瓷器;在泉州嘗試一下特色的簪花;在西雙版納來一次哈尼族、傣族換裝秀;去城市周邊來一次露營體驗。這些主題性更強,特色更凸顯的體驗旅行更容易引起這屆老年人的興趣。
有從業者直言,年輕人玩這類項目更多是好奇心、打卡和拍照,老年人反而比年輕人在體驗過程中更有耐心,注重了解背后的文化內涵,容易與這些特色體驗服務提供者產生真正情感共鳴。
靈活定制類私家團。這屆老年人不喜歡按部就班,希望按照自己的喜好靈活制定自己的旅行線路,旅游景點和旅行作息安排,定制類的私人小團就更符合需求。
同樣是杭州三天兩晚的旅行,這屆老年人會將行程拆成兩個半天行程和一個全天行程,靈隱寺半天,浙江省博物館半天,西湖游覽+杭州美食一天,剩下的時間放松休息,車接車送,不累不趕。
值得注意的是,這屆老年人的旅行看起來玩得很年輕,但從旅行產品設計上,卻與提供給年輕人的旅行產品存在一些本質不同。
“這屆老年人的旅行產品比年輕人更注重情緒價值注入。”
劉顥解釋,年輕人的旅行講求獨自上路,說走就走。但老年人格外害怕孤獨旅行,他們迫切需要“旅行搭子”,愛人、子女、親人、朋友,哪怕是一個同樣喜歡旅行的陌生人,陪伴旅行就是一種非常剛需的情緒價值。
再比如,老年人旅行歸來總是熱切希望分享自己在旅途中的點點滴滴,但是這些旅行經歷在子女聽起來更像是沒完沒了的絮叨,傾聽與回應亦是一種剛需情緒價值。
客觀來說,針對這屆老年人的創新旅行產品中,情緒價值的注入普遍還存在很大短板。不過,這也是一種市場新機遇。
04
50年前,是中國人口生育高峰,50年后,也就是今天,已然成為中國人口養老高峰。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至2025年我國出游率較高、旅游消費較多的低齡老年人預計將超1億人,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萬億元。
不想困在刻板印象里的老年人,才是旅游業那一片新的星辰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