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產業科技
當一年減肥一百斤的賈玲,帶領《熱辣滾燙》登頂春節檔票房時,瘦身的話題也登上了熱搜。有不少網友卻在關心,這波潑天的富貴,“賈玲概念股”Keep接住了么?
據了解,受《熱辣滾燙》的帶動,今年春節期間,Keep天貓旗艦店單車環比增長219%,跳繩環比增長487.82%,瑜伽墊環比增長182.45%,壺鈴環比增長325.74%。
短短數年,踩準大眾健身的節奏,Keep一路狂奔,化身國民級App。垂直且深邃的流量入口,讓Keep社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活躍生態,這也為其更多元的商業化探索埋下伏筆。
Keep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即顯示,其虧損已經大幅收窄。2023年Keep總營收21.38億元,同比減少3.3%;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虧損2.95億元,虧損同比收窄55.7%;經調整凈虧損率從30.2%收窄至13.8%。
業績改善背后,一方面源于商業模式的閉環驅動,運營成本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則取決于活躍的社區生態。有了足夠多的活躍用戶,Keep的線上會員及付費內容就能打開空間,實現毛利水平更高的收入貢獻。
不過,當Keep將精力投向商業化及社區活躍上,健康生態似乎也在變異。性感擦邊內容、極端身材導向、畸形審美蔓延,讓Keep變得已經不再那么純粹。
毛利水平提升,構建商業閉環
從2023年財報來看,Keep的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可能成為扭虧的關鍵一年。要知道,在去年7月港股上市之前,Keep仍然處于連年虧損狀態。
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Keep經調整后虧損分別為3.67億元、1.06億元、8.27億元和6.67億元,四年累計虧損近20億元。
虧損主要源于巨額的營業成本。2019-2022年,Keep產生營業成本分別為3.90億元、6.07億元、9.43億元、13.11億元。其中,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2.96億元、3.02億元、9.56億元、6.46億元;研發開支分別為1.94億元、1.68億元、3.56億元、5.37億元。
2023年,Keep通過降本增效,有效控制成本。財報顯示,2023年,Keep的銷售及營銷開支為5.69億元,同比減少了11.9%;研發開支為4.50億元,同比減少了16.2%;行政開支也大幅縮減為2.09億元。
同時,Keep的毛利由2022年的9億元上漲至9.62億元,實現了45%的毛利率,同比上漲4.3個百分點,毛利水平實現連續三年提升。
毛利率提升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由于線上會員及付費內容的收入的增加。這意味著,Keep已經打磨出一套比較完整的商業模式。
2023年,Keep線上會員及付費內容收入為9.96億元,同比增長11.4%,營收占比也提升至46.58%,成為Keep最大的收入來源。在此之前,Keep的大部分收入來自銷售自有品牌運動產品。
2019-2022年,Keep的自有品牌產品收入分別為3.96億元、6.37 億元、8.72 億元和11.37 億元,占總收入的59.7%、57.5%、53.9%和51.4%。雖占比遞減,但始終保持在總收入的五成以上。
而2023年,Keep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收入縮減為9.46億元,同比減少16.8%,總營收占比也首次跌破五成,下滑至44.2%。在財報中,Keep將這一部分收入的下滑,歸因于電商消費者信心低于預期。
在Keep的自有品牌產品為主收入來源的時期,由于其毛利率整體較低,影響Keep盈利水平提升,相比之下,毛利率更高的會員等業務,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2023年,Keep線上會員及付費內容業務的毛利為6.26億元,同比增長29%,毛利率高達62.9%。
用戶付費意愿的增加,起步于主題虛擬體育賽事。目前,Keep 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付費產業鏈。
Keep通過如Hello Kitty、蠟筆小新等熱門IP和知名品牌的合作,自主設計的獎牌,精準抓住了年輕用戶的情緒需求,吸引了更多新用戶參與,激發了用戶付費參賽的熱情,進一步強化了自身的商業化能力。
財報顯示,2023年,Keep每名虛擬體育賽事付費用戶的平均收入,較2022年增長超過30%。在此推動下,每名月活躍用戶的每月平均收入從2022年的5.1元增長到了2023年的6.0元,同比上漲了17.65%;而會員滲透率也提升至10.7%。
2023年,Keep在會員服務上持續發力,嘗試將業務延伸至更多場景,持續增加內容供給與課程優化升級。
3月27日,Keep對外發布了App 8.0版本。新版本覆蓋了60+運動品類,除了以瑜伽、操課為主的室內場景外,還包括了如騎行、游泳、飛盤、沖浪、滑雪等戶外場景體驗,以及門檻更低的詠春、八段錦、五禽戲等運動內容。
同時,Keep還增強了App與自有健身產品的連接能力,Keep實現了APP與50+外部硬件裝備的聯通,將實時運動數據與智能健身裝備同步,用戶可以獲得更加便捷和精準的數據記錄與數據分析。
通過不斷完善線上線下健身內容和服務,提高了高質量用戶的留存和滲透率,增強了用戶與品牌之間的黏性,進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閉環。
內容異化,健康引導需把控
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完善,Keep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運動指導軟件,而是通過健身、出行、飲食、交友等多元化內容構成的綜合性健身內容生態。
然而,多樣性的內容也為Keep帶來了挑戰。隨著平臺內容的不斷豐富,不和諧的隱患也在逐漸滋生。
有用戶反映,曾在Keep中搜索身材、性感等關鍵詞,便會出現大量各種角度拍攝的大尺度身體部位的照片,令人浮想聯翩。小紅書上也有用戶表示,發現自己男友在Keep上關注的,都是些穿著清涼或緊身的美女曬擦邊照片、視頻的賬號。
雖說“各花入各眼,是非只在人心”,但是作為一個擁有千萬級用戶體量的健身指導平臺,Keep在引導健康價值觀和規訓社會審美上,肩負著重要作用,在平臺內容監管的問題上,更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盡管Keep采用了機器審核和人工審核雙重制度的風控體系,但多樣性使得內容監管變得更加復雜,并且,隨著新違規形式和手段的不斷出現,現有的技術手段仍難以做到準確識別,完全過濾掉所有違規內容。
內容在監管上出現漏洞和偏差,不僅為擦邊內容提供了滋長的縫隙,也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畸形審美與不良價值觀的蔓延。
最初,Keep并不是聚焦減肥,而是旨在為那些想要運動又沒有時間去健身房,以及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健身的人群,提供健康科學的健身指導。
然而,隨著社交媒體不斷向公眾傳遞“白幼瘦”的審美取向,越來越多的渴望所謂社會認同的年輕人,尤其是女性,開始對自己進行嚴苛的身材管理。在這種風氣的帶動下,Keep平臺上也刮起了減肥風潮。
現在,在Keep上輸入“減肥”字樣,大量液斷式減肥法、間歇性斷食減肥教程、減肥食譜,甚至如左旋肉堿減肥藥,比比皆是。仿佛眾生皆在減,胖的只有你自己。
而在其他社交平臺,卻又有眾多網友哭訴自己過度控制飲食,或過量運動,導致出現肌肉拉傷、身體發虛、氣血虧等問題。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J.G.塔爾德在1890年出版的《模仿律》一書中指出,社會上的一切事物不是發明就是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現象”,而模仿又分為無意識模仿和有意識模仿。
在集合行為中,模仿更多的表現為無意識的、條件反射性的模仿,在人的安全本能下,每個人都希望與在場的多數人保持一致,作為最安全的選擇,但這種失去理性的相互模仿往往是最不安全的。
反觀Keep,所上演的正是一場群體模仿。在Keep社區文化的推波助瀾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未成年人,開始對“完美身材”過度追求,在社交媒體上的身材攀比愈演愈烈,并形成群體模仿效應,在本就愈發畸形的社會審美觀上,又添了一把火。
Keep的用戶年齡構成呈現出非常年輕化的特點。招股書顯示,有76%的Keep用戶年齡在30歲以下,其中20~29歲的年輕人為主力軍,其中女性用戶占超過男性用戶,且職業集中于在校生和年輕上班族。
當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Keep非但沒有達到健康運動的效果,反而加重了自我身材焦慮,最終也會導致Keep用戶流失。
2023年,Keep的月活躍用戶數量為2975.6萬名,相比2022年減少了663.2萬名,同比下滑了18.22%;同時,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量為319.3萬名,同比減少了42.8萬名,下滑了11.82%。
雖然目前Keep還沒有全面實現盈利,但無論是從群體模仿的危害性上,還是從用戶體驗上考慮,除了打磨好自身的商業模型外,Keep都應該加強平臺的審核監管能力,守牢審美教育底線,引導用戶樹立更加健康化、多元化的審美觀念。
這也有助于Keep建立更加清晰的生命周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