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問題,是今年重慶樓市一個很熱議的話題。
比如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某豪宅物業打人事件,直接沖上熱搜,事情到現在都還沒給個明確的說法;
這幾天,位于沙坪壩的某高檔別墅樓盤,最近也出了些新聞。
事情倒也簡單,小區物業成立了一個“物業服務群”,將小區物業服務行禮、登記、夜巡的工作狀態照片發到群,目的就是向業主們傳遞小區物業服務的改變。
雖然物業已經很努力了,不過這些信息發到群里,卻并不是總是討喜。
有人質疑有擺拍作秀的嫌疑,還有人認為小區2.5元的物管費太貴了,要“降低物業費”。
隨后網上也出現了一些相關的報道,不過小樹認真看了一遍,基本都是照抄網絡的素材,并沒有去實地了解。
關注我們號風格的粉絲都曉得,要了解實際情況,必須得去實地看看才行,否則很容易有失偏頗。
為了避免喝茶,樓盤名字我就不提了,懂的人自然懂。
01.沙區知名大盤
開發周期十多年
先說下這個樓盤的大致情況。
這個樓盤位于沙坪壩石井坡,總占地面積約520畝,規劃總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由獨棟別墅、聯排別墅、花園洋房、商業風情街區組成。
目前的二手房價格,也是整個沙坪壩區的天花板了。
由于開發商拿地時間較早,項目占地也比較大,而且業態以別墅洋房為主,開發商也是不差錢“慢功出細活”,因此整個項目的開發周期比較長。
在重慶類似這樣的項目還不少,比如高新區的海蘭云天,南岸區的融匯半島等,基本上口碑都還不錯。
項目的一期是在2012年開始銷售的,在2015年左右即已接房。
而后期產品至今仍在銷售,最后一期地塊的開發甚至才剛剛提上日程,據說要修建一條商業街和大平層項目。
眾所周知,有在售項目的樓盤,由于要考慮到形象問題,一般物業都還是比較給力的,少有出現拉垮的情況。
而這個樓盤為何會出現各種情況,只有去實地看了才知道了。
02.小區成立業委會
業主們訴求不一
小樹從石井坡地鐵站出站之后,步行約10分鐘到達了這個樓盤。
它的外立面采用的是當年比較流行的歐式風格,到現在還保持得比較好,這一點還是不錯。
在小區入口的旁邊,小樹看到了一排正在公示的文件,原來是小區開始正式籌備首次業主大會了。
現場還公示了小區業主大會的議事規則和業委會成員的產生辦法,看樣子成立業委會應該是快了。
小區要成立業委會,是這里的物業做得不夠好嗎?
小樹在小區里面轉了一下,物業保養這些其實也還過得去,沒得想象中那么惱火。
要說有些小問題那肯定也是找的出來的,畢竟都是接房快十年的小區了,有些物業設施出現老舊現象也很正常,跟剛接房的小區肯定是沒法比的。
現場還發現了個讓人意外的事情,從2015年接房到現在小區所有的公區收益,物業居然全部都做了公示。
從收益表上來看,這個小區每年公區收益都有十幾萬左右,前幾年的分配比例在50~60%左右,而近兩年分配比例提升到了100%。
從明細表可以看到,這些公區收益大部分都用到了小區的設施更新上了。
至少這一點,我覺得還是很良心的。
小樹打探過重慶大小樓盤上百個,沒成立業委會的小區公區收益基本都是糊涂賬,從沒聽說物業主動公開這部分收益的。
而且即便成立了業委會,公區收益一般也要跟物業按比例分配,業主分到100%比例的也是少之又少,確實讓人吃驚。
看完整個小區,物業服務雖然不能說完美無缺,但勝過市面上90%以上的樓盤還是沒得啥子懸念的。
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小區仍有新盤在售,開發商有動力、甚至可能提供補助來改善小區的環境,督促物業來對業主的服務質量,換取老業主的口碑并指望多一點老帶新。
逛完整個小區,里面剛好有家租售服務中心,小樹進去了解了下這次業主大會的內情。
“業委會確實在推動起來了,不過小區業主內部實際上有三種意見”
“有些業主的意見是要求更換物業,有的則認為沒必要更換物業、做好監督工作就行了,還有一些業主要求降低物業費”
從小區的實際情況來看,業主出現不同的訴求倒也并不意外,未來真正的走向仍有待觀察。
04.尾聲
最后,再聊一下我對物業這個事情的看法。
首先,完美的物業公司是不存在的,一個小區管理事項繁雜,任何人都能挑出點問題出來;物業公司也不是福利機構,它存在的意義一定是要有盈利,不可能
“既要馬兒多快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如果不承認這個事實,下面的就沒必要看了,直接劃走即可。
物業為什么不能讓所有人滿意?
因為小區的物業費收入是相對固定的,但人力成本以及小區老舊產生的維護費用是在不斷上升的,所有的物業公司都只能在兩者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一般說來,如果物業比較自覺,兩者就相安無事;磕磕絆絆的事情多了,業主就會抱團成立業委會、甚至要求更換物業。
不過這兩年,情況又有了些新變化。
隨著地產大開發時代的結束,至少1/3的地產和物業相關人員失業,很多地產人也開始加入了物業這個賽道,多家重慶知名物業公司開始用各種激進的手段搶奪物業市場:
“只要聽說要成立業務會的,立馬就有營銷人員主動聯系;不斷出謀劃策,還提供各種支持,目標也很明確—換成自己或自己能掌握的物業公司”
至于更換物業后的效果,也只能說是喜憂參半,有幾個北區的樓盤,折騰一番后甚至還不如之前的。
懂的都懂啊,實在不太敢點名。
至于降低物業費,就更是一把雙刃劍了。
作為一個純洋房別墅小區,目前收取的物業費為2.5元/平,跟當下動輒三四元一平的新盤相比完全小巫見大巫,甚至比很多北區的高層樓盤還低。
而且物業費再怎么降,物業公司仍然是要盈利的,以后節約成本只怕是唯一的選擇,一定會在后期的服務當中體現出來。
所以,小區成立業委會小樹舉雙手支持,有人監督并不是件壞事;但是一定要找工作相對穩定的,有一定約束和社會形象的,盡量規避地產或者物業從業人員,其目的可能并不純粹。
因為當前并沒有明確的法律或者法規,對業委會或者成員有任何法律約束。頂多只能道德譴責。但是有時候道德在利益面前,確實有點微不足道。
常言道,人性都是經不起考驗的。
小樹就曾碰到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以前地產人主動找上來,想“聯合資源搭建個草臺班子,切換現在的物業,獲得一份穩定的生意”
“被別人賺也是賺,還不如自己把它賺了”
從常理也能曉得,現在有開發商助力的、或者還有開發商在賣房子的物業,開發商會在乎自身形象,舍得對物業的投入,換成其他物業真能更好?
是否更換物業,甚至降低物業費,業主大大們還是多三思而后行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