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并不枯燥,打開方式很重要。
1970年9月,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陳獨秀58歲的女兒身綁5只油筒,毅然決然地跳入了大海......
陳獨秀的女兒名叫陳子美,是他和第二任夫人高君曼所生。陳獨秀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日里很少與子女交流,可陳子美卻是個例外。
陳獨秀在北大任職期間,還算空閑,那便是陳子美最快樂的童年時光。
陳子美知道父親有個習慣,就是從來不讓任何人進入他的書房,這讓她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
一天,陳獨秀正在書房里忙碌,陳子美便從半掩的門縫里溜了進去,她終于見到了父親的天地是什么樣子。正當她看得專注時,卻被陳獨秀發現了,于是她挺直了腰桿,準備迎接父親的訓斥。
陳獨秀
可她沒想到,父親不但沒有訓斥她,還給了她一個溫柔的眼神,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繼續他的工作。陳子美的內心突然被暖流浸潤,她直直走過去,伸出手向父親討要點心和糖果吃。陳獨秀隨手拉開抽屜,將一些果糖放在了桌子上。
兩個人都沒有說話,陳獨秀仍然埋著頭不停地寫,陳子美就坐在一旁不停地吃,父女倆各忙各的事情,互不打擾。
能和父親呆在一起,即便不說話,陳子美也覺得很幸福。可是,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這樣的幸福也會太過短暫。
1925年,陳子美13歲,恰逢國共第一次合作。陳獨秀整天忙于公務,根本顧不上家庭,書房里再也沒有他的人影,陳子美也很少再見到父親了,隨之迎來的卻是父母感情的破裂。
母親離開父親后,就帶著她和弟弟陳鶴年回到老家南京生活,父親每個月給他們寄30元生活費,從此,母親和父親再沒見過面。
母親在下關租了一間茅草屋,當作她們的容身之所。可30元的生活費,除去房租,孤兒寡母的總是捉襟見肘。然而,就是這樣的生活也沒有維持多久,高君曼病倒了,她患上了嚴重的肺結核。
家里唯一的支柱一病不起,陳子美扛下了所有的生活重擔。她帶著弟弟出去給人做零工,然后用掙來的錢上學和維持生計,就這樣半工半讀,終于將自己送進了職業學校。
陳子美吃盡了生活的苦,她想學一門技術,將來掙了錢給母親治病,讓弟弟過上好日子。于是,她首先學習了電報收發技術,之后又學習了婦產科的技能。沒想到就在她快畢業的時候,由于長期無錢醫治,高君曼病入膏肓離開了人世。
沒了母親,陳子美突然就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她悲痛欲絕,有種五雷轟頂的感覺。接下來的日子該何去何從呢?
陳子美想到了父親陳獨秀,兒時的記憶在她腦海里浮現,她多么希望這個時候父親能夠幫她一把呀!可是回到現實中,她又覺得那是遙不可及的事,因為父親的世界里就只有他的工作,對子女極少過問。
想著,想著,陳子美有點怨恨父親,她也怨自己怎么就是陳獨秀的女兒呢?她不禁放聲大哭。
可現實終歸是擺在面前的,自己的身邊并沒有父親,他也不知道此時此刻女兒的凄慘。陳子美突然止住了哭聲,用手狠狠抹去了眼淚,她暗暗發誓:自己一定會咬牙活下去的!
這時的陳子美忽然明白,此生只能靠自己了。她的這種心態更是錘煉出了她后來鋼鐵般的意志和柔韌度。
畢業后的陳子美進入一家醫院當了一名助產士,她的生活比起從前來好過了很多。她還是會消沉,不自覺地會想起母親,要是母親還在,現在也可以給她治病了,這是陳子美心中最大的遺憾。
消沉了幾個月后,陳子美終于走了出來:逝去的人終歸是去了,活著的人一定要過好人生。
正值花樣年華的子美,出落得亭亭玉立,她為人和善,又勤勞大方,吸引了許多異性的追求。這時,一個男人闖進了她的生活。
張國祥,供職于南京某銀行,看上去文質彬彬,成熟禮貌,但他比張子美年長10歲。或許是因為從小缺少父愛,在眾多的追求者中,陳子美唯獨對這個大她10歲的張國祥異常青睞。
兩人一接觸,陳子美便瘋狂地愛上了這個男人,對張國祥更是產生了強烈地依賴感,毅然決然地嫁給了他。陳子美做夢也沒有想到,她癡愛的這個男人一直有事瞞著她——他早已經有了家室。
1932年10月,陳獨秀在上海被捕,移送到了南京監獄關押。陳子美聽聞此事,著急萬分。她帶著新婚丈夫匆忙前去獄中探望。女兒的到來讓陳獨秀驚喜萬分,對多年來未曾盡到父親的責任很是自責,但是當女兒把她與張國祥的婚事告訴他之后,他看了看女婿,立馬板起臉來,然后對女兒厲聲斥責道:“年幼無知,后果不堪設想!”
原本以為會得到父親的祝福,然而卻是這么一句斥責的話。陳子美無法接受,她跟父親在獄中大吵了一架,然后拉著張國祥負氣離開了監獄。
然而她沒有想到,父親的話很快就得到了驗證。
舊時上海
1936年,陳子美生下了二女兒張樹德,這是她與張國祥的第三個孩子(前面一兒一女),沒多久家里就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張國祥說:“家里孩子多起來了,你又剛剛生產,孩子和你都需要人照顧,就把老家的‘表妹’接過來了。”
“表妹”帶著個孩子,說是跟她的孩子們一起照顧。可沒過多久,陳子美就發現這個“表妹”有問題。“表妹”看張國祥的眼神總是超出了兄妹情,對張國祥的照顧也總是跟妻子一樣。于是,陳子美直接問“表妹”:“你到底是誰?”
可能是正中下懷,“表妹”也不客氣地亮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原來,她竟然是張國祥的結發妻子蔡氏,那個孩子即是她與張國祥所生的最小的女兒。
陳子美如夢初醒,她與張國祥大吵了一架后,這場婚姻也如母親一樣走向了悲劇。
此時,陳子美想起了父親,如果自己當時不那么任性,或許今天就不會這樣悲慘了。
1937年,陳子美帶著五個孩子逃難重慶,還沒等她們安頓下來,重慶就遭到了日本飛機的襲擊,她又連忙帶著孩子們匆匆逃離重慶,輾轉回到了南京。
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讓她一生都不原諒自己的事,那就是弄丟了年僅兩歲的小女兒。
和張國祥分了手,回到南京的陳子美已然沒有了住處,她只能走母親的老路,租了一間便宜的房子安身。
兵荒馬亂的年代,陳子美找不到工作,張國祥又不愿承擔撫養費,一個弱女子要養四個孩子,談何容易?走投無路之下,她只能硬起心腸將孩子們送到張國祥家,轉身離去。
抗戰結束后,陳子美回到了上海,這時她學習的婦產科技能又派上了用場,一家醫院愿意聘請她做助產士,她的生活又算穩定了下來。
在那里,她結識了司機李煥照,同他結了婚,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隨后,她們一家遷到了廣州生活,日子不算富裕,但也過得去。
這樣平靜的生活可是陳子美做夢都想要的呀,她不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身份,她就想做一個普通人,想下半輩子就平平淡淡,安安心心地過。
可是特殊時期的到來,將她的夢擊得粉碎,她的身份還是被扒了出來。瞬間,平靜的生活就變得雞飛狗跳,她自己也爛事纏身,而此時的李煥照不愿跟著她受累,強行跟她離了婚。
黑暗中,陳子美欲哭無淚,生活已經不知道多少次欺騙了她,這一次又讓她的人生跌入了低谷。
可是作為陳獨秀的后代,骨子里依然有股傲勁兒,陳子美不愿意認輸。
早就聽說香港的生活不錯,她決定鋌而走險。
1970年9月,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58歲的陳子美身綁5只醬油筒,帶著小兒子從廣州縱身跳入了大海......
27年后(1997年),陳子美竟奇跡般地出現在了紐約。
原來,那天跳海后,她漂泊了10個小時漂到了香港。被救上岸后,陳子美喜極而泣,小兒子竟然也還活著,還比她先到了香港。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陳子美帶著小兒子開始了自己艱難的求生之路。她不分晝夜地替人幫工,省吃儉用,終于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托兒所。
可好日子才剛剛開始就又走到了頭,由于她來香港的方式并非正常,無奈之下,陳子美只能撇下托兒所離開香港,以旅美簽證的身份去了美國。
中年陳子美
在美國,她找了一份產科醫生的工作。憑著實力,再通過努力,陳子美得到了當地華人的認可,創辦了自己的產科醫院,生意十分紅火,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
1982年,陳子美70歲。她拿著多年積攢下來的積蓄,在紐約皇后區的雷哥公園買下了一棟小公寓。陳子美長嘆一口氣:“終于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可以安度晚年了。”
可是,“命運多舛”這個詞似乎就與她杠上了。
1991年,陳子美生病住院。這時,她放在寓所里的積蓄全部被小兒子拿走了,如此大逆不孝,讓陳子美的身體徹底垮塌了。貧病交加的她不得不登報求助,才得以渡過難關。
2004年,陳子美肺病加重,呼吸困難,她閉上眼睛,流下兩行清淚,走完了苦難的一生,享年92歲。
因客死他鄉,少有人過問,她的后事竟拖了一個月之久。
陳子美
風風雨雨幾十年,陳子美的一生就這樣在坎坷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似乎一生都在與命運抗爭。
就像所羅門說的:“快跑的不一定贏,強壯的不一定勝,智慧的不一定有飯吃,聰明的不一定能發財,靈巧的不一定就快樂,要看他能不能遇上好時機。”
陳子美每一次跌倒,都是自己頑強地站起來,創業自救,奈何命運總是不濟。
放眼望去,這世上有多少這樣的傷心人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