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以市場換技術 成就中國汽車大國而非強國?????????????? 問界M9進入豪華品牌前五???? 實現了中國汽車工業 在新技術 和豪華品牌的 雙向突破 汽車產業模式的重構 和汽車產品價值重構 將奠定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
在4月11日華為舉辦的鴻蒙生態春季溝通會上,余承東宣布,華為鴻蒙智行下的問界M9上市三個月,大定超過了7萬臺,月交付能力達到了2.5萬臺。這一消息在當天眾多華為發布的產品中并沒有引起過多媒體和行業的關注,然而正是這一看似尋常的銷量數據,卻標志著中國汽車市場格局即將迎來巨大的變革。
中國汽車廠家四十多年沒有實現的豪華品牌夢想,在2024年春季,被華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實現了。
問界M9進入豪華車市場前五意味著什么
1982年,隨著北京吉普合資公司的開張營業,閉門造車的中國汽車工業,終于開啟了與世界汽車工業接軌的時代。在隨后的幾年中,中國汽車工業迎來了一輪的合資爆發潮,二汽與法國雪鐵龍成立了神龍汽車,廣州與法國標志達成合作協議,一汽與大眾合作成立了一汽大眾,幾乎所有的國際主流汽車廠家都在我國成立了合資工廠。
汽車合資企業的興起,讓中國汽車工業技術、車型產品、設計、質量等方面有了質的飛躍,也讓中國汽車工業開始與世界接軌。至2009年,我國取代了美國成為第一大汽車銷售國,同時取代了日本成為第一大汽車生產國,銷量的主要貢獻來源于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合資品牌。
然而在這近二十年的發展中,中國汽車無論從品牌還是核心技術方面并沒有大的進步,中國汽車工業只是國際大廠的生產基地。2009年,《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自主品牌拉開了沖擊市場的浪潮。
“以市場換技術”,是中國汽車產業當時的發展戰略,但在中國汽車工業合資的這幾十年里,市場是讓渡給了國際汽車企業,然而在核心技術方面,我國的汽車工業并沒有得到應該得到的核心技術。特別是在發動機、變速箱和汽車底盤等核心技術方面止步不前。雖然有一些企業曾經嘗試突破,但在國際廠商強大的專利壁壘面前,很難實現技術方面的真正超越。
中國的汽車工業要擁有自己的技術和品牌的領先優勢,依靠傳統汽車產業模式和全球供應鏈體系,很難有突圍的機會。我國的汽車工業要實現產業領先,需要筑路超車,改變傳統汽車產業模式才可能有出路。
2012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成為國家戰略,中國汽車工業的突圍戰真正打響。
2015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首次超過10萬輛關口,達到17.7萬輛,同比增長202%;2018年突破100萬輛大關,達到102萬輛,同比增長83.3%。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首超300萬輛,至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了958.7萬輛,市占率達到了31.6%,成為全球第一。
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銷量規模和技術上的全球領先,是中國成為汽車強國的基礎,然而在國產品牌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汽車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車型的市場空間,即使是在擁有領先技術條件下,各廠家的主銷車型的價格仍然集中分布在20萬以下的市場。高端豪華車市場,仍然控制在奔馳、寶馬、奧迪(BBA)手中,加上持續增長的特斯拉,中國汽車品牌沒有在50萬以上的豪華車市場有一席之地。
而這一切,隨著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豪華品牌的銷量變化,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出人意外的進入了豪華品牌前五。價格50萬以上的問界M9上市三個月,大定量超過了7萬輛,月交付能力超過了2.5萬輛(4月份預計交付1.6萬輛),這在汽車行業創造了一個新傳奇。
中國汽車工業四十年沒有達到的高度,卻在今年以問界M9的熱銷實現了。
也許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局。寶馬全系2024年第一季度總銷量為18.7萬臺,同比下降3.8%;奔馳全系第一季度銷量16.89萬輛,同比下降12%;奧迪一季度中國市場銷量大致在14.2萬輛左右,其主打車型奧迪A6L僅2月份就環比下降了39.81%,這一市場趨勢,讓三大豪華車品牌在中國市場前景難言輕松。這種市場持續下滑的現狀,還是BBA從去年底大幅度降價下取得的。BBA不約而同地想通過降價以獲得銷量,B+級豪華品牌已經失守20萬價格線,主力車型的降價幅度更高達10萬元以上,但這些方式并沒有換來BBA銷量增長,悲觀的情緒持續漫延。
從市場的實際表現來看,豪華車市場的嚴峻性遠比表面的要嚴重得多,持續占據中國豪華汽車市場的寶馬、奔馳和奧迪,其豪華車市場的主導地位正在崩塌。
華為鴻蒙智行目前只有一款SUV問界M9價格在50萬元以上,但其銷量增速已遠超BBA的全系車型增長。如果以相對應車型的市場表現對比,其結果更加令人意外。寶馬X5今年三月份銷量7448輛,奧迪Q5L三月份銷量11598輛,價格40萬左右的奔馳GLC三月份銷量19000輛,問界M9三月份銷量6263輛。此消彼漲間,以目前問界M9積累的訂單數量,如果4月到月交付15000輛,那就意味著在50萬元以上的豪華車市場,問界M9大概率是市場前三。
鴻蒙智行旗下的智界S9即將上市,這款新能源轎車,大概率是C級車定位,其定價也將在40~50萬元之間,以目前智界S7在用戶中的口碑,智界S9與問界M9雙劍合璧,中國50萬元以上的豪華車市場的格局將會徹底改變。
問界M9背后的鴻蒙智行
問界作為一個出生只有三年的汽車品牌,從去年起就一直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標志性的品牌,不僅讓同行感到巨大的壓力,而且不斷提升的用戶口碑,正在汽車市場中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銷量紀錄。
而問界的用戶群體,可能才是真正豪華品牌面臨的最大挑戰。無論從問界銷售門店的用戶來看,還是從廠家釋放出的信息來看,問界系列車型的用戶,有很大一部分是寶馬、奔馳和奧迪這些豪華品牌的車主。
問界以及智界創造的市場傳奇,不僅僅只是利益于華為品牌的協同效應,更多的是其背后鴻蒙智行整體汽車解決方案領先技術的支撐。
對很多人而言,華為進入汽車行業也就是這兩三年內的事,但事實上,早在2012年,華為就成立了車聯網實驗室,開始探索汽車產業新技術。2013年華為推出車載通信模塊ME909T,廣泛用于各汽車大廠的車內通信,至2015年,華為就成為奧迪、奔馳等國際大廠的供應商。
2016年開始,華為與全球幾乎所有的知名汽車品牌共同成立了“5G汽車通信技術聯盟”,2017年開始與主流汽車企業合作車聯網及智能汽車技術的開發和應用,2018年華為發布了用于自動駕駛的移動數據中心MDC,其性能直接進入了車規級計算中心的第一梯隊,2019年華為成立了一級部門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
2023年華為將汽車業務明確為三種業務模式,增量部件及解決方案供應商、Hi模式及后面升級為鴻蒙智行的智選車模式。目前被人們所熟知的問界品牌就是鴻蒙智行下的產物,之后推出的智界、享界都是這一業務模式。
回顧華為汽車業務十年多的技術發展,其核心在于針對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的基礎性核心技術的開發,這主要集中在基于智能汽車的半導體和器件、工藝和材料、OS操作系統、軟件和工具鏈、AI和云技術五大根技術的突破。
在這五大根技術中,被大家所熟知的可能是HUAWEI DriveONE碳化硅高壓動力系統(三合一電驅系統)、鴻蒙座艙、ADS3.0智駕系統,但華為汽車技術方向諸如MDC車路云協同平臺、智能熱管理系統TMS、BEV感知能力、GOD通用障礙物檢測網絡等多種行業領先的技術并不為外人所知。事實上,除了電池之外,華為幾乎對新能源汽車的各個領域的技術都進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發。
五大根技術的突破,表現在汽車產品上就是基于華為DriveONE800V碳化硅高壓動力平臺和車輛智控中樞的華為途靈底盤,途靈智能底盤就是在優秀的底盤機械素質和澎湃動力的基礎之上,通過智能控制中樞的調控,發揮其智能感知及智能控制的核心優勢,從而為用戶提供易操控、更舒適、更安全的駕乘體驗。
相對其它平臺,問界及智界系汽車表現更為搶眼的是智能感知系統,也就是多模態融合感知系統(MFSS),以及智能控制DATS3.0動態自適應扭矩控制系統和xMotion智能車身協同控制系統,這些系統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僅讓問界、智界系列車型在智駕上成為目前最優秀的系統,而且也是第一家真正實現了全國無圖NCA智駕的廠家,在目前市場中,華為系汽車的智駕水平是斷崖式領先。
從華為汽車業務的整體布局看,一方面華為利用在ICT領域三十多年的技術積累及在企業市場中智能化轉型經驗,成為汽車產業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廠實施頂級廠家,很多車企的智能工廠都是在華為協助下完成了智能制造的升級;另一方面,華為汽車業務通過智能駕駛、智慧空間、智慧服務和智能生產四大技術和服務,重構汽車產業模式,以數據和軟件重新定義汽車產業和智能汽車。
這就不難理解,在4月11日華為鴻蒙春季溝通會上,奇瑞董事長尹同躍不無感慨地說,“作為一個40多年的老汽車人,我的感悟是中國要想造好車,離不開華為。中國汽車要想從汽車大國變成世界強國,需要鴻蒙系統的加持賦能?!?/p>
如此看來,華為正在推動整個汽車行業從“造好”車向造“好車”的產業模式邁進。
汽車產品的價值變革
從華為汽車業務演進方向來看,一方面華為在推動整體智能汽車產業模式重構,推動汽車行業從制造向服務的轉變,實現數據和軟件驅動的新產業模式。另一方面,通過對汽車產品的價值重構,改變人與汽車的關系和交互方式。
首當其充的是華為智駕的全面推廣,雖然目前受政策的影響仍然無法實現自動駕駛,但華為智駕的出現,已經覆蓋了人們生活中的大部分場景。同時智能駕駛技術未來將與各類交通方式融合為不同的出行場景,提供兼具效率、安全、體驗與經濟性的服務。隨著技術的不斷深入,出行領域將有望實現資源統一與實時數據的共享,從而構建點對點、門對門的端對端無縫出行網絡,實現全社會出行資源的最大有效利用。
在這個產業變革中,汽車不再只是一個交通工具,汽車作為一個獨立空間將進一步向智慧空間方向演變,從“靈活的移動空間”到“虛實融合的智能生活空間”演變。
多模態大模型在智能座艙方向的應用,將進一步改變車與人的交互方式,人不再只局限于對按鍵的操作,而是讓車更容易理解人類,實現基于自然語言的人車交互。
同時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注意力逐漸從駕駛行為中解放出來,碎片化的自由時間逐漸變成整段時間,這使得在移動場景下的用戶體驗更加多元。在車內,人們可以象在家里、辦公室等空間一樣,舒適、方便地處理工作和休息。
從問界M7和M9的體驗看,雖然目前仍然不能實現自動駕駛,但車內空間的功能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華為系汽車中,車內不再只是一個出行的空間,而是融入了辦公、娛樂、休息的多功能,有了智慧空間的影子。
傳統意義上的汽車,只是一款交通工具產品,自廠家銷售出后,其功能就不再發生重大的變化。華為所推動的智慧服務,正在改變著這一傳統產品變革后的產品價值,場景融合驅動著服務從“主動”向“智慧”化轉變。人工智能與汽車技術的融合,體現在問界汽車上,服務成為汽車的核心價值之一,而且這種價值正在向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方向轉變,最終實現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再到“場景融合的智慧服務”。在目前的問界和智界的汽車上,不僅隨著軟件和系統的升級,更多的功能將在銷售后提供給用戶,而且在一些特定的場景,系統將提示用戶避免風險的出現。
傳統汽車的價值僅僅只是一種一次性購買的獨立產品的使用價值,而基于新產業模式下數據和軟件定義的智能汽車,將是一種基于服務的持續更新集硬件、軟件和服務一體的融合產品,它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制造環節,更多地體現在用戶體驗和服務環節上。
問界和智界在半年多的時間里不僅能改變中國豪華車市場格局,而其不斷增長的銷量正在改變著汽車新品牌的發展模式。這背后不僅是技術的力量,更是產品價值和產業模式變革的力量,因為相對于傳統汽車,華為智行提供給用戶的不僅僅只限于工具,更多的是體驗和服務。
這種新價值體系的建立,也正好說明了豪華車品牌BBA以價換量并沒有起到多少作用根源。傳統汽車的價值體系在產業變革中已經在用戶心中失去了吸引力,華為推動的智能汽車的價值體系正在改變著中國市場和中國用戶對汽車產品的價值重構,這遠比一款產品或一個品牌的成功更為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