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戰開始隨著遠程火炮投入戰場,人類的戰爭進入了視距外戰爭的時代,飛機和遠程榴彈炮使得軍隊有打擊敵方縱深目標的能力。但同時受限于當時的偵察技術,一個難題誕生了——怎么統計視距外的敵軍傷亡呢?
于是一種叫做浮報戰果法的統計敵方損失的辦法,開始在世界上流行開來。這種方法統計結果是由遠在戰線后方的參謀們,在辦公室里掰著手指算出敵方的損失來。因為前線官兵目測的敵軍損失上報到指揮部后,參謀們直接將這個數據擴大數倍就當戰果報上去了。
這么做的根據是,既然前線官兵都目擊了敵方有這么多損失,那么遠程炮兵和飛機給敵人造成的損失自然得是這個數的幾倍(3-5倍較常見)!
戰爭時期夸大己方戰果鼓舞軍民士氣是自古以來很常見的做法,但是如果夸大過分了就會鬧出很多笑話來。
一戰中浮報戰果法大行其道,作為一切都崇尚外國的民國政府自然也是學了過來,而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抗戰中這種浮報戰果法成了國軍戰績的最佳遮羞布。
而且需要特別指出一點,浮報戰果法是列強們針對超視距武器大量使用采用的計算戰果辦法。而國軍的遠程榴彈炮、飛機什么的數量本就少不說,炮彈、炸彈對國軍那也是稀罕物,輕易舍不得動用的,所以這種方法根本不適合國軍使用,可國軍各部卻將這種方法發揮到了極致!
這里面最荒唐的,就是武漢會戰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匯總出的戰果——斃傷日軍25.6萬人!日軍在武漢會戰中出動的全部兵力也就是25萬人,國軍統計的戰果比日軍參戰兵力還多!
國軍這種打輸的仗都敢吹,那打贏得還不得吹上天去,不過有了武漢會戰的經驗,所以至少不會出現斃傷敵比日軍參戰人員總數還多的情況了。
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國軍難得的在抗戰正面戰場上,以中央軍為首取得防守作戰勝利的會戰,因此它也成了國軍戰績吹水的重災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匯總出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戰果,居然斃傷日軍高達5.69萬人!
其實第三次長沙會戰國軍公布的這個戰績,只要是稍稍對軍隊構成有所了解的人都一眼能認出是假的。
現代軍隊都是由戰斗人員和輔助人員混合組成的,一般這兩種人員在軍隊中的比例為1:1。國軍公布的斃傷日軍5.69萬人,意味著日軍第11軍所有戰斗兵員全部傷亡都湊不夠人頭!
日軍對于部隊傷亡有明確地規定,進攻作戰中戰斗部隊傷亡達到20%必須停止進攻,在調集火力調整部署后才可以重新發動進攻;而進攻作戰中戰斗部隊傷亡達到50%,師團長可以自主率領部隊撤出戰斗,而不會被軍法追究。
而且斃傷日軍高達5.69萬人是個什么概念?!
武漢會戰中日雙方投入了超過130萬軍隊,戰爭持續了四個多月,戰火遍及中國南方半壁,日軍的傷亡也不過才5萬余人。第三次長沙會戰時,10余萬的日軍第11軍調動部分部隊進攻長沙,戰爭持續時間也才1個多月,日軍傷亡竟然比武漢會戰還多了!
國軍要是真有這個戰力就應該是四打武漢,而不是四守長沙了。
國軍戰績吹水從上到下各級都有參與,第三次長沙會戰戰績之所以會被吹到這么高,國軍的各級指揮官難辭其咎。
薛岳在獲得下面部隊的戰績通報殲敵一萬余后,直接在一下面添一橫變成二上報,而老蔣在接到報告后直接又添了一橫下令宣傳機構大力宣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一看老蔣龍顏大悅,為了迎合上意索性干脆二一添作五,直接加到了5萬多向外宣傳!
國軍還真是讓我們見識到了漢字的神妙啊。
即便是國軍公布的不那么夸張的戰果,也不乏吹水的成分在內。
像是昆侖關戰役后,白崇禧宣布收集了4000余日軍尸體合葬。可昆侖關被圍的日軍最多也就2000人(原本的守軍800余人加上不超過一個大隊1100人的援軍),而中村正雄率領的在山道堵截國軍南下進入南寧盆地的部隊,也才兩個大隊2200人。
所以昆侖關之戰國軍要是真能收集到4000余日軍尸體,那在南寧的六個大隊日軍肯定是全軍覆沒了。那么國軍發動昆侖關之戰的最初目的收復南寧,自然也就達成了,國軍可以在南寧街頭昂首闊步地進行勝利閱兵了。
可昆侖關之戰的實際結果卻是日軍僅以6000余輕步兵,便擋住了15萬國軍最精銳部隊的攻勢,其后日軍援軍到達桂南發動反擊將國軍打得大敗虧輸。
昆侖關之戰的主角桂軍一直是網上吹水的重災區,可就是網上那么無敵的桂軍,1939年年底日軍進攻它的桂南老家時,它跑得比兔子還快,昆侖關的守軍不放一槍跑了個精光;昆侖關之戰后的賓陽會戰,昆侖關的守軍再一次不放一槍跑了個精光,讓日軍輕易突進了賓陽平原,把桂軍和中央軍揍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真不知道國軍花那么大代價收復昆侖關是圖個啥。
國軍的浮報戰績已經夠夸張,但是現代網上有些人比國軍還能注水。
豫湘桂大潰敗(日軍稱一號作戰)是國正面戰場在抗戰中經歷的最大的一次失敗,此役中唯一的亮點就是方先覺的第10軍在衡陽堅守了47天。衡陽一戰作為國軍在豫湘桂大潰敗中唯一的遮羞布,于是成了網上國軍吹水集大成者。
百度被鎖定的衡陽會戰詞條中,也不知哪個編輯者恬不知恥地寫上了日軍被擊斃2萬,擊傷6萬的數字。這個數字不是方先覺報告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臉皮也沒那么厚,肯定是現代給國軍涂脂抹粉的家伙瞎編的。
這個詞條本身就是個吹水詞條,因為壓根就沒有什么衡陽會戰,而是長衡會戰,并且日軍主攻方向是長沙,衡陽只是日軍攻取長沙后的下一步分兵進攻的次要目標。
日軍投入到衡陽的兵力具體多少沒有明確記錄,但是稍稍計算一下就能算出個大概。
日軍一號作戰進攻湖南調集了20萬軍隊,其后15萬南下進攻廣西,日軍在包圍衡陽同時,就在為下一步進攻廣西做準備了。而攻取長沙等地也需要分兵駐守,所以能用于圍攻衡陽的日軍不會超過4萬。因此按詞條衡陽會戰的所列數字,參戰的日軍每個得被斃傷兩次還多!
衡陽守城戰第十軍的戰斗記錄也證實,日軍實際上在衡陽投入的兵力十分有限。
在衡陽守城戰的最后階段,方先覺突然接到了援軍抵達城外的電報。已經無兵可派的方先覺只得命令身邊最后的預備隊——只剩下幾十人的警衛營突出包圍圈去接應援軍。然而當警衛營殺出日軍包圍圈到達援軍所說的地點時,卻連個鬼影都沒看到,于是警衛營又殺回了方先覺身邊,但是損失也過半了。
從這個記錄不難看出,日軍在衡陽地區的兵力很有限,對衡陽的包圍圈其實非常稀薄,一個幾十人的小部隊都能打進打出兩次。
方先覺之所以在衡陽沒有選擇突圍,是因為他得到的命令本就是死守。
方先覺
可是國軍的這些豬隊友們不但沒有為堅守孤城的方先覺分憂,還把方先覺身邊僅有的預備隊消耗掉了,這對方先覺心理造成的沖擊是很大的,他之所以會選擇向日軍投降,跟這次被坑有莫大的關系。
那么長衡會戰日軍傷亡到底有多少呢?
這個真沒有見到日方的統計,不過日軍在整個一號作戰中的損失倒是有統計。
根據日軍參加一號作戰的部隊申請補充人員的報告,以及日軍野戰醫院的收治傷員的記錄統計出的數據,整個一號作戰期日軍傷亡在2.7萬人以內。所以衡陽會戰這個詞條所列的衡陽戰役日軍傷亡8萬余人,居然比日軍整個一號作戰的損失高出了兩倍!
真要是斃傷日軍8萬那還叫什么豫湘桂大潰敗,完全夠格叫衡陽大捷了。當時在關內的日軍總兵力一共才56萬,而一號作戰使得正面戰場集結的日軍達到了40萬以上。一座衡陽城就消耗掉日軍在正面戰場總兵力的五分之一,那正面戰場的日軍還不崩潰了。
給豫湘桂大潰敗洗臭氣,這也是網上一些人狂吹國軍戰績的目的之一。這些人吹水國軍戰績目的其實就是一個,給國軍豎立一個高大上的英雄形象,借此來給民國招魂。
說來也怪,總有人吐槽抗戰神劇,可面對比抗戰神劇還夸張的國軍戰績,這些人卻‘深信不疑’。國軍要真像網上吹得那么英勇,能斃傷那么多日軍,早就反攻到東京了,也就不需要人來吹它了。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的朋友還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