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元旦假期3天,我又接著去年五一節、端午節徒步瀏陽河的詩意行程,先乘車到瀏陽市集里街道宏源水泵站,再繼續往上游行進,展開我的跨年之旅,元旦節當天下午到達瀏陽市經常集中燃放煙花的地方——天空劇院,之后乘車返回長沙市區。我仍以散記的形式,介紹沿途見聞,這是這次徒步瀏陽河散記的第三篇。
一
2024晨曦初露,冬天的太陽很快把萬點金光灑向瀏陽河流域,瀏陽市區被一片祥光點染。
這一天是元旦佳節,早上起來一看天色,我知道我新年第一天的徒步旅行將披著陽光的錦緞前進。
早餐后,我帶著好心情上路了。
新年的徒步旅行從瀏陽市區老鐵路橋開始,從左岸逆流上行。
由于跨年夜人們放了太多的煙花鞭炮,市區的街道到處都是垃圾,空氣中也還飄蕩著硫磺的氣味。想來是個矛盾,不放煙花鞭炮無年味,過節不熱鬧,放吧有污染,甚至有安全問題。如何把握度,值得研究。
筆者看到,清衛人員正在清掃岸邊的街道,許多地方還要接水管放水沖洗。清衛人員每逢過節就會增加大量的工作,其辛苦不為外人道。
沿河兩岸的商鋪都已紛紛開門,迎接新年第一天的游客高潮。
鏡頭下的微笑老頭,說他每天都來瀏陽河邊散步,已60多歲,退休數年,兒女都已成家立業。
老人們在街邊小店下棋,孩子也來湊熱鬧。
距離彩虹橋不遠,一組雕塑引起我的注意。三個現代女性一個站著兩個坐著,站者吹笛,坐者一拉二胡,一彈琵琶,站在旁邊的我,仿佛聽到一曲新年的交響,或者迎春的序曲。
彩虹橋又叫風光橋,兩個大圓拱支撐著橋面,與水中的投影組成一個巨大的“8”字。一到晚上,拱上的彩燈點亮,仿佛彩虹臥波,十分引人注目。
再往前走,那不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嗎?你看他一手牽毛驢,一手搭涼棚眺望遠方,仿佛在看瀏陽的遠景。基座上刻“雙楓浦 杜甫”5個字。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早已成為現實,瀏陽多年前已位列全國百強縣,足可告慰詩圣了。
據說,杜甫在唐大歷四年(公元769年)曾到過瀏陽,寫下名詩《雙楓浦》,其中一句“輟棹青楓浦,雙楓舊已摧”,距今年剛好1255周年,讓人感慨不已。
二
2024年元旦,我繼續沿瀏陽河徒步旅行,上午十點過,來到思邈公園門口。
思邈公園位于圭齋路、瀏陽河路、瀏大公路交叉處以及濟川河與瀏陽河的交匯處。牌坊正面上中書“思邈公園”四字,背面上中書“蒼生大醫”。該公園建成于2001年,是為紀念唐代名醫孫思邈而建,內有孫隱山,山下有藥王洞、升沖觀、洗藥橋、洗藥井等遺跡。孫隱山上建有孫隱閣,登閣可俯瞰公園景色。公園2021年又進行了改造。園內設有小橋流水等景觀。
藥橋泉石是古瀏陽八景之一,相傳為唐代藥王孫思邈在瀏陽洗藥煉丹之處。古代文人騷客或慕名而來,或題詠作賦,給后人留下了許多故事傳說。公園中的孫隱山和藥王洞,都因孫思邈曾隱居在此而得名。據傳,孫思邈在此修道煉丹39年,發明了火藥。
該洞原名半仙洞,在孫思邈去世后, 當地人為紀念他,而將洞名改為半仙洞。
據了解,藥王洞總長218米,洞內冬暖夏涼。我沒進藥王洞。由于當天孫隱閣底的門鎖著,也沒能登閣觀景。
升沖觀位于孫隱山東北麓,處于瀏陽河畔,觀內存有明代大學士廬陵陳撰文的“升衙觀”記碑文。觀前有太極八卦圖,觀門兩側有對聯一副,即“諸天不老;大地常春”。墻壁上有“無量天尊,道法自然”的字樣。門口有《孫隱觀銘》。
公園內安放著孫思邈的塑像。矮墻上有浮雕。門口的高大石柱上,鐫刻著《陳真人枕上記》《孫真人衛生歌》《孫真人攝養論》《大醫精誠》《千金方》《千金要方》(片段)。
孫思邈到底是否真的在瀏陽隱居過,尚無史料可考,希望傳說成真!
三
元旦節中午,因看地圖得知瀏陽文廟相距不遠,于是過去看看。
瀏陽文廟,為祭孔場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屬瀏陽市圭齋東路81號,瀏陽一中校園內,始建于宋朝。歷史上每逢春秋兩季和孔子誕辰時舉行祭典。
瀏陽文廟坐北朝南,門口就是街道,背后有山。主要建筑有大成門、大成殿、東西舞亭、東西廡等。大成門兩側還建有名宦祠、鄉賢祠等。
校園生活區門口有楹聯一副:“物力維艱每念饑寒憂天下;韶華足惜莫將溫飽誤平生。”
大成門檐前兩石柱下面陰刻清雍正帝撰聯一副:“先覺先知為萬古倫常立極,至誠至圣與兩間功化同流。”
大成殿內有“萬世師表”橫匾。殿兩側建有鐘樓、鼓樓。石砌月臺下踏步臺階中有祁陽石雕“雙龍戲珠”。月臺東西兩面是舞亭、樂亭,稱為東西舞亭。瀏陽文廟明清時代每年舉行的春秋兩次祭孔活動,演舞、奏樂就在東西舞亭里表演。
大成殿月臺下的甬道直通大成門,甬道兩側為庭院,庭院外側兩廡改建成了博物館。
筆者走進博物館,參觀了《瀏陽文廟歷史文化陳列》。“斯文在茲”四字牌立于入口處。博物館用傳統的展陳形式和現代化的展陳手段,介紹“千年文廟的前世今生,孔子的生平事跡及偉大貢獻,瀏陽古樂”等三個篇章的內容,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展廳里的互動顯示屏上有《孔子圣跡圖》,點開后我看到有50多頁共105個故事,是表現孔子一生事跡的連環圖畫,故事很生動。
展覽的第三個篇章,介紹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瀏陽古樂,也即瀏陽祭孔音樂,是融禮、樂、歌、舞于一體的祭孔禮儀文化。瀏陽文廟祭孔音樂被譽為“中國雅樂的活化石”。
大成殿門口一側,有200年左右樹齡的紫薇早就落光了葉子,可是,在小小的鏡頭里可以撐滿整個天空,那些被樹枝分割出來的藍色碎片,越看越讓我感到新奇。
在古代,文廟可以說是一座城市、一個地區的文脈所在。國內各地幸存的文廟,保留完整建筑的已不多。
在瀏陽文廟,一個著古裝的小團隊在大成殿前的廣場上拍合影,引起我的注意,他們一舉手一投足都用古代的禮儀,讓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