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理論到底有沒有前途,它能否承擔起解釋萬物的終極理論?這篇文章咱們講清楚這個問題
首先弦理論是超越科學的一種猜想,另外,如今的弦理論明顯已經走進了死胡同。
先說結論,弦理論的本質是人類瘋狂執迷于萬有理論的必然結果,可以算上人類的一廂情愿,但這并沒有錯。
物理學發展的動力就是人類一直在追求,能夠解釋世間萬物的終極理論,通過這個終極理論從而解釋世間萬物的運動規律,這是人類探索宇宙的源動力。
現如今,人類發現最接近終極理論的模型,就是由量子場論打造的標準模型。但是標準模型還有很多問題無法解決。
宇宙的一切簡單可以歸納成粒子,以及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而最基礎的粒子目前已經發現了61種,也就是基本粒子,這些基本粒子都在標準模型中,而基本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一共有四種,分別是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
目前號稱最接近萬有理論的標準模型也只納入了61種基本粒子,但是這些基本粒子都屬于明物質,并不包含暗物質粒子。而在四大基本作用力中,標準模型也只納入了強力,弱力和電磁力,并不包含引力。
所以如今的標準模型既不能描述暗物質,也不能描述引力。這也就是標準模型最大的缺陷。如果不能解決暗物質和引力,那標準模型頂多算是個局限性理論,還遠達不到終極理論的門檻。
所以為了尋求終極理論,一部分物理學家不得不繞過標準模型,重新尋找更基礎的現象,并基于最基礎的現象提出萬有理論,而弦理論正是萬有理論的候選者之一。
弦理論最早在1968年提出,但是最早的弦理論并沒有被寄予成為萬有理論的厚望,而是單純為了解釋原子核內的強力作用。因為在當時,人類對中子和質子的強力作用還不是很了解,所以發明了一種弦振動的方式試圖描述強力,但結果事與愿違,用弦振動解釋強力并不符合實驗,最后強力也被量子色動力學完美解釋。所以發明弦振動的概念也隨即被拋棄。但很快,物理學家發現 ,弦振動這種猜想可以解決一個更基礎的問題,那就是基本粒子的構成。
基本粒子的定義,就是說這些粒子不可以再細分下去了,或者說內部結構未知。但是弦理論認為基本粒子還可以繼續細分,一個很簡單的樸素觀念,如果物質不可能繼續細分,那么最基本的形態就只能是一種,不可能是多種不同的形態。萬物歸一,那這個“一”就一定只能是同一個事物,不能存在多種形態。你看現在的基本粒子還有61種,如果它們都是物質細分的終極形態,那不管是物理信念還是哲學上都無法令人信服。
所以弦理論就認為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共同的一種事物構成,這個事物就是弦。
那弦的尺度究竟多小呢?
我們不妨這樣思考,物質都是在空間上呈現出來的。所以最小的物質尺度應該和最小的空間尺度持平。而目前物理定律生效的最小空間尺度就是普朗克長度,所以弦的尺度應該和普朗克長度差不多。普朗克長度是1.616×10∧-35米。而弦的長度是一般認為是1.62×10∧-35米。比普朗克長度略大一點。
弦理論認為正是由于弦的不同振動才衍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比如夸克,電子,光子。
但是這里面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弦的尺度在10∧-35米的量級上,而基本粒子的尺度一般情況下在10∧-17米到10∧-28米的量級上。和弦的尺度在數量級上相差甚遠。這就意味著弦振動或許并不能直接演化出基本粒子。中間應該還有過渡形態的粒子結構。這個道理就好像是說人體直接由原子構成,把分子,DNA,細胞等結構都忽略掉了。所以弦論認為弦振動直接產生基本粒子的說法就有待商榷。
弦理論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必須引入高維度
弦理論既然要作為萬有理論,那就不能只解釋粒子的構成,還得解釋四大基本作用力。
強力,弱力,電磁力的傳播子比較好解決,但是引力的傳播子,也就是引力子并不好解決。在量子場論的預測中,引力子的質量必須0,自旋為2。引力子的質量必須為零,是因為引力的速度是光速,如果引力子有質量的話,那么引力就不可能達到光速。自旋必須為2,是因為引力只具有吸引作用。
在量子場論中,自旋為1的粒子既能表現成吸引力,也能表現出排斥力。比如光子的自旋就為1,所以電磁力就既有吸引作用,也有排斥作用。而自旋為2就只能具有吸引作用。而引力只有吸引作用的性質,就注定了它的自旋必須為2。
再說弦論解釋引力之前,咱們先看看量子場論是怎么解釋引力的。
現如今,量子場論之所以無法描述引力,是因為量子場首先需要將引力場量子化,也就是說,在量子場論中,時空存在最小的尺度,時空并不連續,而是量子間斷的。
但是這樣做,會導致量子引力理論出現無窮大的結果,然后重整化就是截斷這種無窮大,一般采用普朗克長度作為截斷。但是重整化也只是一種強制的過程,這種做法無法找到有力的證據,就顯得比較隨意。所以量子場論對引力的描述依舊沒有好的結果。
而弦論在解決量子引力的問題時,采用的是高額維度的假設,至少需要6到7個額外維度。但是四維以上的維度到現在依舊未被發現。
以上這還只是弦論在單純解決引力時,需要引入的額外維度,弦論在解決標量玻色子 又會出現新的問題,而每出現一次問題,就得是引入更多的額外維度。你看,弦論最早是玻色弦理論,之后演變成開弦,閉弦,超弦理論,直到m理論。每一次進化都是為了解決新的問題被迫引入新的概念。特別是超弦理論。
超弦理論就是在弦理論中加入了超對稱性。這是什么意思呢?我們知道,在標準模型中,既有玻色子,也有費米子,玻色子主要描述了粒子的作用力和粒子的質量來源。而費米子主要描述粒子的結構。一開始的弦理論,要么只能描述費米子,要么只能描述玻色子。也就是說,有的弦理論,只能描述夸克,電子這些粒子的結構問題。但是無法描述夸克和電子背后強力和電磁力。
而有的弦理論不能描述粒子的結構,卻只能描述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弦理論的種類五花八門,這就導致有些弦理論的最高維度達到了26個維度。
而超對稱性認為,玻色子和費米子之間存在一種更深層次的統一性,也就是說玻色子和費米子,在更深的層面上是由同一種事物構成。它們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對稱性破缺導致的。所以加入了超對稱性的弦理論,就既能解釋物質構成的費米子,也能解釋基本作用力的玻色子。
而引入超對稱性的弦理論也叫超弦理論,事實上,超弦理論也算是萬有理論的候選者之一。如今,我們所說的弦理論一般就特指超弦理論。
而超弦理論又有五個版本,對維度的要求也不一樣。一般情況下,超弦理論是需要十維時空,而m理論又發現了一個隱藏的維度,所以m理論一般情況下是11個維度。
為什么弦理論要不斷的增加維度呢?是因為每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就需要引入更多的維度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現在很多物理學家并不看好弦理論,是因為弦理論只是數學上的伎倆,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刻意引入的高維度。從來沒有在基礎層面上和現象的層面上思考問題。是單純用數學公式不斷的套娃。
完全脫離自然現象。超弦理論既沒有實驗基礎,也沒有現象基礎,所以超弦理論就不具有可證偽性,既然一個理論沒有可證偽性,那么它也就不是科學理論,所以我才在視頻的開頭說,超弦理論是一種超越科學的猜想。如今,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對超弦理論持觀望態度,因為超弦理論已經不屬于科學的范疇了。這也就是超弦理論面臨的最大的窘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