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分享
張某某,女,21歲,黃山市屯溪區自由職業者。2024年01月19日初診。
面部滿布痤瘡反復發作3年余,多處診療無果,此落彼起,始終不斷,并且即癢又痛。大便干,便不凈,每日1次。怕冷,不怕熱,手涼。自幼即尿頻,白天上午可小便4次,夜尿2次。月經15歲初潮,經行小腹發涼,略有疼痛,喜熱熨。脈沉弦細,右尺偏沉緊。舌淡紅胖潤,苔白。
予處方:天花粉15g,茯苓15g,生山藥20g,制附片6g(先煎),瞿麥10g。7劑。
二診:上方服至7劑,痤瘡見消,并未長新瘡。現仍大便便不凈。按其臍左有壓痛。上方加柴胡、枳實、白芍各10g,炙甘草6g。7劑。
三診:痤瘡完全消失,大便正常且便下已凈。原方囑繼服14劑。后知其病未復發。
處方思路:
《內經》云:“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本病上午小便頻數,其實亦屬腎陽不足而膀胱氣化不行的小便不利。水液不能蒸騰于上,則頭面反現熱象而出痤瘡。
《金匱要略》: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苦渴,栝蔞瞿麥丸主之。
栝蔞根二兩,茯、薯蕷各三兩,附子一枚(炮),瞿麥一兩,上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主癥:口咽面部有熱象,飲不解渴;腰腹怕冷,手足冷。
本方以附子、茯苓、瞿麥蒸騰水液并宣布水液于上;天花粉甘寒育陰,并引天陽下降;生山藥斡旋于中,助陰陽相交,則上熱下寒之癥自除。后以其便干不凈,臍左壓痛,故用四逆散加入方中,疏肝以利三焦的暢通,全過程沒有金銀花、蒲公英、連翹、枇杷葉等清熱解毒藥物,諸癥皆愈。
許柳田醫師簡介:主任醫師 安徽省基層名中醫 黃山名醫 安徽省首批健康素養巡講專家。
現任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醫美容常務理事,附屬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火針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全國委員、安徽省常委,中國性學會中醫性學分會全國委員,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白癜風精準醫療聯盟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健康服務業協會皮膚健康分會常務委員等。
他追源新安醫學理論和家傳中醫皮膚特色為基礎,擅長以五運六氣+五行脈+八卦九宮針法綜合診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白癜風、黃褐斑、難治性痤瘡、脫發、皮炎濕疹、牛皮癬、陰疽、不孕不育等各種疑難雜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