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宛轉悠揚的童年歌曲相信每一個80后、90后都不陌生。這么一首當年為電影《祖國的花朵》量身定造的電影插曲,竟然能傳唱半個世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伴隨著他們的成長。
童年的歌,總是讓人難忘。這一首更是令幾代人都難以忘懷,因為它不但有優美的旋律,更有著詩一般的歌詞。對于歌曲中描寫的北海公園你又知道多少呢?
北海公園
△ 北海公園一瞥
拍攝:未央不在
北海公園,位于北京市中心區,在故宮的西北面,景山的西側,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北海公園歷史悠久,是中國現存歷史上建園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積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園林之一。全園以北海為中心,總面積為1063市畝,水面占583市畝,陸地占480市畝。
△ 北海公園,位于北京市中心區,在故宮的西北面,景山的西側,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
圖片來源:老北京地圖(1914年)
可能很多人會問:從地圖上看這明明就是個湖嘛,為什么被稱為海呢?這個要從它的歷史講起,元代皇帝為蒙古族,從缺水的沙漠、茫茫草原來到北京,見到湖泊覺得甚為珍奇,并稱湖泊為“海”。
其實北京有六海,分前三海(北海、中海和南海)和后三海(西海、后海、前海),它們是北京城內的重要水系。其中北海、中海和南海在皇宮的西側,與皇宮相連,為元、明、清三代的苑囿,稱太液池,明清又于此地建西苑。
△ 北海、中海和紫禁城(1900)
北海有瓊島白塔、九龍壁、五龍亭、團城等名勝古跡。瓊島四面皆景,殿宇亭橋,松柏蒼翠。北海公園一年四季都有非常美麗的景致。
北海的形成和發展,歷經金、元、明、清數個朝代,承載著中國近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并形成了以皇家園林為代表的造園藝術風格,它是凝聚著歷代園林文化藝術之大成的杰作。要了解它,一定要了解它的歷史。
01
北海公園的歷史
△ 俯瞰故宮及北海
圖片來源:資料圖
北海一帶的水域古已有之,它原為古代永定河故道。河流遷移后留下一片原野和池塘。發源于紫竹院湖的高梁河水,流經“后三海”灌注其中。
早在遼代,遼太宗耶律德光在會同元年(938年)建都燕京后,就在城東北郊“白蓮潭”(即北海)建“瑤嶼行宮”,在島頂建“廣寒殿”等。
△ 俯瞰故宮及北海
圖片來源:資料圖
金滅遼后,改燕京為“中都”。金大定六年(1166年),世宗完顏雍命少府監丞張僅言主持在城北大興土木營建皇家離宮——太寧宮。經過13年的施工,在1179年太寧宮離宮區正式完工。從那時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宮苑格局。當時把挖“金海”的土擴充成島嶼和環海的小山,島稱“瓊華島”,水稱“西華潭”,并重修“廣寒殿”等建筑。
△ 太寧宮瓊華島是供金帝游幸避暑的離宮
太寧宮規模龐大,其范圍包括今天北海、中海地區,宮內園林布局采取古典皇家園林“一池三山”的規制,湖池中坐落著用疏浚湖泊的泥土堆筑的三島,即瓊華島(今北海瓊島)、圓坻(今團城)和南面島嶼(位于今中海)。湖東西沿岸建有大量的宮殿。
△ 忽必烈與元大都
馬振聲、朱理存(四川)
269.5×526.5 cm 中國畫 2016
元中統二年(1261年),忽必烈初到燕京的第二年,他下令修繕瓊華島。元至元元年(1264年)他再次修繕瓊華島。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將瓊華島賜名為“萬壽山”(或稱“萬歲山”)。
洪武元年(1368年)明滅元后,萬壽山苑為明代沿用。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遷都北京。萬壽山和太液池成為紫禁城西面的皇家庭院,被稱為西苑。明朝向南開水,形成了三海格局。
△ 永樂遷都北京
王君瑞,油畫
△ 明北京復原圖之西苑位置圖
清代繼承明代的西苑,清順治八年,世祖章皇帝應喇嘛惱木汗所請,在瓊華島上建白塔。乾隆時期北海的大規模重建為以后的規模和格局奠定了基礎。
△ 北海公園游園的女士(1936年)
民國時期,對北海沒有進行多少修建工作,1925年,北海開放為公園。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北海的保護極為重視,撥巨資予以修葺,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市人民政府評定為“北京旅游之最—世界上建園最早的皇城御苑”。2003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公園”。
02
北海公園的著名景致
要介紹北海公園的建筑景致,當然要說說這座瓊華島,尤其上面的那一座藏式白塔,這可是北海公園的標志。
△ 瓊島平面設計圖
△ 瓊島鳥瞰圖
瓊華島自身面積并不大,僅有約75000平方米,就在這小小的范圍內盡顯中國造園藝術的高超。各式亭、臺、樓、閣,展示了中國古建筑工匠的高深技藝與美學的巧妙融合。環島四周隨山就勢建有或亭、樓,或疊石、山洞自然曲回,步步有景。
塔山南面可見雄峙于團城上的承光殿,承光殿北面為跨越太液池的石橋,石橋南北各有牌樓一座,南稱“積翠”,北稱“堆云”。直對堆云牌樓的為永安寺。
△ 永安寺
△ 積翠牌樓
△ 堆云牌樓
△ 北海白塔
△ 永安橋老照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
瓊華島和團城之間的白石橋就是《國朝宮史》所說“北駕石梁,制如金鰲玉蝀”,一座和金鰲玉蝀橋相似的三洞石橋,現在叫永安橋。
△ 團城鳥瞰圖
圖片來源:資料圖
北海團城號稱“世界上最小的城堡”,它原是太液池中的一個小嶼,金代為大寧宮一部分。元代稱圓坻,亦稱瀛洲。明代重修時筑城墻,并將東南二處水面填為平地,基本上形成現在的規模和四周環境。承光殿是團城的主體建筑。
△ 承光殿
△ 老照片,北海團城玉甕亭,
內置"瀆山大玉海" (法)菲爾曼
瀆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它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
△ 北海九龍壁
壁上共有大小蟠龍635條。中國現存三座古代九龍壁,唯獨這座是雙面壁,它是中國琉璃建筑藝術的精華。
北海公園還有一座九龍壁,和故宮九龍壁、山西大同九龍壁并成為我國三大九龍壁。
△ 小西天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 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 年),是清乾隆皇帝為母親孝圣皇太后祝壽祈福而建的。
殿四面環水,有橋可通,東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欄石橋,整體建筑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北海公園的宮殿、亭臺樓閣數量很多,沒法一一列舉,如快雪堂、五龍亭、閱古樓等。東岸濠濮間、畫舫齋、蠶壇等幾組庭院式園中之園,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既充滿天然之趣,又有江南私家園林的神韻;
北岸自東向西有靜心齋、西天梵境、澄觀堂、九龍壁、闡福寺和極樂世界,五龍亭沿湖點綴,與自然山水巧妙地融為一體,一幅不露人工痕跡、宛若天成的山水畫卷;
西岸廣植花木草坪,巧妙地運用中國造園技藝中的“障眼”手法,形成林中有景、花下藏幽的園林氛圍。
這樣一處歷史悠久風景別致的公園,一定要來游覽打卡。
參考資料:
北海八百五十年,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5
北海公園官網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大美科學
04-12
陶然亭公園,北京二環里的“寶藏公園”04-12 熱文
04-09
中山公園,與故宮僅一墻之隔的公園
04-09 熱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