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天放是AI思維導圖產品ChatMind的創始人,他一夜完成了產品搭建,三天和小伙伴完成產品上線,三周完成產品迭代,兩個月后被Xmind公司成功收購。這一切發生時,他大學還沒畢業。 我是由一位投資人朋友介紹認識了石天放,在與他正式接觸之前,我在網上查閱了他許多信息,“國內第一個被收購的AIGC產品的創始人”,“00后創業團隊”,“AI連續創業者”,直到我真正接觸到他,我感覺在上述那些標簽中,接觸的是另一個石天放。 他高中曾因重度沉迷游戲休學一年,高考去了一個普通本科;他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從高中他就注冊公司,做了許多產品,實現了經濟小自由;他最喜歡看生物學的書,生物學的思考方式影響他看待世界的角度;他認為ChatMind是他不值一提的創業成果,他完成產品迭代后就投入到新的AI產品中…… 與他交談的過程中,他較少描述ChatMind創業細節,反而輸出許多商業的思考,聊到了創業中的許多“坑”,展現了一個年輕人的深度思考力。
▋ 最強創業來了,產品三天上線,兩個月被收購
2023年3月6日,一所大學圖書館。
圖書館靜悄悄的,大四學生石天放的心中并不平靜,他正在研究北大學生團隊創造的AI工具ChatExcel。彼時,隨著ChatGPT的橫空出世,人們積極探索AI如何創新落地,每天網上都會涌現大量AI應用工具。
ChatGPT剛出來時,石天放并沒有放在心上,他喜歡“新”的東西,但ChatGPT似乎與以往的聊天機器人并無分別。直到他看到女友嘗試用ChatGPT寫一些東西,確實解決了一些問題,他意識到這次可能不一樣。
沿著ChatExcel的思路,石天放將網上所有GPT能結合的文本格式和文件格式梳理一遍,他發現利用Markdown做思維導圖還未有人涉足,ChatGPT自身邏輯性強,是很好的可視化內容形式,做AI思維導圖的構建成本也遠比ChatPPT等方向構建成本低。他詢問一些朋友的意見,不少人說這個想法很酷。
石天放和一位投資創始人咨詢AI思維導圖的可行性
他決定做出第一款產品。
石天放通過詢問ChatGPT設計出一個AI思維導圖的基本適配場景:“筆記總結、日程安排、項目管理、頭腦風暴、框架梳理、一鍵演示”,接入ChatGPT后,它可以根據提示詞自動生成思維導圖。比起傳統思維導圖只提供工具,它還能提供創意。
ChatMind產品頁面
經過一晚通宵,石天放完成產品ChatMind框架的基本搭建。他又找到四個對AI感興趣的朋友協作,三天內ChatMind順利上線。
石天放將ChatMind分享到幾個創業群,產品創意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許多人開發出了ChatMind新玩法。令石天放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用戶利用ChatMind做短劇分鏡,他寫下“一個老爺爺抽煙的視頻故事”后,得到了完整的視頻分鏡畫面。
在零成本投入下ChatMind越傳越廣,3周時間積累了1萬種子用戶。他們也按每月20多元開啟了產品付費模式。
ChatMind出場順利,但問題也接踵而至。AI思維導圖的天花板太低,石天放的團隊三周時間就完成了ChatMind的產品迭代,很難再玩出花樣。產品API接口燒錢太快,一天就要燒掉一千,如果用戶增加十倍,就可能燒掉一萬。ChatMind付費率在1%—3%之間,這個商業模式也將難以為繼。他的團隊伙伴不乏大廠工程師,面對這種情況,紛紛轉向了其他更有挑戰性的創新產品。
下一步商業計劃該何去何從呢?
直到兩個月后,石天放遇到了Xmind公司CEO孫方。
ChatMind被Xmind收購。
Xmind深耕思維導圖領域多年,AI方向正是接下來探索的重點之一,ChatMind的出現與這一目標不謀而合。
▋ 一個連續創業者眼中的創新
石天放的創業看起來得心應手,其中一個原因是ChatMind并不是他的第一次創業嘗試,他是一個連續創業者。
石天放高中就做了一款據點游戲,效果不錯,經濟上自給自足。他大學是人工智能專業,又參加Vland的算法實習,李澤湘的XpartPark及奇績創壇參與數據工作,接觸到了AI領域的前沿信息,做了學習軟件、虛擬人動作捕捉、AI工具DocGPT等約7類產品,在用戶需求、技術使用、運營推廣上積累豐富經驗。所以做一款產品,擁有幾萬用戶,對他來說不是難事。
石天放對ChatMind“成功”的定義其實不以為然。他認為一個成功的產品至少讓人天天想用,但他沒有看到這樣的效果,或許是產品屬性問題。在ChatMind迭代完善的第三周,他就把重心投入到新的創意中了,沒再管ChatMind的后續發展。
在AI大爆炸的時代,時間就是金錢。他認為AI時代prompt產品都是一樣的,思維導圖AI 工具的差異化做不了太大。關鍵是做首先被看到的那一個,占領第一波用戶心智。
石天放一直喜歡“新”的東西,這是個性使然。小時他喜歡玩游戲,后來發現玩游戲不如做游戲,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不少背景厲害的技術高手和創業者。比起學校枯燥無味的學習,他更喜歡在網上瀏覽一些小眾但有趣的信息。高考后,他玩膩了所有的游戲,他又有了一個新愛好“看書”。他發現看書和打游戲一樣,翻開一本書能解鎖一個領域,各領域的書籍都是有用的,其中他最感興趣的是生物學的書籍。
石天放在即刻上記錄日常思考
通過生物學的視角,石天放重新了解了世界,他認為生物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生存,所以做一個東西首要限制條件就是活下去。為了更好的生存,人們會尋求資源、建立聯系,這也解釋了社交的原理。而一個人所有的情緒問題其實也可以歸結于生存問題,一個人生存得更好了他會高興,生存受到威脅他會難過。這些思考同樣適用于產品中。
后來,他看到兩位Open AI研究員撰寫的《為什么偉大不能被計劃》一書,對“創新”又有了更深層的感悟。
這本書非常重視“創新”的價值,許多人設定目標其實沒什么意義,因為現實是人們不一定能按照目標走下去,或者按照目標可能走進死胡同中。例如世上偉大的發明,如電腦,并不是一步步計劃出來的。只有一直做“新”的東西才能挖掘真正的價值。未知會潛藏許多的機會,與其在一個人人看見的擁擠賽道尋找目標,不如發掘新的可能。快速學習和應用新技術上就是石天放的技能之一。
在ChatMind之后,石天放又和不同人組隊做了六七個項目,嘗試了AI虛擬人、AI生圖和AI虛擬聊天等方向,但沒有掀起什么水花。在這一過程中,他積累了一些AI技術和產品經驗,那些創業過程中踩過的“坑”成為了他的寶貴經驗。
石天放做的AI虛擬人
石天放做的視覺版的c.ai
石天放曾做了一款Muse相機,用戶擺出一個姿勢后,10秒鐘可以生成一個好看的相機效果。而市面上相似產品需要20張照片,排隊一兩個小時,才能生成相機效果。但石天放發現最后產品效果并不好,這些都是細節上的創新,而用戶不在乎這些。產品的關鍵不在細節,而在位置,好的創新要做位置一定存在但別人還沒做的東西,不存在的東西一點時間都不要浪費。如“無人超市”概念就是種虛假創新,它并沒有改善用戶真正的購物體驗。
人永遠不能賺認知外的錢,掌握足夠的信息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石天放后來和一位大佬聊到ChatMind時,大佬曾說沒有小的產品,看的是創始人的格局。再小的產品也是可以抽象出來往上做的,甚至做到上市。石天放思考如果當時不賣ChatMind,或許會向視覺化大模型努力。不過很多事情要自己親自嘗試,才能體會其中三味。
如今,石天放又在為他新項目四處拉融資,許多投資人表示出興趣。他認為確定性可能并非是一個好的標準,如他一直所堅持的,不設限反而更能接近終點。
石天放,ChatMind、Muse 相機創始人
采訪實錄
碼客人生:你為什么一直強調追求“新”的東西?
我從小就喜歡搞新的東西,搞新的東西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事情。我之前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情,直到最近我看了一本書《為什么偉大不能被計劃》,我感觸頗深。這本書講目標其實沒有什么意義,因為你設定好目標,不一定就會按照這個目標走。我們通往目標的路往往是曲折的,沒有直線,如果你按照確定的目標走,可能會發現最后是一條死胡同,有時候繞個圈或者轉個彎做一些別人想象不到的選擇,反而能更好地通往目標。
一直做新的東西才能創造價值。大部分人就想設定好一個目標,但很多目標你是看不著的,100萬人看到一個機會,和去發掘100個可能的新機會,這是完全不同的路。
碼客人生:大學為什么選擇人工智能方向?
分數卡在那里了。其實這就是我沒設定目標,我要是設定目標我就去學前端或后端了。2019年的時候其實比較悲觀,我覺得人工智能這個行業快完蛋了。因為我的視角問題,我覺得大家都在做準確率優化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沒什么意義,而我骨子里喜歡新的東西。
GPT出來的時候,我也不覺得有什么意思,因為我的偏見,我覺得它和以往的聊天機器人沒什么區別。轉機是我的女朋友在玩這個東西,她當時嘗試利用GPT寫一些東西,確實寫了一些之前寫不了的東西。我覺得這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讓我現在開始看GPT這個東西,我覺得它本質上是一個內容池的事情,但是它不是比誰的AI算法更厲害,而是誰的內容池最好。跟AI搜索也是相關的,其實GPT就是把搜索引擎的長效性內容取走了,在之前是小紅書把搜索引擎的時效性內容取走了,它只不過又重新做了這樣一個把長鏈條砍斷,讓信息之間消除空間距離的一個事情。
碼客人生:為什么選Markdown這個方向?
去年3月份的時候,有各種各樣的AI應用工具出現,都是AI結合文本格式或者文件格式這樣的組合方式,我當時把這些文本格式全部列出來了,看哪些是別人沒有做的,發現Markdown這塊是別人沒有做的。當時也看到PPT這樣的也沒人做,但Markdown是最好做的。
碼客人生:ChatMind團隊是怎么組建起來的?
我高中的時候參加過一個計算機比賽,拿過全國二等獎,過程中認識了很多厲害的小伙伴。
剛開始是五個人,有我同學,有在騰訊做運營的,一個在上海公司做架構師,一個負責前后端優化的小伙伴,他們背景很厲害,但就是因為太厲害了,所以他們不太愿意干普通的事兒。后續又有我的其他朋友陸陸續續加進來,都是創業中認識的對AI感興趣的人。后來這個項目養不活團隊,被收購后,大家接下來各干各的事去了。
碼客人生:做ChatMind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是什么?
沒有什么阻礙。你要是走錯路的話,你會碰到很多阻礙,但這個路沒有錯,所以很輕松。一個產品的關鍵在位置上面,如果說技術的細節上,我覺得都沒啥關鍵的。如果這個位置不存在這樣的東西,大家都不需要,做什么都沒用。
碼客人生:你做ChatMind過程為什么這么佛系?
我覺得天花板太低了,主要怕做不大,但事實上其實它能做得很大,但我當時覺得做不到。我當時在學校里面看得東西太少,覺得這個東西太小了,就是個小玩意,它無論是價值還是受眾,只是一個非常細分的小領域,它能產生的價值可能也就是提高一些效率,我不覺得還能有別的玩法。
后面有一位老哥跟我說,這個東西沒有小的產品,能做多大完全看創始人的格局。理論上所有東西抽象了之后,它都能往上走,更有甚者能做到上市。我現在想,我會往上做更方便的白板和可視化的一個UI,我就不去定位成思維導圖了,定位成可視化大模型,輸入輸出一個給大模型做UI的一個東西。
碼客人生:你講創業路上遇到很多“坑”,能舉個例子嗎?
我在想什么樣的例子是好的例子,因為有些例子它成和不成它都是好的方向,它成或不成都是對的,你放棄和做下去都是對的。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一個東西你要全部合力打出來才有效果。如果你少了一個力,它可能就歪了或者是打不出來了。其實主要還是用戶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大家只關注結果上的創新,不關注過程上的創新,現在絕大多數AI創業,都集中在過程上面,給AI產品加了無數豐富的功能,但這些跟用戶想要完成的事情,有關系嗎?
本文來自碼客人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消息】: 1.《碼客人生》開啟新欄目:《讀者來信》——每月精選往期文章的趣味評論,類似程序員“樹洞”,評論選中者,可在微信公眾號后臺加運營者微信,領取獎勵。 2.《碼客人生》建立讀者交流群了,討論技術話題,分享文章看法,感興趣的人可以后臺加運營者微信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