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飛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日前出席“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座談會”,約兩百多人到場,是鄭雁雄主任上任以來第四次到政府演講。筆者有幸參與,深感榮幸,也感謝鄭主任定期到訪政府總部,分享重要訊息,有助加深行政和立法團隊認識國家最新發展思路,為治港團隊指明新的工作方向。
回顧鄭主任整場演講,主要深入淺出地圍繞七個方面,當中包括把握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握過去一年國家各項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把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定信心、把握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把握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把握全國兩會對做好今年工作的各項部署,以及把握全國兩會對香港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重要部署。他期望特區政府把握“兩會”精神,堅定信心。
鄭主任的分享,不單只言簡意賅,還正面回應最近熱議的北上消費熱潮。事實上,個別人士、機構或媒體近期不斷夸大問題,仿佛經濟轉差、商店失利只是香港獨有。若然放眼全世界,許多西方國家都同樣面對網購盛行、利率高企的疫后新常態。至于所謂善用兩地價差、跨境消費,也是市場自然現象,是香港積極發展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證明。對比鄰近的新加坡,其經濟未有因國民經常對馬來西亞新山消費而大受影響,相反,獅城市民的生活素質得以提升,香港市民無須過于恐慌,以免被別有用心陣營利用。
為應對香港的轉型需要以至衍生的信心危機,筆者留意到,鄭主任自“兩會”后,于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反映中央政府愛之深,責之切,擔心香港錯失機遇。
由于兩地官場語言、文化不同,鄭主任更加“接地氣”,以西瓜講解新質生產力。他說,西瓜綠色外表為“形態”,內在是“質態”,香港要做到肉質鮮甜多汁,不是單憑“形態”上做改變,而是“質態”上提升建議香港要著重質量發展,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以彰顯“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與活力。鄭主任還以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名言“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激勵治港團隊謹記,發揚獅子山精神。
香港是一個糅合中西文化的現代化城市,擁有多個獨特優勢,例如,是國家唯一行使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允許國內外資金自由流通、擁有五所全球排名前一百的大學學府等。無奈回歸以來,香港非但未能加以善用,在國際舞臺上盡情發揮,還經常卷入政治斗爭、泥漿摔角,蹉跎歲月。香港要告別以往的政治狂熱,善用豐厚的發展條件,成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已經成為香港社會各界的共識。
筆者認為,中央政府代表為特區管治團隊講解,機會難得,對于香港由治及興的新征程亦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從鄭主任的分享中,行政與立法團隊必須意識到,香港未來發展規劃要同國家最新發展戰略高度結合,進一步深化“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重要內涵。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