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發布2024-04-02 22:45
又是一年清明時
梨花風起寄哀思
每到清明
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
前往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奠
烈士墓前
總是擺滿了人們送來的鮮花
2023年11月23日
第十批25位
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
至此
共有1061位志愿軍烈士安葬于沈陽
其中
123位
為自1951年8月以來先后安葬于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志愿軍英烈
938位
為2014年到2023年陸續迎回的
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
清明又至
4月1日起,沈陽發布客戶端
將陸續推出4期特別報道
細細講述志愿軍烈士們的英雄故事
請與我們一起
緬懷英烈 寄托哀思
第二期
點擊劃線文字或照片
詳讀英雄故事
金耳世:
“炸不斷”的電話線
金耳世,浙江平湖人,1923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炮兵第7師20團電話員。1949年5月,在上海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4月入朝參戰。1952年10月19日在上甘嶺戰役中,金耳世左腿被炸斷,他忍著劇痛,伏地爬行,堅持接好最后一個線頭,因流血過多光榮犧牲。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認他為特等功臣。
入葬情況
1953年4月1日,金耳世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西區六排一號。
喬華春:
白衣戰士
喬華春,山東文登人,1921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7軍后勤部衛生部醫政科科長。1940年參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護士、護士長、隊長、營長、科長等職,身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51年4月6日,朝鮮淮陽郡鐵嶺里的27軍戰地醫院遭到敵機轟炸,喬華春不幸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3月14日,喬華春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西區二排九號。
羅滄海:
最具傳奇色彩的“空中神炮手”
羅滄海,陜西長武人,1930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空3師9團大隊長。1948年4月參加西北野戰軍,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1月進入航空學校學習,1950年10月結業后被分配到東北軍區空軍任飛行員。在1951年12月5日的一次空戰中,他1分鐘內擊落3架敵機,被譽為“空中神炮手”,被空聯政治部批準立特等功一次。1954年1月8日在訓練中因飛機失事犧牲。
入葬情況
1954年4月2日,羅滄海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十一排一號。
樊玉祥:
讓飛機掉在沒有人的地方
樊玉祥,河北靈壽人,1923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空15師45團團長。1938年3月入伍,194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組織干事、保衛干事、秘書、連長等職。1949年空軍組建初期被選調到第六航校學習飛行,畢業后被分配到航空兵第15師45團任飛行大隊長。1952年1月赴朝參戰。1953年6月22日在空戰中壯烈犧牲。1953年9月,空軍政治部給他追記一等功一次。
入葬情況
1953年12月8日,樊玉祥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十排一號。
李克:
他給女友留下一張照片再沒回來
李克,江蘇如東人,1924年生,生前任第29軍85師作戰科科長。1941年參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中,參加了對蘇中地區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反攻。解放戰爭中,參加淮海戰役、解放上海戰役、解放福州等大小戰役戰斗百余次。1951年6月參加華東軍區軍事見習團,奔赴抗美援朝第一線,隨志愿軍第63軍188師562團參加軍事行動。1952年8月10日于岳川里遭敵機轟炸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2月26日,李克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一排六號。
陳亮:
為了勝利咬住敵人狠狠地打
陳亮,山東歷城人,1926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空4師12團團長。1943年6月參加八路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文書、飛行教員、團領航主任、飛行大隊長等職。1950年12月隨部隊開赴前線,共擊落美軍飛機3架,榮立特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自由獨立二級勛章。1953年5月26日,在一次空戰中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12月14日,陳亮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十一排二號。
孟琎:
悲壯的頌歌
孟琎,山東陽谷人,1923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空3師7團副團長。1938年10月參加八路軍,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調入山東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學習。次年,隨校挺進東北。1946年參加人民解放軍首批飛行員培訓。1949年開國大典時,駕駛戰斗機飛在最前面接受檢閱。1951年10月赴朝參戰,1952年1月11日在一次空戰中犧牲,被志愿軍空軍領導機關追認為一等功臣。
入葬情況
1952年3月27日,孟琎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西區三排六號。
鹿鳴坤:
初戀情書竟成絕筆
鹿鳴坤,1929年生,山東萊西人,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空2師6團3大隊副大隊長。1943年參軍,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到航校學習,畢業后被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2師6團。1951年11月赴朝參戰,1951年12月在一次空戰中犧牲。
入葬情況
1951年12月22日,鹿鳴坤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六排二號。
陸駿:
穿越時空的思念
陸駿,浙江嘉興人,1922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3軍67師200團政委。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從事工運工作。1942年任如西獨立團河東營教導員,后任199團3營教導員。1946年7月以后,先后參加了蘇中“七戰七捷”戰役中的宣家堡、如南、李堡等戰斗。隨華中野戰軍四縱轉入山東后,又參加棗莊、萊蕪、孟良崮、豫東、淮海等戰役。1949年4月以后,參加解放杭州、上海、舟山等戰斗。1952年9月入朝參戰。1953年3月13日在朝鮮江原道鐵原郡箭川里遭敵機轟炸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3月31日,陸駿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西區一排九號。
胡乾秀:
在照片里閱讀父親
胡乾秀,湖北陽新人,1916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0軍58師參謀長。1929年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奉命留守,任鄂東南道委機關警衛員。1937年10月,調新四軍一支隊“老一團”任排長。皖南事變后,先后任新四軍6師18旅52團連長、營長。1942年至1943年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5年任新四軍52團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4團團長,率部參加了蘇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此后,還率部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1950年,調任20軍58師參謀長,并進入南京軍政大學學習。1950年11月入朝參戰。1950年12月8日,在長津湖戰役中被敵炮彈擊中壯烈犧牲。
入葬情況
1951年11月,胡乾秀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三排九號。
李雪瑞:
他犧牲后 4個孩子成了孤兒
李雪瑞,湖南茶陵人,1914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7軍200師師長。1931年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11月隨紅二方面軍開始長征,1936年10月到達陜北。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懷柔支隊參謀長、正太大隊大隊長、第4軍分區第5團副團長、晉察冀軍區青年支隊隊長等職務,率部參加反“掃蕩”戰役,有力打擊了敵人的進攻,鞏固和擴大了冀東敵后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冀東軍區第13軍分區司令員,參加了遼沈戰役、解放秦皇島、唐山戰斗、平津戰役。1951年6月入朝參戰。1951年7月18日遭遇美機空襲犧牲。
入葬情況
1952年1月18日,李雪瑞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三排二號。
張慶和:
殺敵英雄 血灑長空
張慶和,河北省寧晉縣人,1921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空2師師長、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司令員助理。1938年入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129師385旅2團文化干事、指導員、連長、營長,先后參加了反圍攻、反“掃蕩”和百團大戰、保衛黃崖洞戰斗。解放戰爭時期,曾任第二野戰軍第三縱隊23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先后參加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大西南等戰役戰斗,因作戰勇敢,榮立大功1次,并被評為“殺敵英雄”。1950年7月,入空軍航校學習。1951年3月畢業后任空軍航空兵第2師副師長。1951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10月22日因飛機失事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12月1日,張慶和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四排三號。
劉潤西:
父親的來信時刻溫暖著他
劉潤西,河北深澤縣人,1918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50軍司令部管理科科長。1940年1月入伍,1941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宣傳員、文化教員、師后勤處副政委、軍司令部管理科科長等職。1953年4月12日在抗美援朝戰爭龜城郡青龍里戰斗中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4月15日,劉潤西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西區一排二號。
邢志儀:
長津湖勇士倒在了歸國途中
邢志儀,山東萊陽人,1912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7軍司令部管理科科長。1939年7月入伍,194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排長、管理員、參謀、科長等職。1952年9月在歸國途中遭敵機空襲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2月28日,邢志儀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二排六號。
劉明遠:
他是開國大典禮炮分隊指揮長
劉明遠,安徽太和縣人,1908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7軍199師炮兵團副團長。1949年2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共產黨黨員。1953年2月2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因病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2月5日,劉明遠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西區三排四號。
車元路:
鋼鐵勇士
車元路,山西晉城人,1929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0軍179師537團3營7連連長。1946年入伍,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參加了解放大西北和解放大西南的戰役,先后經歷20余次戰斗,立過特等功兩次、一等功兩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0年9月參加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1951年3月入朝參戰,在第五次戰役中,立三等功一次。在1952年開展的“冷槍運動”中,斃敵80余名。1952年11月在朝鮮文登川戰斗中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2月18日,車元路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西區四排一號。
唐玉楷:
一張畫像寄托母親的哀思
唐玉楷,山東榮成人,1923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7軍組織部副部長。1938年入伍,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勤務員、衛生員、文化教員、指導員、縱隊干部科長、團副政委、軍組織部副部長等職。1952年4月10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遭敵機空襲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2月28日,唐玉楷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二排七號。
田有信:
永存的生命印痕
田有信,河北魏縣人,1919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綿陽軍分區12團團長。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在山西太行、太岳山區一帶與日偽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和上黨戰役。解放戰爭時期,先后任華北軍大1大隊5隊副隊長、晉冀魯豫軍區補訓2團營長、第18兵團隨校直2隊隊長等職,參加過河南安陽戰役等大小戰斗數十次。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川西分校4大隊副大隊長、川西步校教1團參謀長、川西軍區教1團副團長等職。1952年入朝參戰,在志愿軍第60軍參觀見習,參加了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1952年10月在朝鮮前線遭敵炮襲,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2年12月30日,田有信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西區三排八號。
劉洪斌:
半個世紀的尋覓
劉洪斌,山東牟平人,1925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7軍81師偵察連政治指導員。194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伍,被編入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81師偵察連擔任偵察兵。解放戰爭中,參加了萊蕪、孟良崮、丈陵、南泉、水溝頭、硯子灣、周村、濰縣、龍口、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戰斗。他參戰18次,共俘敵470余名,其中校尉軍官21名,先后11次榮立戰功,被華東軍區授予“華東一級人民英雄”稱號。1950年11月入朝參戰。1950年12月15日,在追殲美軍殘敵的戰斗中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3月7日,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二排四號。
趙先有:
“向我開炮”
趙先有,河北樂亭人,1928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5軍194師582團2營6連副政治指導員。1947年入伍,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解放太原、蘭州、寧夏等幾十次戰斗,因表現機智勇敢、英勇善戰,曾三次立功。1951年2月入朝參戰。1952年10月5日在守衛67高地時,雖身負重傷仍不下火線,在僅剩兩人的情況下,堅守陣地,先后打退敵人17次進攻,最后喊出“團長,敵人上來啦,開炮打吧”,直至光榮犧牲,被志愿軍總部追記特等功一次。
入葬情況
1953年3月12日,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二排一號。
馬順天:
他隨部隊率先挺進東北
馬順天,河北灤縣人,1921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120師359團政委。1938年5月參加八路軍,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通訊員、班長、青年干事、連指導員、團黨總支書記、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等職。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參戰,11月14日在朝鮮云山郡南山下里遭敵機轟炸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1月15日,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西區三排十號。
趙鴻濟:
悲壯的1081高地
趙鴻濟,山東掖縣(今山東萊州市)人,1918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0軍60師180團團長。1938年3月入伍,193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1950年12月在抗美援朝戰爭黃草嶺戰斗中,他率領英勇的180團官兵,打垮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終因彈藥耗盡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1年11月,趙鴻濟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三排六號。
郭介人:
長眠沈陽的英雄
郭介人,河南孟縣人,1916年3月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文藝科科長。1940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西北文藝工作團戲劇組長、熱河軍區第19軍分區前進劇社社長、15兵團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志愿軍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等職。1951年2月入朝參戰。由于長期在工作中積勞成疾,于1955年6月24日因病犧牲。
入葬情況
1955年6月25日,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七排二號。
羅春生:
他促成沈陽北部和平解放
羅春生,江西吉安人,1916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118師師長。1930年3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中央蘇區反“圍剿”斗爭和長征。1937年3月,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后,歷任陜甘寧邊區留守兵團關中獨立第1營副營長、營長、獨立第3團副團長,在關中分區負責保衛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抗戰勝利后,隨部隊挺進東北,先后任遼東軍區警衛團團長、獨立第2師5團團長、通化軍分區參謀長、遼東軍區獨立第1師參謀長、副師長、40軍118師副師長等職,參加了解放沈陽、天津、武漢、海南島等戰役戰斗。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參戰,任120師師長。1951年8月調任118師師長。1952年5月16日在漣川前線新寺洞遭敵機空襲后犧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授予其二級國旗勛章。
入葬情況
1952年12月23日,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三排四號。
王珩:
“九一八”后,他從沈陽走向戰場
王珩,河北任丘人,1912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炮兵第8師師長。1938年3月參加八路軍,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營長、作戰參謀,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29團參謀長、晉察冀軍區13軍分區12團參謀長,熱遼縱隊混成旅旅長,冀熱遼軍區第16軍分區參謀長兼錦州衛戍司令部司令員;冀察熱遼軍區炮兵旅旅長、東北炮兵司令部第1指揮所副主任,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部炮兵1師第一副師長、炮兵第8師師長等職。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參戰。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積勞成疾,于1951年7月24日在朝鮮病逝。
入葬情況
1951年7月28日,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三排一號。
鄭希和:
他是解放遼寧的功臣
鄭希和,山東壽光人,1919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2軍126師378團團長。1938年入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營長、團長等職。1950年12月1日在抗美援朝戰爭殷山戰斗中遭敵機轟炸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2年4月15日,鄭希和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六排七號。
湯景仲:
參與打響入朝第一仗的指揮員
湯景仲,山東壽光人,1917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118師參謀長。1937年12月參加抗日隊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山東8支隊分隊長、騎兵連警衛連連長、山東1旅4團3營副營長、11團1營及魯中4團1營營長、特務團團長、東北21旅22團副團長、三縱8師22團、7師20團團長、118師參謀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在魯中南堅持游擊戰爭,歷經臨朐五井戰斗、數次反掃蕩斗爭、西高莊戰斗等。解放戰爭時期,率部隊參加了四平保衛戰、四保臨江戰斗和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參戰。1952年5月12日在漣川新寺洞遭敵機空襲壯烈犧牲。
入葬情況
1952年12月23日,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三排五號。
任懷勛:
60年,生死兩茫茫……
任懷勛,陜西商洛人,1917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6軍198師592團參謀長。1936年入伍,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等職。1951年1月1日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中遭敵炮襲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1年5月,任懷勛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五排九號。
徐林書:
犧牲時,他用身體壓著敵軍兵力部署圖
徐林書,河北蠡縣人,1919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3軍188師562團參謀長。1937年10月入伍,194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8月10日在朝鮮戰場岳川里遭敵機轟炸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2月26日,徐林書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東區二排九號。
郭忠素:
日記中透著的自省與擔當
郭忠素,山東魚臺縣人,1920年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軍政治部敵工科副科長。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6月11日,在朝鮮戰場遭敵炸彈襲擊光榮犧牲。
入葬情況
1953年1月16日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西區四排八號。
張振一:
自己負傷是小事 救戰友打勝仗是大事
張振一,山西汾西人,1920年出生,生前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119師衛生部部長。1937年10月入伍,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10月入朝參戰。1951年8月在朝鮮前線采藥時遇山洪暴發落水犧牲。
入葬情況
1952年12月13日,張振一入葬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墓地番號西區五排七號。
緬懷革命先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