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高曉松有多牛?
很多人不知道,曾經的高曉松有多牛?最火的時候高曉松是全網知名的公知。作為最早一批的網民同時也是網紅的高曉松,他拿著扇子侃侃而談人一種學富五車、風度翩翩的感覺。
2012年節目《曉說》剛推出的時候,高曉松真是爆火,他把自己塑造了一個“高知”的形象,手持扇子坐在椅子上滔滔不絕地對著鏡頭無所不談。憑借自己的“學識”從天南說到了海北,國內說到了國外,歷史說到了現在,一時間他吸引了大量的粉絲。
在全國各地把他當作偶像的也不少,短短幾年時間里,他也是被捧上了神壇。
后來他又推出了另外一檔節目《曉松奇談》恰好碰上了脫口秀和視頻興起的風口,高曉松在網絡上迅速走紅的同時也成為了一塊各大視頻平臺爭搶的“香餑餑”。
最風光的時候,高曉松每年賺的錢完全不亞于一個小型的實業公司。他和馬云、馬化騰等知名企業家熟知,甚至國內的富豪榜排行榜一出,他一看,發現前十名有五個他都很熟。
做節目在娛樂圈里浪跡的時候他覺得嘉賓都是一線明星:成龍、黃磊、姜文等等,做音樂起家的高曉松在音樂領域也是許多人的伯樂:樸樹、小柯、周深、譚維維、阿朵、曾軼可等等。
在自己的節目里,高曉松調侃自己說:
“自己這么些年,可能是半知識分子,半名士,半狂生的形象。”
當年他的名聲是紅極一時,他的生活是恣意瀟灑。
高曉松真是一個知識分子?名士?狂士?
不管有沒有看過高曉松的節目,但很多人都對這句話十分熟悉: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是最火時,高曉松最為出圈的一句話,爆火于網絡被許多人熟知。
看過他的朋友都會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高曉松真是一個學富五車、知識面極廣的一個人。他不但嘴皮子利索,還能從各種角度給人一種有說服力的感覺。
高曉松真的是一個知識分子嗎?
1969年,他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從爺爺和外公那一輩算起就是國之棟梁,爺爺、父親、母親甚至繼父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高級知識分子。
他長大后也考入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但他并沒有從清華畢業,大三時就隨大流從清華退學了,所以他是一個肄業生。
肄業之后他想著投考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但是沒考上只能找個班上。
后來開了一個廣告公司接觸到了不少歌手,賺了一些錢后人緣還算不錯的他請一些朋友吃飯。
在酒桌上,高曉松接到一個電話,同寢室上鋪的兄弟鐘衛東給他打來的電話,聊了五分鐘后高曉松突然把電話一掛,說自己應該寫一首歌,歌名就叫《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一個小時之后高曉松就把歌曲寫出來了。
之后高曉松就正式進入了音樂圈,寫出了不少歌曲:《戀戀風塵》《同桌的你》等等,由他作詞的歌還獲得了不少獎項。
之后高曉松去到了歐美游歷,給自己的創作積累素材。
那段時間的高曉松還沒有什么名氣,做事也是踏實本分,那時候佳作頻出。
他有一個粉絲叫做筠子,是一個女歌手,對他十分愛慕。
高曉松給她量身定做首張個人專輯《春分·立秋·冬至》,兩人有過一段短暫的感情,但高曉松并沒有在她的世界停留太久。
帶著她的錢去到歐美游歷。
在游歷歸國之后他寫完了小說《寫墻上的臉》和劇本《那時花開》。
1999年,高曉松在導演電影《那時花開》時遇駕車閑逛在對外經貿大學的門口見到了沈歡。
說的好聽是高曉松對她一見鐘情,說白了就是見色起意。
第二天,經過他們倆共同的朋友的介紹,兩個人相識并相戀。
又過了三天,高曉松向沈歡求婚成功。
三天怎么求婚成功的?這就不得不說一下高曉松的泡妞本事了,有錢有點文采,對于女孩子的心思更是信手拈來。
他直接把自己導演的作品《那時花開》女主角的名字改成了“歡子”。
兩人就此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不過三年之后女方就受不了他選擇了離婚。
這段婚姻中高曉松的人生開始走樣,他逐漸有了名聲,成為了娛樂圈里的名士。
2000年,27歲女粉絲、歌手筠子在北京穿著紅衣自殺了,很多人都知道她是為情所傷,以為是當時的男友汪峰對她傷害極深,其實傷害她的其實應該是高曉松。
在娛樂圈里逐漸成名的高曉松為不少一線歌手寫過歌,當過制作人,獲得了不少獎項。
在名利之下,他逐漸開始一點點膨脹,2003年他移居美國,躲避當時網絡音樂的沖擊。
但是他到美國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名氣,沒有收入來源十分焦慮。
不過他當時拿到了綠卡,之后為了發展還是回到了國內。
回來后,在娛樂圈當總監、顧問,在節目里當嘉賓、評委,逐漸走上了“狂士”這條不歸路。
逐漸膨脹入獄,憑借口才撈金無數
在2005年之后,事業幾次攀上高峰已經讓高曉松有些飄飄然了。
那個時候他在各大節目里受到許多人的追捧,不管是選手還是節目的制作人都對他畢恭畢敬,尊稱一聲“高老師”。
酒桌上,高曉松坐的位置從來都是靠近上位,兩邊坐的都是業界的大佬。
逐漸的他開始漠視一些基本的規定和道德準則。
2011年5月9日,高曉松和朋友聚會之后從酒桌下來后開著自己的越野車回家。
當時的他已經是醉酒狀態,結果造成了四車連撞的嚴重事故,導致四人受傷,隨后被依法拘留。
在里面,他寫下“永不酒駕”并向媒體道歉,之后被判拘役六個月,吊銷駕照,五年內不得重新考取。
事件傳開之后,網友將高曉松作品《同桌的你》改變成了《酒桌的你》流傳甚廣。
不過高曉松當時的能力和能量都是不俗的,出獄之后不久又把自己的人設給立起來了。
2012年3月,由韓寒親自給高曉松取名的脫口秀欄目《曉說》開始播出。
在這檔節目里高曉松憑著自己的口才是撈金無數,不得不說當時他的商業價值是數一數二的,幾個視頻平臺都爭搶著和他合作。
而高曉松只是在節目夸夸其談,說歷史、評人物、聊八卦、論文化、談熱點,很多時候他都是自由發揮,說起段子來顧頭不顧腚,張口就來。
當時高曉松也算是吃到了時代的紅利,當時網絡上網民的文化水平和素養普遍偏低。
外人看著高曉松好像是一個高大上的知識分子,以為他是娛樂圈里少有的文化人。業務能力夠強、有才華、愛文藝、人脈廣、有江湖地位、知識豐富、幽默風趣、率真隨性、講規矩、講義氣。
結果現在回頭去看,滿嘴都是下三濫的地攤文學,完全不靠譜。
高曉松在節目里總是有一個特點,一說到國內的事情就總是一副見過世面的樣子,指點著國內的各種問題。
一說到國外的事情同樣是一副見過世面的樣子,總是諂媚的說他們如何好,為他們各種辯解。
為了讓觀眾感到新奇,為了讓自己說的話是特立獨行,他開始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他歪曲歷史,斷章取義。
他去到印度旅游了幾天,其實什么都沒有深入感受,他就開始夸夸其談。他說:
“我很喜歡印度這個國家,整個社會平和,貧民窟犯罪率低,幾乎見不到小偷。”
那時候網絡不發達,還真有不少人信了他的胡言亂語。
現在看真是滑稽。
他自視甚高,也經常諂媚:
《曉說》節目當時反響不錯,高曉松之后又推出了《曉松奇談》,讓他名聲不斷暴漲。
但隨著他名氣越大,他露出的馬腳也越明顯,公眾也逐漸對他越反感 。
撕掉新奇的“公知”外衣,高曉松早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2019年,高曉松被徹底撕掉了“公知”和“學霸”人設的外衣,他所謂的奇談,其實就是一些謬論!
你要說高曉松是一個知識分子,他只是一個大學肄業生。
要說他是一個名士,他的聲名也并不是很好,隨著大家文化水平的提高只會越來越厭惡他。
高曉松真的只剩下“狂”了。
撕掉他商業價值的外衣,其實高曉松只是一個寫歌搞藝術出身的普通人,他一篇學術論文沒寫過,所有的專業的知識全靠自己一張嘴吹。
卻總有人把他當做歷史學家、文化大師、高級知識分子。
忽然想到了郭德綱說過的一句話:
“高雅不是裝的,孫子才是裝的。”
當潮水高漲時,海面下的一切都被海水覆蓋,看不清楚,但當潮水退去,海底的情況就暴露無遺。
而在潮水退去之后,我們總是能看到幾個從以前到現在就一直在光著屁股玩水的人。
4年前,直播漸漸火了起來,不少媒體和網紅都想把影響力提高,出現了不少媒體和名人合作的直播。
而高曉松也是再次被想起,受邀請進行了一場閱讀主題的直播。
原本雙方都以為高曉松只需要在鏡頭前像早些年一樣輕輕松松的侃侃而談就會達到雙贏的場面。
事實卻出乎意料。
在直播過程中,高曉松搖著扇子,高談闊論,卻遭到了評論區彈幕的一片罵聲。
彈幕中的辱罵字眼不斷刷屏,最終導致直播不得不被迫中斷。
從那之后,高曉松就逐漸“銷聲匿跡”了,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曉松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曾偶爾發布過一些試圖引人注目的自拍照片,但這些照片并沒有如他所愿地引起話題。
2024年4月,高曉松再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因為一個道歉。
早些年,高曉松早年在自己的節目里無意間提到了原本是世交之家的演員潘婕一家人。
因為他當時已經開始膨脹,說話的時候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論,導致和潘家直接斷交。
他在節目里里提到潘家老一輩,演員潘婕也是說他信口開河,胡言亂語。
一直到現在高曉松才道歉。
在視頻中高曉松也自曝自己患有抑郁癥,病情最嚴重的時期每天只能睡40分鐘,整個人暴瘦,臉上的肉也是浮現出一種不自然的病態。
在成名漫長的過程中,高曉松犯過很多錯誤。
他是一點一點膨脹的,但他卻絲毫沒有意識到。
高曉松早就在博名求利中迷失了自己,走上管不住自己嘴的“不歸路”。
有網友說:
“為什么早不道歉早干嘛去了?不是不道歉不行了,而是再不找點存在感自己要不行了。 ”
雖然網友說的有些偏頗,但真的沒有一點道理嗎?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