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首相在美國國會的演講,獲得48次掌聲(來自X上網友統計)。用岸田自己的話說,比在日本國會掌聲熱烈多了。
拜登應該會發自內心感謝岸田(美國駐華大使館的文章,拜登講話夸岸田后專門說了一句“真心話”),因為他的理念其實和拜登差不多,但是以一種真誠的、甚至批評式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岸田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紐約皇后區讀了小學,父親每天乘坐地鐵到曼哈頓工作。他看洋基隊的比賽,在某某島上吃漢堡。
美國聽眾起立鼓掌,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生活。然后岸田說,聽說要修海岸公園了,我們日本送250棵櫻花樹,正好慶祝美國建國250周年。
估計很多議員都沒考慮過建國250周年這回事,因為大部分時候都是忙于各種投票和爭吵了。
這是高明的演講術。岸田談到自己致力于東亞無核化時,第一句就是“我是廣島人”,這種方式其實是特別美國的。就像當初卡特總統經常提自己在老家種花生一樣。
用一些中國人的話說,岸田就是“精神美國人”。
而且不僅如此,他還是能夠代表“二戰后”一代的典型:家鄉廣島被原子彈轟炸,自己小時候和父親一起在紐約,這是日本經濟起飛的時代,也是“美國主導的新秩序”蓬勃發展的時代。
那時的世界真是年輕、充滿朝氣,因為相信聯合國憲章上說的那些原則。那也是一個美國對世界“負責”的年代。
但是,看一下現在的美國,正面臨著川普的“新孤立主義”。到現在給烏克蘭的軍援都還沒有批下來。
所以,當岸田批評“一些美國人”的時候,是真誠而發自肺腑的,因為他就代表著“理想的美國人"和“理想的美國”在發言。
那些國會議員除了鼓掌還能干什么呢。也許還有那么幾秒鐘,能夠感受到自己“皮袍下的小”來。
這些內容,顯示出岸田面對美國議員時的從容和自信。他開心回憶自己在皇后區讀小學、看動畫片的經歷,比任何“官話”和“外交辭令”都更貼切地表明了日本和美國的親密無間。
他曾經是小學生,現在卻有點像老師了。而日本這個國家也一樣,經歷了和美國的戰爭,以及戰后的轉型,現在也是真正的伙伴了。
在日美關系中,日本通常是跟隨者,但是這次演講其實表明,日本不僅是美國價值觀的捍衛者,甚至在督促和引領美國。
在這種“個人秀”的背后,是日本這個國家的新變化。過去幾年的實踐表明,岸田不僅更好地繼承了安倍的遺產,而且也走出了安倍的陰影。
比如,日本軍費增加到GDP的2%,這是安倍時無法做到的。日本和美國的軍事合作,這次訪問后也會達到新高度。
很多人說被岸田的講話感動。這其實說意味深長的一幕:日本進入了一個表達的時代,世界會更多地聽到它的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