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閩東劍獅”的意外發現,為我深入研究“閩南劍獅”的過程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與僅有獅面的“閩南劍獅”迥異,“閩東劍獅”有著完整的身軀,這一特點使其獨樹一幟。盡管兩者的功能頗為相似,但形態上的差異卻彰顯出福建鄉土文化的南北分野。
在此之前,“閩東劍獅”這一民俗形式雖然早已存在,但從未有人將其視為劍獅的一個獨立類型進行研究。這無疑是福建鄉土文化研究中的一個巨大空白。我的這次發現,不僅填補了這一空白,更將“閩南劍獅”的研究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使其拓展為更為廣泛的“福建劍獅”研究。
在探索“閩東劍獅”的過程中,我曾面臨一個命名上的難題。由于此類劍獅的分布范圍涉及莆田,我一度在“閩東劍獅”、“莆田劍獅”以及“閩東暨莆田劍獅”等多個名稱之間猶豫不決。然而,經過深思熟慮,我最終選擇將其命名為“閩東劍獅”,這一名稱既能夠涵蓋其地理分布的主要特點,又能夠凸顯其文化屬性。
值得一提的是,“閩東劍獅”與“閩南劍獅”之間的過渡地帶主要集中在莆田與泉州的交界處。這條隱形的“劍獅分界線”,我將其命名為“L線”,這不僅是因為我的姓名與鷺客社的首字母都是“L”,更是因為這條線象征著福建劍獅(lion)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我對“閩東劍獅”的最初發現,可以追溯到2020年的一個秋日。當時,我在莆田涵江進行采風活動,無意間在羅苜田等多個傳統人文街區發現了十多個劍獅獸牌。這些獸牌劍獅在功能上與“閩南劍獅”頗為相似,不僅口銜七星劍,而且大多還搭配有八卦圖案。這一發現讓我興奮不已,因為我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全新的劍獅類型。
隨后,我的調查范圍逐漸擴大,很快便發現包括福州在內的整個閩東地區也有著與莆田相似的劍獅民俗。比如平潭白青鄉國彩村的劍獅,其形態與莆田發現的劍獅如出一轍。更令人欣喜的是,我的“尋找劍獅”行動還引發了浙江鄉土文化圈的關注與參與。在鷺客社的影響下,浙江寧波的“鄉土寧海”平臺創始人李恒遷先生也加入了我們的行列。他的加入使得“尋獅”行動從福建擴展至浙江,成為一次跨越地域的鄉土文化合作。李恒遷先生在浙江多地成功尋獲了劍獅文化遺跡,這些發現進一步證實了“閩東劍獅”文化的廣泛傳播與影響。
昨日,我收到了麥羽先生提供的一張福清市東張鎮溪西村的劍獅照片。福清位于莆田與福州之間,這張照片中的劍獅是典型的“閩東劍獅”,這無疑為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實證。這表明,“閩東劍獅”在福建的分布確實主要集中在莆田至寧德這一帶。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我的研究內容,更為我揭示了福建劍獅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莆田涵江劍獅 (林鴻東攝影)
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劍獅(提供者:林德強)
作者簡介:林鴻東,鷺客社創辦人,福州大學當代閩臺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