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瑞 吳雙
來源:《家族企業》雜志
每年春天,香港都彌漫著濃厚的藝術氛圍,數百場國際級的文化藝術活動在此期間輪番登場。2024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更是首次啟動“藝術三月”(Art March)品牌,以更大力度舉行文化藝術盛事,展現香港東西方文化薈萃的獨特魅力。而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以下簡稱“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作為其中最吸“金”的一環,自然是萬眾矚目的對象。
2024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戶外條幅
圖片來源:Art Basel
香港的藝術吸引力
盡管最近兩年首爾和新加坡藝術市場的迅猛發展吸引了各界的關注,但在“百花齊放”的亞洲藝術市場里,香港仍是不可否認的“亞洲中心”。無論是參觀藝術展覽還是采買藝術品,這里都是絕佳的目的地。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從2013年成立至今已有十余年,在不斷摸索中形成了如今穩定的運營模式、高質量的展覽以及忠實的藏家群體。2024年3月,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242家畫廊齊聚于此,遠超1月ART SG的114家以及去年秋天首爾弗里茲的120余家。可見香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經濟基礎以及政策優勢,對藝術世界的吸引力仍堪稱亞洲之最。
在亞洲范圍內,香港不僅是擁有藍籌畫廊最多的城市,也是國際知名拍賣行經營最活躍的城市。以中環和黃竹坑道為核心據點,全城的畫廊都在藝術月期間換新展覽,推出年度重磅藝術家項目和作品,力求給各地蜂擁而來的藝術“旅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期蘇富比、佳士得、富藝斯等拍賣行也呈現了當季預展,因此藏家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集中規劃,提前飽覽4月舉槌的春拍精品。經歷多年耕耘,香港已經形成了成熟的藝術生態,除上述商業主體外,還有一流的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其他非營利藝術機構……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中生發蓬勃的生命力。
2024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 會現場
圖片來源: Art Basel
亞洲藝術影響力持續發酵
以本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為例,超過50%的參展畫廊在亞洲設有展覽空間, 同時不少西方畫廊也在參展藝術家的選擇上有意增加了亞洲藝術家的比重。 越來越多的亞洲面孔出現在巴塞爾藝術展這個國際大舞臺上。
在過去的十余年里,亞洲的藝術家、策展人、藏家和機構等,將更多注意力轉向重新梳理本土的現代和當代藝術史。因此亞洲歷史性題材是本次展會的一大策展亮點,不少展位呈現了過往被“忽略”的亞洲人物,包括Bank的宋懷桂、PTT Space的席德進、HdM畫廊的曾海文、季豐軒的謝景蘭、√K Contemporary的比田井南谷等。
這個趨勢在展場之外也可見一斑,例如M+博物館推出的“宋懷桂:藝術先鋒與時尚教母”,追溯藝術家從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初的生活和創作;季豐軒于畫廊空間呈現的 “潛韻欲動——謝景蘭早年作品展”,聚焦藝術家在20世紀50年代繪畫之路的開端。
亞洲藝術行業正迎來系統性的發展。除了重新梳理歷史脈絡,香港藝術月還為觀眾呈現了不計其數的亞洲中生代藝術家的最新項目和藝術“新星”的創作。在深耕學術與傳播的同時,亞洲藝術市場的潛力也不可小覷。過去的幾年里,中國已超越英國,與美國交替占據全球規模第一、第二的兩大藝術市場,而香港藝術月為這份市場成績單貢獻了重要力量。
高價作品稀缺,中低價位作品更受市場歡迎
作為亞洲地區藝術市場的“晴雨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銷售結果一直牽動著買賣各方對市場的信心,本屆銷售結果體現了一個突出趨勢:高價位作品的銷售萎縮和中低價位作品市場的增長。回顧2018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厲蔚閣曾以3500萬美元的高價售出威廉·德·庫寧的《無題XII》;在歷屆的展會上,也從不缺乏千萬美元級作品現身。
據博覽會官方提供的最終版銷售報告,2024年展會的已售作品最高價為豪瑟沃斯畫廊的威廉·德·庫寧價值900萬美元的《無題III》;第二高價同樣來自豪瑟沃斯畫廊,為菲利普·加斯頓的《The Desire》,售價850萬美元。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參展畫廊對市場現狀的判斷與策略性布局。
2024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豪瑟沃斯展位現場
左1作品:威廉·德·庫寧《無題III》,1986,223.5×195.6cm,售價:900萬美元;
右1作品:菲利普·加斯頓《The Desire》,1978,203.2×266.7×3cm,售價:850萬美元
圖片來源:豪瑟沃斯畫廊
據與多位藏家的交談推測,經濟增速放緩是高價作品交易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他們在藝術收藏的資金分配上比過去更趨謹慎和理智,尤其是單價百萬美元以上的作品,藏家往往在瀏覽完預覽作品清單后會展開詳盡的調研和比價,在參照考慮名單、分配預算的基礎之上作出慎重的選擇。
與高價作品空缺現象相呼應的是中低價位作品的暢銷,這與新興畫廊的出現和青年藝術家的活躍密不可分。本次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似乎有意放寬了對參展畫廊的篩選,在25家首次參展的畫廊中有不少年輕的身影,如深圳的紅樹林畫廊成立于2020年;上海的LINSEED成立于2019年,并于2022年開設實體空間。這些新興畫廊所代理的藝術家大多處于職業生涯的發展初期,因此作品售價較低;但同時他們的藝術項目又十分新穎,為展會注入了亮眼的新活力。
譚 婧(Tan Jing,b.1992),紅樹林畫廊
圖片來源:Art Basel
此外,據不完全調研,售價在5萬至50萬美元區間的熱門青年藝術家作品尤為暢銷,絕大部分于VIP首日就已售出。年輕藏家的加入強化了這個趨勢。一方面,相同的時代背景成就了年輕藏家與藝術“新星”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與知名藝術家不同,青年藝術家的評價體系尚未被完全確立,野心勃勃的年輕藏家仍有憑借良好的品位和眼光去發現“未來大師”的機會。
兩地藝術市場互動日益緊密
在本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參展畫廊中,有35間畫廊在中國內地設有藝術空間,并且有越來越多的內地畫廊逐漸走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舞臺中央,占據最受矚目的重要展位。
內地藏家是亞洲藝術市場規模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佳士得于2023年底發布的公告顯示,其全球拍賣中來自中國內地的新買家數量增長30%;蘇富比也在2023年度回顧中提到,香港春拍的中國藝術品拍賣系列總成交額為九年來之冠,同時中國內地競投人數創三年來新高。在本屆香港巴賽爾藝術展的現場也不乏內地買家的身影,可見內地買家已經成為各家拍賣行、畫廊實現亞洲市場戰略增長的關鍵。
莊萃瑋(Kara CHIN,b.1994),Linseed
圖片來源:Art Basel
而對于內地藏家而言,香港的魅力也顯而易見。作為亞洲藝術市場的長期引領者,香港擁有完善的藝術品征稅制度,配合發達的金融、旅游業和全面的交通網絡,這些吸引了國際頂尖藝術品交易機構來此落戶,形成集聚效應。繼2023年富藝斯在香港西九文化區正式開放亞洲新總部后,佳士得于香港中環的亞太總部和蘇富比的全新香港旗艦藝廊也都將于2024年落成。香港這片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土壤,將持續為內地藏家提供全新而多元的藝術風尚以及成熟的藝術品交易服務。
(作者是惟典臻藏合伙人。本文詳見于【《家族企業》雜志2024年5月刊】 未經《家族企業》雜志授權,不得轉載;經《家族企業》雜志授權轉載的,請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