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本
香港人在復活節和清明節的兩周長假期,共約三百萬人次到深圳,打破了歷史紀錄,擠爆深圳的大商場和超市,吃喝玩樂,瘋狂購物,蔚為奇觀。香港人都在津津樂道,在深圳體驗消費升級,性價比更高,不用忍受香港的高昂物價,也不用面對香港服務素質不佳,甚至出現晚娘臉孔的待遇。
但對百萬香港人來說,他們在吃喝玩樂之余,更感受到深圳城市建設的先進,數字化的程度更高,是一個動力澎湃、正在躍升的一流城市。
這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香港人徹底告別了“黑暴”時期“港獨”勢力妖魔化,大灣區的負面印象,當時“港獨”的論述就是“反送中”,將引渡罪犯的法例修改偷換概念,污名化為“送中”,也就是要進入人間地獄,要鼓動市民反對,而背后的邏輯就是中國大陸是落后的、危險的,是香港人的“禁區”。香港人偶爾過去深圳,只為買假貨、按摩,對深圳是一種“俯視”的眼光。
“港獨”的另外一種“殺手锏”就是污名化中國人,認為中國人具有劣根性,只有香港人經歷過英國殖民統治后,才有上國衣冠的文明,與臟亂的、落后的中國不同,他們痛批來自大陸的新移民和大陸游客是“蝗蟲”,要發起“驅蝗行動”,并且還有一些暴民去干擾大陸游客消費的商鋪,名為“鳩嗚行動”,使得香港陷入暴民化的狀態。二零一九年的“黑暴”事件還將立法會砸掉,中文大學和理工大學都被砸,到處對大陸學生施以暴力,被媒體稱為“暴大”。香港的高速公路、隧道被堵塞,全港的警署和警察宿舍被攻擊,連在中環金融區上班的中國海歸精英,因為在街頭被發現講普通話而被毆打。這是一場由外部勢力和內部呼應的“顏色革命”,主旋律就是抹黑中國和中國人。西方一些民調還指出,香港的中國人認同跌到歷史的最低點。
但現在很多香港人融入大灣區的生活,不僅只是周末去消費,還以接地氣的方式,切身體會深圳的最新變貌,零距離地發現深圳等中國大城市正在蒸蒸日上的發展,城市建設的企圖心很強,在基建和辦事效率上都勝過香港。
越來越多的港人重視深度認識深圳這個城市,他們發現深圳這幾年興建的地鐵網比香港更龐大,星羅棋布,可以去更多遙遠的地方,有些地鐵站的設計非常前衛,如崗廈北站,仿如一個太空館。
六十歲以上的香港長者更可以享受深圳地鐵和公交車的免費待遇,感受“社會主義優越性”。坐深圳地鐵十一號線,可以直達深圳寶安機場,發現這個現代化的新機場,無論是設備和服務,都比香港的赤臘角機場更現代化。當然,有些港人也會去“人才公園”,發現有無人機點送外賣。這是全球創新技術前沿的操作,讓各方驚艷。
這也徹底扭轉了香港人普遍對深圳的刻板印象。90年代間,深圳的治安不佳,街頭扒手和騙子不少,但中國近年勵精圖治,也善用天眼和大數據等新科技,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治安最好的國家。香港人到深圳,和香港一樣,都有信心滿滿的安全感,與倫敦和紐約治安不靖的情況比較,落差很大。
香港人在深圳還會更上層樓,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在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汪滔就將他的無人機的發明,在深圳發揚光大,成為全球最大無人機公司大疆,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七成以上。
香港中學畢業的王衛在大灣區建立了順豐物流業,從旺角砵蘭街開始的小公司,如今成為領軍全球的物流業頂流,執業界之牛耳,擁有約百架飛機。因而建立香港和大灣區企業的價值鏈,大疆和順豐樹立了重要的典范。前有珠玉,后有來者,背后都是因為香港和大灣區的資源和人才互補,創造了這個時代的傳奇。
大灣區不僅是深圳,還有佛山、東莞、中山、江門、肇慶、順德、澳門等城市。它們都各有特色,也都不斷提升城市競爭力,與香港連成一起,共有八千多萬人口,比英國人口還多兩千萬,可以發揮更多規模經濟的效應。
那些在這次長假期蜂擁到大灣區的香港人,以具體的行動,以腳投票,扭轉了西方和港獨勢力對大灣區抹黑的負面影響。香港的年輕一代不少是被分離主義洗腦的“黃絲”,卻在大灣區的吃喝玩樂中,發現深圳和中國的進步,也重新發現新的自己,感受香港人也是中國人,并且見賢思齊,以汪滔和王衛為榜樣,在大灣區創業,開拓更輝煌的人生。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