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虛構傳奇(劇本),刊行于明萬歷四十五年。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后起死回生,終于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與《西廂記》《竇娥冤》《長生殿》(一說《西廂記》《長生殿》《桃花扇》)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
在幽閨自憐。
摘自《牡丹亭·第十出·驚夢》
解釋:姑娘你雖則有花朵兒似的容顏,可惜了年華流淌似水一般。到處找你不見,原來在幽深閨閣顧影自憐。
感悟:花容月貌又如何,隨著時間流逝,容顏終將老去。想要自由地去追尋屬于自己的幸福是如此的困難,只能在幽寂的深閨里獨自神傷,是對于美好時光和時間流逝的感慨。
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
摘自《牡丹亭·第一出·標目》
解釋:只要彼此思念不忘懷,不辜負,不管經歷多少艱辛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
感悟:“牡丹亭”,劇中杜麗娘和柳夢梅夢中結緣的地方,“三生路”源出三生石傳說,是前世宿緣的象征,此句指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團圓。很多人的愛情是從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開始的,而相愛之后人們又一定會期待緣定三生。
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
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湯顯祖的《驚夢·皂羅袍》
解釋:雕梁畫棟、飛閣流丹、碧瓦亭臺,如云霞一般燦爛絢麗。和煦春風,帶著蒙蒙細雨,煙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動著畫船,我這深閨女子太辜負這美好春光。
感悟: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人易老,事多妨,夢難長。
摘自《牡丹亭·第三十三出·秘議》
解釋:人生很快,容易變老,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好事總是諸多妨礙,美夢總是難以長久。
感悟:韶華易逝,月難長圓。
-5-
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摘自《牡丹亭·第二出·言懷》
解釋:夢短夢長,皆是幻境一場;一年又一年,來來去去,已經不知今夕是何年!
感悟:夢無論長短,醒來終是虛幻,歲月匆匆,渾渾噩噩。透露出一種對生命無常和時光易逝的無奈與悲涼。
-6-
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
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摘自《牡丹亭·第十二出·尋夢》
解釋:如若這花花草草任人愛戀,而人也能夠自己決定要生還是要死,那么縱或還有什么不稱心的事情,也不會再怨天尤人了。
感悟:人若是自由身,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和命運,那么,此生肯定無憾。
-7-
三分春色描來易,一段傷心畫出難。
摘自《牡丹亭·第十四出·寫真》
解釋:描繪人的容貌并不難,難的是描敘人的憂傷愁怨的心情。
感悟:畫人畫面難畫心,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8-
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摘自《牡丹亭·第十出·驚夢》
解釋:春天的鶯聲驚醒迷夢,到處都見繚亂的春光。外面天廣地闊,而我卻被這小小的、深深的庭院禁錮。
感悟:刻畫了一個被簾幕阻隔在閨房深處中孤獨寂寞的女性形象。門鎖有形,而心鎖無形。
-9-
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
摘自《牡丹亭·第一出·標目》
解釋:白日讀了那些令人肝腸寸斷的句子后,只覺得這世間“情”之一字最難訴說。
感悟:情字難,十一筆,筆筆斷腸勾魂,紙上寫的都是故事里的人。
-10-
鶯逢日暖歌聲滑,人遇風情笑口開。
摘自《牡丹亭·第十出·驚夢》
解釋:黃鶯在風和日暖的日子里,歌聲格外婉轉動聽;男女之間一旦有了愛情,眉眼間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感悟:愛情是美好的、甜蜜的,相互的吸引,雙向的奔赴,一起向前,共同追求美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