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月10日韓國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塵埃落定,由于執政的國民力量黨獲得108個議員席位不及預期,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取得175個席位的大幅躍進,使韓國政壇“朝小野大”格局進一步放大,引發尹錫悅總統接下來的三年是否面臨執政危機等猜忌。
選舉結果全部揭曉的翌日下午,尹錫悅政府的國務總理、總統秘書室等多名高官先后集體辭職,進一步引發人們對尹錫悅總統本人去留命運的諸多猜想,甚至對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是否趁機上位的分析。
不過,上述猜忌或分析似乎有點杞人憂天。一是這些高官的集體請辭,只是為尹錫悅政府迎來執政以來最大危機解套的一種姿態或方法。亦即,將選舉敗北的責任論引向總統室。總統室在處理總統夫人收受名牌手包、任命澳大利亞大使李鐘燮、市民社會首席秘書官黃相武的“菜刀恐怖事件”發言等問題時的不當,直接引發尹總統國政支持率肯定評價只有35%,也是導致國民力量候選人陷入苦戰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除非被在野黨聯盟集結國會的“關鍵少數”彈劾成功,否則尹錫悅將完成接下來的三年任期。按照韓國國會的相關程序,想要實現修憲和彈劾總統,必須達到300個議員席位中的200個議員的同意才行,而即使共同民主黨聯盟以175個席位再爭取曹國的祖國革新黨的12個席位,也只有187個席位,距離200個目標還有一定難度。而且,韓國政界多認為彈劾尹錫悅總統議題本身就具有夸張因素。換言之,尹錫悅執政兩年的是與非并不足以遭到彈劾。
三是李在明上臺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因為韓國選舉制度是總統直選和國會總選舉,前者任期5年,不允許連任。后者4年可連選連任。即使尹錫悅被彈劾成功,類似2017年時任總統樸槿惠遭到彈劾,并非國會最大黨派的黨首直接接任,也需要經過履行各黨派公推候選人后的一番選舉競爭才行。文在寅在樸槿惠被彈劾后就是在經歷了與安哲秀、洪準杓、劉承旼和沈相奵形成“五黨五人對陣”局面后,最終戰勝安哲秀成功當選的。因此,尹錫悅總統主動辭職與否,被彈劾與否,都不意味著李在明可以趁機上位。
對于尹錫悅總統來說,今后三年的國政運營存在巨大懸念倒是不爭的事實。一是考慮到尹錫悅與國民力量領導人韓東勛之間的日漸表面化的矛盾,不排除執政黨委婉要求尹錫悅退黨,以換取黨的形象刷新。二是尹錫悅總統不得不調整迄今一直推進的“排除在野黨”的強硬國政路線,通過盡快與李在明舉行會談,協商朝野國政勢在必行,所謂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頭。三是利用國務總理等高官辭職,進行政府改組,刷新形象,挽回民心。
當然,考慮到共同民主黨在2020年4月的第21屆國會議員選舉時曾獲得180個議員席位,比這次的175個席位還多5席,但在三年的時間里,竟然因為退黨、辭職等減至156席位。尹錫悅政府和國民力量如果在未來的3年里有所作為,收獲民心民意,也有可能看到在野黨席位以各種因素減員的結果,所謂且行且觀察,畢竟韓國政壇最不缺乏的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各種劇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