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接受了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總監Nicolai Tangen的視頻采訪。在交流中,蔡崇信反思了過去幾年阿里落后的原因,承認過去可能沒有關注用戶體驗,并對組織變革進行了展望。4月10日,馬云也發出了名為《致改革 致創新——寫在阿里重組一周年》的公開信,吹響了組織變革的號角。
兩位阿里創始人高調劍指組織變革,阿里的組織為何會走到今天的“不得不變”?他們的變革會去向何方?他們的未來會好嗎?這里分享幾個我的觀點:
1、一個企業發展順風順水時,不會想到要變革,因為默認一切都是合理的,不愿因為變革橫生枝節破壞了這種增長趨勢。
2、在業務的高容錯下,組織會“加速”產生諸多大企業病,如橫向的部門墻、上下的隔熱層、阻塞的流程桶、沒有意義的KPI形成的真空罩,給人的直觀感覺就是各自占山為王,企業不斷空轉,江湖味、匪幫味很濃,對內對外還有一套自成體系的“管理邏輯”來支持這種狀態。
3、這些大企業病讓組織像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沒有辦法感知到市場的溫度,即使感知到了,也像一個老態龍鐘的人,無法迅速行動。這類企業一定會被市場懲罰,錯過機會,培養對手,內耗嚴重。從馬云和蔡崇信近期披露的諸多信息來看,阿里有可能也掉入了類似的陷阱。
4、事實上,在今年之前,阿里也曾經通過組織調整、高管調整、編制壓縮等方式來尋求改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人效有明顯回升。但這些可能還算不上“變革”,只能算是“調整”,只是以一種江湖化管理替代另一種江湖化管理。舉例來說,你把這個占山為王的干部調整下去了,另一個新來的就不占山為王了?他還沒有嘗試到權力的滋味而已。
5、企業做到這么大了,調整有效果,但效果不大且不可能持續,還是得有組織變革。客觀來說,即使阿里一二把手都認為企業當前面臨很大風險,發出了靈魂拷問,我依然謹慎看好他們的組織變革。企業這么大,要組織變革太難了。這得一二把手有多大的決心?這得要破壞多少既得利益?阿里上上下下的同學們,包括一二把手,舍得走出舒適區嗎?
6、其實,真要談到決心,是不用關心阿里同學的決心的,主要要關心馬云和蔡崇信的決心。人都是有惰性的,都不喜歡變革,包括你我。放心,絕大多數員工不會支持變革,別提價值觀,別提初心,別起高調,都是多年的職場人了,誰不知道誰呀。變革都會面對這樣的環境,因此,舵手的決心,能不能穿透大多數員工的惰性,這個很重要。
7、大多數企業的舵手其實也不愿變革。一來,變革有可能反而改錯了,有風險,還不如按部就班,少變少錯嘛。二來,變革會破壞大多的既得利益。就前一個問題來說,馬云和蔡崇信是一代創始人,也是公司的實控人,相對職業經理人,他們顯然更有可能推動變革。關鍵是后一個問題——而現有的既得利益者,哪個不是在老板的默許下成長起來的?老板要下狠手,哪有那么容易?
8、倘若上述兩個條件都具備,馬云和蔡崇信可能要親手主導一場變革,他們雖然手握公司的掌控權,但卻要打一場“悲壯的戰爭”。因為,只有三顆“心”會是這場變革的擁護者——鐵心老板、真心高管和操心員工。鐵心老板如何團結真心高管和操心員工,把這少數人的聲量放大?如何把聲量變成最后的效果?這就是變革的技巧。組織變革,其實就是玩政治,有位偉人說過,政治,就是把朋友變得多多的,把敵人變得少少的。
9、除了組織變革的技巧,我不認為大多數互聯網大廠弄明白了組織設計的原理。我們觀察到的基礎操作是:部門業務量大了就拆成兩個;部門業務量小了就合成一個;一線需要靈活作戰,就給點授權;一線業務跑得太野,就收點授權;把所有無法分工的職責都放到一個強人負責的超級部門里,成為老板的分身,形成一個“堰塞湖部門”;稍微出現“堰塞湖部門”運轉不暢,就會將其取消,重新讓各個條線直接向老板匯報,老板的管理幅寬拉大到夸張……組織設計,好像誰都可以說兩句,但真沒那么簡單。
10、蔡崇信有個判斷我很認同,其實也是組織設計的一般原理。他認為,應該先定義公司的方向(戰略),然后再設計組織,而不是反過來把方向(戰略)裝到現有的組織里去。為什么會有后面的逆向操作?其實還是大企業病積重難返,誰都不愿意真正去動組織。問題是,阿里這類新興商業模式、多元化的業務結構,在傳統的組織模式的基礎上微調,真的可行嗎?
11、當前是互聯網大廠組織問題的集中爆發期。這并不是說其他企業沒有大企業病的問題,而是相較過去的順風順水,互聯網大廠在業務受阻后,組織問題會顯得更加突出。本年1月30日,字節跳動的CEO梁汝波也曾痛批字節“該有的大企業病都有了”,他自己甚至判斷公司的效率比其他優秀團隊低30%-50%。這類組織問題應該如何破解呢?我認為,企業在數字時代的組織變革的方向一定是走向平臺型組織(Platform-based Organization),這是我多次表達過的觀點。我的這篇演講(詳見《梁汝波批字節該有的大企業病全有了,怎么辦呢?》)談到了這個問題,讀者朋友們可以簡單參考。
12、各位可以考慮一個問題——為什么在過去的若干年里,互聯網大廠都喜歡提“組織創新”而非“組織變革”?原因很簡單,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從來沒有認為金字塔組織會不夠用,他們也沒有深入研究過這類新興的組織模式,畢竟業務太好了,可能沒必要啃這塊硬骨頭。其實挺可惜的,就像以前姚明在火箭隊時被隊友詬病——你這2米26身高的壯漢,怎么在防守時老喜歡倒地造犯規、走捷徑呀?你要做的,就是硬碰硬地懟上去,用強硬的防守把籃下變成“禁飛區”!蔡崇信先生熱愛籃球,應該聽過這個典故。其實,阿里又何嘗不是那個2米26的巨頭呢?
13、以上是就事論事的評價,談的80%是常識,20%是阿里,其他企業也可以自行代入。阿里的同學如果不高興,我說聲sorry,你們就是對的。最后,祝阿里變革順利,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