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我的阿米巴經營結構根本不缺錢,只缺合伙人,但我還是試圖找過投資。
因為一個厲害的投資人不僅能出錢,對我來說更是用股份置換跟綁定一個導師。結果人家不投我的理由你肯定想不到。
對方說,你身體不行,我們投的每一個創始人,都是有鍛煉習慣的,并且身體素質很好。
后來我又見過一些投資人,發現一個投資行業的秘密,也分享給你。
很多人都覺得投資就是投項目,但在我見過這些投資人身上,我發現,項目在他們身上只能排第五位,前面分別是體力、心力、智力、品格。
想象不到吧,項目只是冰山上的 一角,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冰山下的體力心力智力。
同時這兩年治病就醫的經歷,讓我真正認識到了那句話,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健康,快樂,沒健康就不會快樂,有錢也沒用,所以健康是財富基本盤。
我回顧了我22-23兩年,因為生病所花的1071個小時,占比超過10%了,別覺得10不多,正常人一天聚焦工作也就每天四小時。
按照我每天能工作12小時算,88天就這么沒了。 這部分時間如果用來寫書我至少可以賺十萬還能進一步擴大影響力,用來做業務至少有五十萬的銷售額。
兩年的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創業是體力、心力和腦力三位一體的挑戰。
如果健康不佳,那所謂的堅強意志和努力又能如何支撐?每個創業者都應該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識,保持充足的體能是事業成功的基石。
而且這部分時間消耗在治病上了,你說可怕不? 但生病其實沒那么可怕,更可怕的是無知。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無知的經歷,讓大家引以為戒吧。
22年四月25號下午 ,我突然發熱38.5度,那時候疫情還在管控,我以為中招了,吃了點退燒藥,沒管他。
結果這一發燒就是一個星期,我想著去醫院看看吧。
并且這一個星期很奇怪,都是下午兩三點鐘發熱,除了嗓子有點疼,其他跟正常人一樣。去醫院檢查,醫生說讓我拍個彩超,抽血化驗看看。
結果出來后,指標也沒啥不正常,就是彩超有提示有甲狀腺結節4A類,還寫了亞急性甲狀腺炎。
醫生說你這個結節要做穿刺,我也不懂這些,就沒在意。醫生說先開點藥給我吃吃。這一吃就是五天。
沒見效,我就又去找醫生,醫生說,我給你換一種藥試試吧。結果又是五天,還是沒見效,我就覺得這個事不太對。
在網上查了一下,這一查不要緊,甲狀腺結節4A類有5%-10%的幾率癌變。當時整個人都崩掉了。心情瞬間跌落谷底。
但我想著,不能這樣,不能為了還沒發生的事焦慮啊,畢竟也只是5-10 %更多的可能還是良性的。何況真是癌變了,切掉也就完事了,屬于最輕的癌癥了。
十天,換兩次藥,也不見效,那時候挺難過的,每次去醫院之前要吃退燒藥,不然發燒進不去, 核酸也排查了。
檢查也沒啥問題,吃藥也不見效,不會是得什么不治之癥了吧。第三次去的時候醫生建議我做上呼吸道一系列的檢查。查完以后發現有一個指標不太正常。
懷疑是傷寒,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說要住院進一步檢查,但是我家有親戚在東北做醫生,就覺得這種病不太可能,因為幾十年沒人得病了。
當時我就有點怕了,以為自己是什么重病,聽說白血病也是這種持續低燒。
我社群里有個伙伴,推薦了我一個中醫,在呈貢,喝了兩天中藥,沒見好,然后就去傳染病醫院了。因為從指標上看是傷寒,屬于傳染病。
到那找到黃主任,看了看我,看看檢查報告,摸了我脖子一下,就說你明天來住院吧。
那時候已經發燒一月了,整個人看著像林妹妹一樣弱不禁風,開的住院單上寫的是亞急性甲狀腺炎,這是后來住院我才知道的。
第二天我助理送我住院,第一周主要是檢查。從頭到尾查了一遍。又去軍區醫院確診了一下,才開始治療,治療第一天,就吃了兩片藥,癥狀就消失了。
后來黃主任跟我說,你這個病其實都不用住院,甚至有些輕的不用吃藥半年自然都能痊愈。
之所以你這個這么復雜,是因為早期的誤診給拖的,所以現在要謹慎對待。
就這一個病,算上住院,看病,以及后來的每個月復查,用了80多天,你說恐怖不?
后來我仔細想了一下,這個原因是怎么造成的?過于相信醫生。你想啊,醫生一天見那么多病人,怎么可能細致入微呢。人家其實只是完成工作,但是對于咱們來說,健康就是全部。
所以生病最好兩個醫院檢查,因為誤診率很高,前段時間我媽媽在家里的小診所看病,說邊界不清晰要抓緊做癌癥篩查,全家人一聽嚇壞了。
我就說來昆明檢查,結果你猜怎么著,檢查了兩個醫院都說是點炎癥,啥毛病沒有。
家里的小診所醫生年紀也大了六十多歲,最關鍵設備也跟不上了。所以誤診率是非常高的。有病先別慌,并且醫生的水平也參差不齊的。
永遠記住一句話,你的健康只是醫生的工作,但卻是你人生的全部。
后面每天去檢查也很繁瑣,早上9點開始空腹排隊,10點左右開完單子,等做檢查,結束后吃個飯等結果,開藥,一整天就沒了。
后來我就想,畢竟我也是寫過時間管理的,不能這么浪費時間啊,要優化。
我就改成頭一天下午去開單子,這樣開單檢查都不用排隊了,早上空腹直接抽血,拍片,去得早也不需要排隊。
總共算上取結果的時間三個小時就結束了,中間我還可以做很多事。
我這個優化思路我還跟小伙伴喜滋滋的分享過,覺得自己挺厲害,直至我發現自己有了膽結石。才又一次認識到自己的無知。
其實真正的優化,不是優化流程所消耗的時間,而是讓自己身體強大,不生病。不生病壓根就不需要去檢查,自然就不浪費時間了。
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
對于健康上的無知,是極其可怕的。十幾年前,我就查出有膽囊息肉和膽囊炎,醫生建議我定期復查,復查了幾年發現息肉越來越小,就沒管他了。
(因為我改變了生活習慣)早上吃飯,十點睡,不喝酒。
結果今年突然后背痛了三四次,我就發現不對勁,去醫院檢查。結果被告知有膽結石。
雖然不大,但我很奇怪,我生活規律作息健康,咋就突然有結石了呢,并且前一年住院還全身檢查了,當時還沒有。
思來想去心有不甘,我非要找到原因,只有找到真實原因才能解決問題,否則這結石不就越來越大,最終只能成為“無膽英雄”了。
看了挺多相關書籍,其中有一句話很觸動我:王濤博士在《遠離疾病》一書中,寫到,別怕,病有來的路就有回去的路。
從那開始我就用GPT+讀書的方式學習一些醫療知識。膽結石的形成,并不是因為早上不吃飯,這種行為確實容易引起,但不是根本原因。
嚴謹點說應該是,膽汁長期沒有脂肪給他消化,會成為結石。你看,不吃早飯,和不吃晚飯是一樣的,只要長期不給膽汁消化脂肪,就會結石。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器官本身就弱了。膽結石最主要的形成原因還是肝缺乏營養,功能受損,軟磷脂生成減少。
知道了結石形成的原因,我一下子就發現問題所在了,我以前早上都是大魚大肉,晚上不吃飯,因為不知道從哪道聽途說早上要吃得像皇帝,過午不食晚上不用吃。
一直維持這種習慣還行,但是去年生病后,醫生說我脾胃弱要吃點好消化的,我就把早餐大魚大肉改成牛奶,雞蛋,玉米了,雞蛋還不吃雞蛋黃。
這感情好,直接不給膽囊脂肪了,膽汁沒啥可消化的,不就成膽結石了嗎。現在調整了飲食結構,人也瘦了,膽囊他也不疼了。
不過吃不對東西,吃多了又會疼,前天吃東西吃的有點撐,然后又喝了點飲料,膽囊炎犯了膽囊炎犯病吧,他其實疼痛周期很短,也就幾個小時。
但他都是晚上半夜疼,會影響睡眠,我一睡不好就沒精神,第二天就跟要死了似的所以就得補充個一天。
然后這一天半就這么沒了。很多既定的計劃就無法完成,就會把工作積壓,但我要說的并不是這個事兒,而是回顧了一下我最初膽囊炎到現在膽結石。
我十年前就發現有膽囊炎,那時候就是后背有輕微的疼痛,到醫院醫生說吃點藥。沒啥大事兒。
大概吃了一周的沖劑吧,就再沒疼過了,一直到去年。
我那個時候膽里有個小息肉,醫生說這個息肉如果過大的話就要切掉,防止癌變,但是監測了幾年沒什么問題,越來越小,是炎性的到現在都沒了,也就拉倒了
之前甲狀腺去看那個中醫,這個中醫就跟我說了一句話他說你不能再吃烤肉了,但是別的也啥也沒說。
去年剛開始突然有一次后背痛,而且就影響睡眠,一檢查膽結石了,在之前的前一年檢查還沒有結石呢,只有膽囊炎。
然后這從去年到現在,一年多一點的時間疼了七八次了,當然,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吃的東西有問題,過于油膩,極小的兩次是因為勞累。
現在結石1.6厘米,還是有機會通過非手術解決的,但是機會極其渺茫。
雖然說膽結石是個消化科的常見病,做切除手術的話比闌尾炎大不了多少。
但他畢竟是一個手術,而且身體少了一個排毒器官,其他器官患病率都是增加的。
西醫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考慮當下,不考慮以后,就比如癌癥,都看五年存活率,那五年以后呢?
其實,從最初膽囊炎的階段是有辦法把這個事兒根除的,后面膽結石小的時候也有辦法根除的,藥物就可以排結石。
但我想了一下,為什么拖到今天?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個事兒的嚴重性。
有的時候我就想,為什么人只有經歷過痛苦才能領悟到問題的嚴重性?雖然這是個常規路徑,但有的痛苦我們接受不了。
比如說我這個膽都已經達到不可逆的狀態了,我就算意識到了有什么用呢?最多也就是把我慘痛的教訓分享出來而已。
前段時間,張伯禮院士也在武漢做了膽囊切除手術,那證明啥,證明一個中醫科院士沒有其他方案解決問題。
所以有問題一定要早解決,我回顧了一下,最開始醫生并沒有跟我說這個膽囊炎的嚴重程度,他沒有說你這個炎癥你要不徹底解決,后面就會成結石,在后面癌變等等。
后面,那個中醫也沒有告訴我,我吃肉過多了,這個肝會出現問題,會導致膽出現問題。
當然這些可以理解,畢竟對他們來說只是他們的一份工作,而且見的也多了,見見也就麻木了,就算那時候說了,我也不一定當回事,人嘛總要為自己的無知買單呢。
醫生怎么想,我不管。但是對我們自身來說,這就是我們的命,疼的時候想撞墻,膽囊問題一般會伴隨胃痙軟、嘔吐。
你能想到挺大一男人,抱著馬桶,一邊吐,一邊全身冒冷汗,一秒鐘打濕紙巾,一邊痛的頭撞馬桶的感覺嗎?
別人不知道,誰痛誰知道,人啊,在沒病的時候,可以有一百個夢想,在有病的時候,夢想就只能有一個,那就是沒病。
所以,我今天要說的是什么呢?無論醫生告訴我們病多小,沒有事兒我們也一定要重視,因為任何一種疾病它都是給我們的一種提示,是提示身體環境有變化了。
不是說檢查出來指標正常或者是問題不大,我們就可以不管他了,否則等我們真正想管的時候可能就管不了了。
所有重大的疾病其實都是有給我們很長時間的緩沖期的,至少五到十年,這5~10年是有很多機會讓我們去發現并治療的,就算不徹底根治,但也有機會控制的。
所以大家要注意三個重要因素
第一:經濟條件不好的時候要配置好保險,有基礎的住院險,重大疾病險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去配置。
第二:身體有問題的時候及時檢查,但并不是說指標正常身體就沒問題的。
比如說一塊木頭,它沒有長出木耳,但不代表它不潮濕,這個時候不能等長出門把木耳切掉,而且要曬干木頭。
這就像人的一些結節呀,炎癥啊一個道理。有些人有了結節,脂肪瘤,到了醫院告訴你,現在沒事長大了切了就行,你說這不就跟我上面說的木耳一個道理嘛。
第三:有病的時候無論大病小病,要注意當下問題解決后的養護。所謂三分治七分養,要改變我們的身體環境以及生活習慣。
第四:要明白,西醫講控制,中醫講調理,要根據情況判斷,不能說咱們是從事中醫相關工作就盲目抵制西醫。
舉個例子,現在我的車在下坡路,馬上下面就是懸崖,這時候有人說你得踩剎車啊,我說不行,那容易側翻,要收油門。
但等你油門收完了,車都掉下去了還有啥用,中醫就是收油門,西醫就是踩剎車,所以到底在什么時候用什么手段,是我們需要仔細辨別與考慮的。
很多人,吸收知識不全面,大部分人在傳播一些事的時候并不會想著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比如每天要喝八杯水,但心臟病腎臟病的人都不能多喝水。
比如不吃早餐會得膽結石,但其實并不是早餐的問題,是膽汁長時間得不到脂肪消化。
比如每天要喝一杯牛奶,但是脾胃虛弱的人不適合喝牛奶。
當然這怪不得別人,只能怪自己,因為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吸收知識要全面且深刻,特別是健康類的,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否則就變成缺了一角的毒藥。
與其說人不死于疾病而是死于無知,我們的知識若不完整、不深刻,未明確邊界和因果,那便是無知的另一種形態。
所以,我們給別人意見時候,別張嘴就說你得多喝水啥的。咱們不了解人家具體情況,所以更多地還是自我了解。
其他事還好,但關于健康的不是兒戲,所以今年我看了幾本書,《抗炎生活》《人體使用手冊》《遠離疾病》《癌癥密碼》《黃帝內經》《養生四要》可以說對整個身體健康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一切的基礎都是健康的身體,創業也如此,但健康的身體源于我們對于身體的認知。
我建議所有人都系統地、全面地學習一些健康知識,因為健康對自己來說是全部,對其他醫生醫院來說,只是一份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