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由新響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4月10日,近年很少發聲的馬云在阿里內網發帖,題為《致改革致創新》。眼下正值阿里重組改革一周年之際,馬云肯定了新管理層的變革勇氣,強調阿里已重回健康成長軌道。這是馬云“退休”5年以來,第一次發長文談阿里改革。
馬云在褒獎阿里管理層的同時,還提到了創新的目的——活下去。這三個字大家并不陌生,上一個高喊“活下去”的萬科曾被視作房地產行業吹哨人,結果地產接連迎來恒大和碧桂園的萬億級暴雷,而萬科的最新消息是濟南公司總經理肖勁4月10日被帶走調查。
春江水暖鴨先知,能喊出“活下去”的企業,一定是具有戰略前瞻性的,也必然是感受到生存危機的。拿阿里來說,他們仍是當今中國最有錢的公司,截至2023年末,其在手現金和權益投資達到8364億元,是第2名騰訊和第5名拼多多之和,但阿里的市值和利潤已被騰訊反超。
阿里的危機感不止來自電商領域的你追我趕,更來自全球互聯網公司共同面對的業務轉型趨勢。風口轉向太快,邊際效益太小,任何大企業都有可能因為錯過一次風口而滿盤皆輸。正如馬云所說,“這種不確定性,必然讓企業不斷調整,才能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下活下去”。
我們看到,亞馬遜、谷歌、微軟在競逐云計算,chatGPT在挑戰bing和siri的搜索能力,原本的搜索引擎頭牌谷歌已將一只腳伸進了神經網絡語言模型,社交平臺臉書也在不斷加碼AIGC。
對阿里來說,眼前是日新月異的科技亂局,身后是窮追不舍的拼多多,內部是越發臃腫的大公司病,外部還有不可預知的風云變幻,多面夾擊,不進則退。
正因如此,阿里董事局主席蔡崇信上周才會感慨“我們知道阿里落后了,因為我們忘記了真正的客戶是誰。被忽視的消費者用戶是阿里‘被忘記的客戶’”。
在10日的內部帖中,馬云肯定了蔡崇信的表態:“感謝Joe(蔡崇信)的勇氣和擔當,有錯誤不可怕,沒有人不犯錯,真正可怕的是不知錯、不認錯、不改錯。這一年阿里最核心的變化,不是去追趕KPI,而是認清自己,重回客戶價值軌道。”
重回客戶價值軌道,或者說找回被忘記的客戶,都可以解讀為阿里要夯實C端業務,把電商這項老本行做回霸主地位。但這,何其難也。
如今優質用戶對京東青睞有加,因為服務好;低端用戶首選拼多多,因為便宜;社交活躍型用戶轉戰抖音,因為時髦;而他們擠占的,幾乎都是淘寶流失的用戶。
是轉戰人工智能拼個未來,還是重注電商賽道專注當下,留給馬云選擇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