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減負辦”公開通報了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新華每日電訊近日也刊發了一篇題為《減負之下,一些基層形式主義花樣仍多》的報道。
看完這些搞形式主義、加重基層負擔的案例后,我的第一感受是:這些問題真的都很典型。下面,我先來盤點幾個加重基層負擔典型問題,大家都來看看身邊有沒有遇到。
第一個典型:層層加碼攤派經營主體增長任務。山西多個市縣在過去兩年里,以行政命令方式層層加碼,向鄉鎮下達經營主體數量倍增任務。為完成任務、應對考核,部分鄉鎮(街道)以群眾名義空殼注冊進行充數,甚至出現一人注冊20多個經營主體的情況。
第二個典型:部分農家書屋缺乏實效。遼寧阜新建設農家書屋600余個,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但也存在脫離實際需求、管理維護不健全、圖書配備針對性、適用性不強等問題。書屋實際利用率越來越低,客觀上造成資金使用浪費。
第三個典型:活動中設立點贊指標。被曝光的是齊齊哈爾市,在參與“點贊中國城”公益活動期間,明確要求各地區參與率不得低于總人口10%,“壓力”層層傳導后,基層“為贊奔波”。有的要求每個社區每天要完成500個點贊任務,有的讓教育、醫療系統人員全員參與,讓班主任匯總全班“點贊”證書照片打包上傳。
第四個典型:頻繁到基層調研檢查。北方某省鄉鎮干部反映,一天曾經接待過八波客人,疲于應付。并且很多調研,到現場只是走馬觀花,卻要陪同、準備材料。
第五個典型:什么事都要做臺賬留痕管理。有基層干部反映,現在不僅檢查多,要求還很細,凡事都要用臺賬來說話。檢查組一來,就是看臺賬,不管工作做得多好,只要沒臺賬就是一票否決。
自2019年提出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至今已有5年,一部分的形式主義確實得到制止,比如曾經抓得很緊、要天天通報積分的某學習APP,現在就松綁了。但基層干部的獲得感并沒有得到很多增強,不少干部說,現在是負擔越減越重,一年比一年累。
有網友評論,現在連義務獻血都把指標下到各單位,定期通報完成進度。假如單位里沒人身體適合獻血,還得非逼著人去獻血?或者花錢去請人來完成獻血任務?
整治形式主義減輕基層負擔,關鍵在政績觀,因為搞出的那些形式主義,多半都是為了領導的政績。只要上級領導務實求真,基層一定可以輕裝上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