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是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游春等內容。
上古時代以“干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上巳”一詞最早收錄在漢初的文獻里,《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魏晉以后,上巳節的節期改為農歷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到了唐朝,上巳成為當時隆重的節日之一。
節日的內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臨水宴飲。宋吳自牧在《夢粱錄·卷二》中寫道:“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說的正是彼時上巳當日,長安城內男女老少盛服而出,在曲江畔宴飲、郊游的景象。杜甫的《麗人行》 對此盛況亦有描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中唐詩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謝恩曲江宴會狀》一文中也詳細記載了盛會的情況。
上巳節有起源于蘭湯驅除邪氣的活動之說,用蘭湯以驅除邪氣。蘭草被用作靈物,有香氣襲人的特點,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進行齋戒,其中包括當時最好的洗浴方式“蘭湯沐浴”。
三月三又叫女兒節,也叫“桃花節”,是一種古代漢族少女的成人禮,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笄禮”。女兒們“上巳春嬉”,臨水而行,在水邊游玩采蘭,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驅除邪氣。而且女子春天最愛在水邊游玩。
這是中國的情人節,記載于《詩經》中,比西方情人節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節在各代延傳開來。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更將其搖曳綺麗之風情烘至高處。自宋以后,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三月三情人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
上巳節民間習俗主要有祓禊(指去災病,沐浴,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為去災祝福之意)、祭祀高禖(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稱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畔浴(古人們去河邊水邊,唐宋時流行泡溫泉尤其露天溫泉池)、互贈香草、郊外游春、曲水流觴、臨水飲宴、射雁司蠶等。
在詩詞里邂逅最美的上巳節:
錢塘觀潮歌(節選)
弘歷〔清代〕
蓂茁三葉及落三,皆最勝日期無淹。
我來正值上巳節,晴明遙見尖山尖。
上巳節府公宴和潤沅學使韻呈貴陽尚書
錢明訓〔清代〕
其一
清淺蓬萊見已三,摩天凝望隔層嵐。
扶馮歷歷辰依北,鞮寄雍雍鼓奏南。
渤海關山原壯闊,芳林風月尚清酣。
留犁徑路衣裳會,豈為聽鸝載斗柑。
其二
公堂春酒共呼三,得歲聲高樂意含。
長愿甘泉集神爵,早聞員嶠獻冰蠶。
寰瀛共仰交鄰樂,曹掾同分說士甘。
況有上池功德水,盡躋民物進篯聃。
酬樂天三月三日見寄
元稹元稹〔唐代〕
當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銷。
獨倚破簾閑悵望,可憐虛度好春朝。
當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在花前痛飲而醉,何等快活!今日我呆立在花前,抱病在身,一天天消磨著日子。我獨自倚靠在殘破的窗簾旁,閑得無聊。惆悵地向外望去,只可惜我虛度了如此美好的春光。
夢江南·九曲池頭三月三
賀鑄〔宋代〕
九曲池頭三月三,柳毿毿。
香塵撲馬噴金銜,涴春衫。
苦筍鰣魚鄉味美,夢江南。
閶門煙水晚風恬,落歸帆。
三月三的九曲池畔,細嫩的柳條隨風飄揚。前來游春的士人很多,車馬如云,踏起的塵土直撲鼻子,弄臟了游人美麗的春衫。
這使我常常夢見故鄉江南,那里的苦筍、鰣魚味道很鮮美。蘇州城籠罩在煙水茫茫之中,晚風輕輕吹來,使人感到很愜意。河汊中的歸舟慢慢落下風帆。
麗人行(節選)
杜甫〔唐代〕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匎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三月三日陽春時節天氣清新,長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姿態凝重神情高遠文靜自然,肌膚豐潤胖瘦適中身材勻稱。綾花綾羅衣裳映襯暮春風光,金絲繡的孔雀銀絲刺的麒麟。頭上戴的是什么珠寶首飾呢?翡翠玉做的花飾垂掛在兩鬢。在她們的背后能看見什么呢?珠寶鑲嵌的裙腰多穩當合身。
三月三日
白居易〔唐代〕
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檐。
蓮子數杯嘗冷酒,柘枝一曲試春衫。
階臨池面勝看鏡,戶映花叢當下簾。
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
三月三日祓禊洛濱
白居易〔唐代〕
三月草萋萋,黃鶯歇又啼。
柳橋晴有絮,沙路潤無泥。
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齊。
金鈿耀桃李,絲管駭鳧鹥.
轉岸回船尾,臨流簇馬蹄。
鬧翻揚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謝公宴,詩陪荀令題。
舟同李膺泛,醴為穆生攜。
水引春心蕩,花牽醉眼迷。
塵街從鼓動,煙樹任鴉棲。
舞急紅腰軟,歌遲翠黛低。
夜歸何用燭,新月鳳樓西。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陳子昂〔唐代〕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
群公禊飲,于洛之濱。
奕奕車騎,粲粲都人。
連帷競野,袨服縟津。
青郊樹密,翠渚萍新。
今我不樂,含意維申。
浣溪沙(三月三日)
劉辰翁〔宋代〕
高臥何須說打乖。小籬過雨翠長街。
緗桃定有踏青鞋。
晴日又思花處所,東風絕似柳情懷。
人間安得酒如淮。
三月三日
白居易〔唐代〕
暮春風景初三日,流世光陰半百年。
欲作閑游無好伴,半江惆悵卻回船。
三月三日申王園亭宴集
張九齡〔唐代〕
稽亭追往事,睢苑勝前聞。
飛閣凌芳樹,華池落彩云。
藉草人留酌,銜花鳥赴群。
向來同賞處,惟恨碧林曛。
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橋四首
方回〔元代〕
正月橋西賣酒家,柳初青眼草初芽。
重來紅紫隨風雨,猶有野田黃茶花。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應制
王維〔唐代〕
萬乘親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從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樹連容衛,山河對冕旒。
畫旗搖浦溆,春服滿汀洲。
仙籞龍媒下,神皋鳳蹕留。
從今億萬歲,天寶紀春秋。
曲江三月三日
許棠〔唐代〕
滿國賞芳辰,飛蹄復走輪。
好花皆折盡,明日恐無春。
鳥避連云幄,魚驚遠浪塵。
如何當此節,獨自作愁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