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戶外愛好者可能會知道西藏有一個叫嘎瑪溝的地方,它位于珠穆朗瑪峰的東坡。這條山谷峽谷陡峭、森林蔥郁、春夏高山杜鵑妖嬈、高山融雪匯集成了清澈的流水,在這里能看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以及第五高峰馬卡魯峰,景色恢宏大氣,以致于被曾經(jīng)的美國高山研究所所長泰勒博士和美國生態(tài)研究中心主任坎貝爾博士合著的《西藏紀實》一書中稱嘎瑪溝為“世界十大景觀之一”。
珠峰東坡嘎瑪溝
但是大家知道嗎?在西藏還有一個叫嘎瑪溝的地方,因為珠峰腳下日喀則的嘎瑪溝太過著名,以致昌都的嘎瑪溝如躲藏在圓月下的星星,拼命地放射光芒但依舊難以追趕上月光,不過星星也有著獨屬于自己的光亮。
昌都嘎瑪溝
出昌都往江達縣城方向行駛50公里左右,左轉(zhuǎn)過橋便進入了昌都市卡若區(qū)的嘎瑪溝景區(qū)范圍,之后行駛20公里左右即可抵達嘎瑪溝景區(qū)核心區(qū)域。這里有雪山、草甸、青稞田、溪流等等,一幅幅田園畫卷不斷的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是317國道旁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相較于日喀則的嘎瑪溝,現(xiàn)在的昌都嘎瑪溝還屬于開發(fā)階段,沒有過多的人為干擾,原始質(zhì)樸、原滋原味,特別適合小眾線路旅行愛好者。
除了自然風景,這里還是昌都民族手工業(yè)的聚集地,聚集了大量的手藝人。如果你喜歡人文風景的話,這里還有一處寺廟,名為嘎瑪寺。
嘎瑪溝附近幾個村落,是個頂個的“匠人之鄉(xiāng)”,當?shù)氐拇迕駧状紡氖轮鴤鹘y(tǒng)的手工藝制造業(yè)。他們用傳統(tǒng)的手工技法繪制著名的唐卡、制作各種材料的佛像以及生產(chǎn)、生活用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嘎瑪嘎赤畫派唐卡注重抒情寫意,融入了藏、漢、印三種畫技法,已獲得國家非遺稱號。
這里的嘎瑪寺有著800多年的歷史,當時的內(nèi)地是南宋時期。這座寺廟是藏傳佛教之一噶舉派(當時此派祖師瑪爾巴、米拉日巴等人修法時都著白布,因此有白教的稱呼)的祖寺,這個教派最值得一提的是轉(zhuǎn)世制度由此派開啟,我們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張圖的介紹。
在這座寺廟內(nèi)我們除了可以詳細了解噶舉派的歷史傳承外,還會對它的建筑方式好奇不已。藏區(qū)的很多寺廟都融合了各個民族的建筑風格,或者是尼泊爾工匠主導、或者是漢地工匠主導,再或者是藏地本土工匠主導,而在嘎瑪寺我們會明顯地感受到它有著3種風格,分別是漢族、藏族和納西族。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從寺廟的房檐上便能看出來。大殿屋檐正中是藏族工匠設計建造的獅爪型飛檐,左邊是漢族工匠建造的龍須型飛檐,右邊是納西族工匠建造的象鼻型飛檐,造型各異,但都生動有趣。
網(wǎng)圖
不知道喜歡藏區(qū)小眾旅行線路的讀者朋友有沒有去過昌都的嘎瑪溝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