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長汀籍文友蔣繼鑫向我分享了幾幅照片,其中展示了一座清末時期的古墓。這座古墓的主人是清朝光緒年間龍巖市長汀縣南山鎮蔣屋村的把總蔣乾貞。
蔣先生對墓碑上的對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聯是“近水有清音”,下聯則是“遠山?紫氣”。起初,他猜測“?”處可能是“含”字。經過我的觀察,我認為它更像是“盈”字的異體字“夃”。然而,經過與多位專家的討論,最后確認此字應該是“多”,因此對聯的完整內容應為“近水有清音,遠山多紫氣”。
這座古墓最引人入勝的神秘之處,當屬墓碑上刻有的“天運”年號。在客家地區,“天運”年號的墓碑似乎并不罕見。例如,蔣先生提供的一幅另一座蔣氏古墓的照片,其墓碑同樣標注了“天運”年號。張文杰兄推測“天運”可能是小刀會或天地會的年號。通過查閱資料,果然如是。 "天運"年號在中國明清時期確實曾經多次出現過 。 例如,明崇禎十年,密密教首領張普薇在起兵反明時采用了這個年號。 此外,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和道光十二年(1832年),臺灣天地會的陳周全和張丙在發動叛亂時也使用了"天運"年號。 在清朝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攻克南京后,上海小刀會的劉麗川起兵響應,同樣采用了"天運"作為年號。
"天運"年號不僅在中國本土被使用,在東南亞華人社會中也有出現。除了與“會黨” 及清末革命運動可能有關聯,“天運”年號還經常被用于民間教門的日常儀式活動中,如喪葬儀式、宗教敕牒、民間結社活動的告示和碑文中。 這個年號的使用不僅反映了反抗運動的政治意義,也體現了民間文化傳統的象征。
因此,蔣屋村古墓的“天運”年號很可能與小刀會、天地會等會黨組織有所關聯,但也不排除,它僅僅是一種與宗教信仰密切相關的紀年方式。無論如何,至少可以看出,使用“天運”年號似乎是有意避開清朝的正式年號。
作者簡介:林鴻東,鷺客社創辦人,福州大學當代閩臺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