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番外篇
《首爾之春》:政變為什么那么簡單
01
羅振宇在《文明之旅》第四集中,講了中國的圣相——李沆,中國歷朝歷代宰相里,能稱之為“圣”的唯一一人,說明他的執政思想是可以流芳千古的。
李沆是宋真宗時期的一名宰相。
李沆當宰相,執政理念是:“居重位實無補,惟中外所陳利害,一切報罷之,此少以報國爾。”
翻譯成白話就是:我當這個宰相啊,位置很重要,我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功勞,我唯一值得一提的貢獻是——朝廷內外大大小小的官員提的建議,興利除害的那些建議,我是一概置之不理啊。
李沆作為當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么沒有容人之量呢?
羅振宇給的說法是,李沆在踐行政治上的“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認為,人是不理性的,而且人是不可能戰勝不理性,所以這一派人的思想,是根深蒂固地不相信人能干出好事來。
那些打著提建議、改良、改革的旗號,大部分都是謀私心,你以為他是為國為民,其實是在謀取自己的利益。
而就算是毫無私心的人,提的建議、做出的改革方案,也不一定是對的。
社會是一張網,由千千萬個人組成,改革家不是上帝,不可能把方方面面和事后的各種變動都能想清楚,憑著一腔熱血推行改革,結果很可能是禍國殃民。
好了,作為“保守主義”者,李沆當然也就什么建議都不聽了,那些提建議的人,要么是謀私心,要么瞎給建議。
02
生活在改革開放后的中國人,對改革幾乎是百分百贊同。
從中文字眼看,改革是褒義詞,保守是貶義詞。
我們深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我們太認同改革了,整個社會,從上到下,也都還在提倡改革,讓改革永遠地推行下去。
“保守主義”似乎也在阻礙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德國總理埋怨德國的行政效率慢——我們還沒有完成一棟排屋的審批,中國人就建設出城市了。
“保守主義”是不是不太好啊。
但如果我們拿另外一條新聞出來對照,也能看出,所謂雷厲風行的改革,也并非美好。
時任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再勇,主政三年多,當地新增債務達1500億余元
建設速度是沒話說了,但蓋好的樓、蓋好的景區,給當地帶來什么經濟效益了嗎?
德國總理埋怨在德國建一棟排屋的審批時間太漫長,李再勇三年多就搞1500億建各種項目。
這樣一對比,是不是德國的審批時間長,也有一定的好處,避免了浪費納稅人的錢。
而且德國總理的埋怨,就一定是真心為了德國老百姓嗎?
從保守主義看來,你德國總理何嘗不是為個人謀私利,你想要審批時間快一點,是想在任內搞出政績,但這樣的政績對德國老百姓是好是壞?誰知道呢?
就算德國總理大公無私,一心為民,但德國社會是由8000萬人組成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歐洲經濟的領頭羊,那么龐大復雜的關系網,牽一發而動全身。
你德國總理對于審批規定說改就改,會產生哪些負面經濟影響?你說得清楚嗎?你算得清楚嗎?
03
在這里,你就可能會說了,保守主義如此謹小慎微,這社會還怎么往前發展啊?怎么跟其他國家競爭?
那能不能在保守主義和改革派之間取個平衡呢?
既不出現德國總理埋怨的審批時間長,也不出現李再勇三年負債1500億大搞政績工程。
想法很美好,但現實不太可能。
保守主義和改革派其實是兩方所代表利益集團的博弈,改革派有私心,保守主義者也未必純潔無暇,雙方都是在為己方利益爭奪社會資源。
所謂的平衡,其實就是雙方談好的利益分割。
改革派要大刀闊斧改革,那就先得喂飽保守主義利益集團,否則他們肯定阻撓你的改革。
歐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緩慢,車企和政府都想轉型,但燃油車涉及到的工人和配套產業,這部分人的利益如何保障?
如果他們沒飯吃,你覺得他們會回家去學新知識為企業發展貢獻新力量,還是把新能源汽車工廠給砸了?
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傳統車企,不管是財力、工程師、技術,都比造車新勢力要好上幾倍甚至幾十倍,但他們就是造不好新能源汽車。
這是因為車企內部的油車利益集團在阻撓,我吃肉吃得好好的,突然來了個新人,來搶我的肉,還讓我主動把肉給他,你覺得可能嗎?
04
你可能會說,這不就證明了保守主義在阻礙社會發展啊。
但換一個角度看,保守主義何嘗不是在保護老百姓的利益呢:那些燃油車工人的利益要不要保護?那些原有產業鏈上的企業和員工的利益要不要保護?憑什么你說要改革、要轉型,這些人就得放下飯碗,把肉讓給新來的人?而且誰能保證改革后、轉型后,就比現在的狀態更好?
如果燃油汽車產業上的企業和工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護,那誰敢保證取而代之的新能源汽車的利益在日后就不受損呢?
從這個角度看,保守主義是在維護舊勢力的利益,但你新勢力崛起后,過一段時間是不是也變成舊勢力了,這時,你是不是也希望有人來保護你的利益呢?
如果你拿著改革的名義,肆意踐踏原有舊勢力的利益,那么等你奪權后,他人也會拿著改革的名義來剝奪你的利益。
05
中文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語言,它的造詞總是隱隱約帶著偏向性含義。
改革,偏向于褒義詞。保守,偏向于貶義詞。
新興產業,偏向于褒義詞。傳統產業,偏向于貶義詞。
新世界,偏向于褒義詞。舊社會,偏向于貶義詞。
如果不深思一層,我們會掉入詞的表面意思,而忘卻了,這個褒義詞的背后,有多少人的利益受損,或許受傷害的人當中,就包括了你和我。
我不反對改革,社會要前進,就必須改變,尤其是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今天。
但國家機器在滾滾向前時,能不能稍微照顧下落在身后的人呢?
誰都希望成為社會發展的推動者,而不是社會前進的絆腳石,但總有失意者,而且失意者的人數并不是少。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肩頭都是一座大山。他們的感受,也很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