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壇璀璨,又有哪位詩人言辭最肉麻?大多數(shù)人第一反應(yīng),無疑是詩仙李白。
“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這肉麻勁,男女老少通吃,相信身邊不少人對你說過。
他適合用在各種場合,尤其是畢業(yè)季對同學說。我素來堅強,不輕易掉眼淚,現(xiàn)在都怪你離開,哇……眼淚止不住嘛……
可是,比起李白的眼淚,柳永更有情調(diào),“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分別在即,情人的小手緊緊握在胸口,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那份不舍與無奈,都凝聚在這無言的凝噎之中。
這兩位實在是令人折服,才華橫溢至極,堪稱文案界的翹楚,文字表演的行家里手。
不得不服,而且還是大寫的服。
然而,竟有這般癡情之人,尚未送別友人,便已深陷相思之苦。他將滿腔思念融入無邊春色之中,仿佛春風拂面,會帶著他的思念與祝愿,一路護送友人平安歸家。
這含蓄勁,不細讀,實在難以體會。
《送沈子福歸江東 》
唐?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
罟師蕩槳向臨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歸。
沈子福具體身份不詳,是王維的摯友。王維對其如此珍視,足見二人情誼之深厚,非同一般。
在王維眾多離別作品,這首詩尤顯不同。
送李睢陽時,也許還年輕,也許對職場還抱有高期待,他深情叮囑:慎忽富貴勿忘我。
偶遇元二,短暫的重逢來不及喜悅,又是離別的無奈,來來來,多喝點,出關(guān)后就喝不到這么好的酒,也沒有朋友同你喝酒,他舉杯高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之前我們說過白居易、柳宗元的詩,是鏡頭,一幀一幀的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而王維這首,也不遜色,它如同一個微電影,專為你拍攝。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渡頭,送客之地,可以理解成游船碼頭。
楊柳,是渡頭現(xiàn)有的景色;古人有折楊柳送行習俗,更是烘托氣氛。
天剛破曉,王維便到渡口送沈子福,二人是依依不舍,互訴衷腸,想將話語傾訴殆盡。
此情此景,就如同楊萬里送林子方時,從山南走到山北,從月出走道月落,“紅香世界清涼國,行了南山卻北山。”
那個時代沒有高鐵,沒有視頻,馬車太慢,上班又不能隨意溜號,今日一別,再見之期難上加難。
碼頭上,游客如織,一批又一批游客離開。時間流逝,只剩寥寥無幾行客在徘徊。
終于,沈之福鼓起勇氣登上了船。
罟(gǔ古)師,也就是船夫搖著櫓,船兒緩緩駛離碼頭。
一櫓一波,都攪動人的離愁。
王維站在岸邊,目送著友人漸行漸漸遠,直到船影漸漸消失在遠方。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望著江兩岸,春光蕩漾,桃紅柳綠。
王維沿著河岸,邊跑邊喊: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這是啥啊?
這春色從江南到江北,無處不在,就讓我的思念如同春色,跟隨著你歸去。
他是在提醒沈子福:你看到這無邊的春色,就如同看到我對你無盡的思念。看到無限春光,記得想我哇!
就如同,“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再看看我的綠裙子,你今后無論走到哪里,只要看到綠色,就會想起我。
肉麻,真是肉麻,比李白還要肉麻。李白至少是直白說出來,這含蓄勁沒得點貨,還真體會不出來。
讀了《送沈子福歸江東 》后,別再說李白肉麻了,其實王維更肉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