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否有意為之,智己汽車向小米道歉事件,其傳播效果,都更有利于營銷效果,而且是雙贏結果。
4月8日20:00,“超越一切向往”智己L6超級智能轎車發布會上,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聯席CEO劉濤在介紹產品時,不僅對標小米SU7產品,而且錯誤標注了小米SU7 Max 關鍵參數進行錯誤標注,并以此證明智己L6電機的高品質。
23:04,劉濤在其個人微博@IM智己劉濤)道歉,并稱是“臨時工”所為——由于產品信息的調研結果有誤,發布會上有一處信息錯誤:
23:24,@小米公司發言人 就此事發表聲明,敦促智己公司立即公開澄清并向被其誤導的公眾正式道歉。
23:38,沒等到正式道歉的小米公司發言人再發聲——不接受個人輕描淡寫的非正式的道歉。
時間來到4月9日凌晨,0:10,小米汽車發言人發出第三次聲明,最后一次敦促智己公司立即正式道歉:
半小時后,0:47,智己汽車官微@IM智己 發布蓋章致歉函,承認錯誤,甩鍋“臨時工”(內容審核團隊),并艾特了小米公司發言人:
4月9日一覺醒來,智己汽車道歉事件,成為社交媒體持續熱點話題,很多人認為智己故意碰瓷小米,畢竟,怎么可能連競對的關鍵信息都能搞錯,而且,即使內容審核有重大明顯錯誤,可連CEO現場演講時也不會真的清楚競對的關鍵數據嗎?
但是,我們再復盤一下這個事件,會發現這竟然成了一次多贏的營銷事件,營銷想要的傳播的效果都達到了:
1、維持了雙方的熱度。
通過這兩天熱點話題連續霸榜,智己汽車和小米汽車讓更多人關注到了,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品牌的持續曝光,必然帶來銷量;
2、產品的性能、甚至品牌背景都通過這次矛盾沖突而凸顯出來。
關于產品性能,雙方聲明中都已對受眾進行了科普,智己汽車致歉函已經明確定義:
小米SU7 Max版前后電機均采用SiC碳化硅模塊,與智己L6所采用的技術一致,均為行業頂尖的技術標準。
而關于智己的品牌背景,有網友說,小米汽車連發三文讓智己道歉,查了下才知道智己是上汽的子品牌……
其實,這個信息在小米公司發言人第一次聲明中就已經說明:
智己公司作為上汽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
雙方都是通過對手曝光自身信息背景,因此,受眾那里的可信度會大大提升。
當然,也有圍觀不怕事大的,竟調侃——這不是小米手機的慣用手段嗎?……小米不是最喜歡對標嗎?
所以,無論是策劃也好,還是有意為之的碰瓷,這次智己汽車的“制造矛盾沖突達到品牌傳播最大化目的”,效果已經很明顯了,至于被牽扯其中的小米品牌,到底是“大哥再有意帶小弟”,還是“大哥營銷套路被小弟精準復制”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那就是新能源汽車品牌互撕大戰已經開啟,而且,這對于一個行業,整體來說不是壞事,畢竟,吵架聲量越大,這個行業越會紅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